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
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3.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
学习目标
虢国夫人游春图
新课导入
《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对真实历史人物和真实风俗图景生动描绘的高超技巧,更在于它从特定角度显示了一个伟大时代的风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时代,了解这段历史。
新课探究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高祖李渊
李渊(566—635年),唐朝的开国君主。李渊世代显贵,被授予北周唐国公爵号,后被隋文帝封为弘化留守兼领潼关以西的军事指挥大权。隋朝末年,杨广昏庸无道,天下大乱,于是李渊运筹帷幄,起兵太原,定鼎关中。公元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随后翦灭群雄,统一全国。在位期间,以隋朝制度为蓝本,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颁布均田制、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后传位于次子李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崩,死后庙号高祖。
2.贞观之治
(1)政治前提: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2)原因
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①主观原因: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唐太宗像
②客观措施
政治上
经济上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材料二: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3)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你知道唐太宗身边有哪些能臣吗?
材料: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以他很重视选官和用人。他求贤若渴,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他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高士廉、秦叔宝、尉迟敬德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房玄龄和杜如晦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二人被称为“房谋杜断”。
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唐太宗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重视生产、轻徭薄赋
完善制度、减轻刑罚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社会安定
贞观之治
击败突厥、巩固西域
二、女皇武则天
1.女皇登基:武则天(624-705),本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公掌天下。唐高宗去世后,她相继废掉俩个已经做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为大周圣神皇帝,并自以“曌”字为名。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①政治:抑制旧士族,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②教育: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③经济:重视发展生产,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
姚崇
宋璟
狄仁杰
2、武则天的统治: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即将称帝,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神都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前试人自此始。
治宏贞观 
政启开元
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 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的统治实现了“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
是否符合人民利益;
是否推动生产力(经济)的向前发展。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
三、“开元盛世”
1.背景
(1)武则天的统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唐玄宗的雄才伟略
2.原因
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从材料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唐玄宗统治前期,人口增长、粮食充足、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你知道出现这些景象是因为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吗?
重用贤能
厉行改革
重用姚崇、宋璟等贤臣
政治
整顿吏治,裁撤冗员
经济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文教
3.表现: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盛唐景象
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些治世局面的出现有何共同原因?
古代“治世”的标准是什么?
古代“治世”,通俗地说就是统治比较好的时期,其主要表现是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盛。
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2、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3、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4、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
能力提升
1. 史学界认为,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善,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以下史事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 三省分工明确彼此制约
B. 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C. 品位较低官员担任宰相
D. 社会中下层参与政权
A
2. 唐初定制,以中书令、侍中(门下省)、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贞观年间,唐太宗给一些官员加以“参预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后又有“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使这些官员实际执行宰相的职务,这些名号后来逐渐成为正式的宰相头衔。材料说明唐初(  )
A. 旨在保持官员队伍的活力
B. 削弱宰相权力以强化皇权
C. 增加决策阶层的政治经验
D. 使三省六部制度趋于完善
B
3. 唐太宗说:“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因此唐朝以儒学为资政之术,同时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材料反映了唐朝通过选官制度(  )
A. 教化民众,引导文化方向
B. 选拔精英,优化社会结构
C. 维护传统,抵制社会变革
D. 打破垄断,缓和社会矛盾
A
4.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气象,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以上史事说明(  )
A. 百家争鸣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思想基础
B. 各家学派的思想全都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
C. 儒家学说成为后世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D. 有些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
D
5. 唐太宗说:“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这反映出唐太宗(  )
A. 民贵君轻的思想
B. 农业为本的思想
C. 心存百姓的思想
D. 君治为本的思想
C
6. 武则天自天授三年(692年)起赐新任命的都督、刺史(地方军政长官)以绣袍,上绣山形,周围绣有“德政惟明,职令思平。清慎忠勤,荣进躬亲”等文字;两年后,赐袍行为推广到所有新任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其袍文仍各有炯诫”。武则天此举旨在(  )
A. 强化监察制度 B. 巩固专制统治
C. 重塑政治秩序 D. 打击李唐宗室
B
7. 武则天在位时期,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进一步发展完善科举制,又下令“内外文武九品已上及百姓,咸令自举”“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以上举措(  )
A. 不利于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
B. 引发冗官局面降低行政效率
C. 进一步打击旧门阀士族势力
D. 为贞观之治的良好局面助力
C
8. 唐玄宗即位后,“大革奸滥,十去其九”,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并严格控制官吏的铨选,尤其重视县令的选任。唐玄宗的举措
(  )
A. 导致外重内轻局面出现
B. 是休养生息政策的贯彻
C. 保证了国家吏治的清明
D. 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D
9. 开元年间,唐玄宗专门发布敕令,禁止官僚阶层使用珠宝玉器和锦绣,并专门通过法令规制奢丽物质的织造,以形成“抑奢”的消费导向。这表明当时(  )
A. 政府出台进一步重农抑商的政策
B. 已经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
C. 政府防止官员生活奢侈滋长腐败
D. 社会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
C
10. 在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中,曾经出现过不少“治世”“盛世”。如西汉的“文景之治”,东汉的“光武中兴”,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它们的共同表现是(  )
A. 无为而治,空前繁荣
B. 严刑峻法,社会安定
C.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D. 国力强盛,文化鼎盛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