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
2.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
3.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
学习目标
你知道“唐人街”的名称是由何而来的吗?
新课导入
澳大利亚唐人街
日本唐人街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背景:唐朝时,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3)概况
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遣唐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1.遣唐使
新课探究
(4)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1)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2.鉴真东渡
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2)概况:东渡日本,历尽艰辛,双目失明,6次乃成。在754
年抵达日本。
(3)影响: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
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鉴真准备东渡
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公元759年由中国唐朝高僧鉴真主持修建,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相关链接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背景: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概况: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影响
(1)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
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2)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
民间。
阅读教材,归纳唐朝与新罗交往的表现(笔记)
派遣人员
经济(贸易)
政治制度
科技
文化
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新罗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三:玄奘西行
1.背景: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2.概况
(1)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
到达天竺。
(2)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
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
名的佛学大师。
国西北行三百余里……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尽磨难,为追求真理,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玄奘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笔记)
在印度很多教科书中就有关于玄奘的故事,其中课文《佛的影子》,讲的就是玄奘如何感化一伙强盗的故事。
“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那烂陀遗址
(英国考古学家根据玄奘的记载发现)
印度玄奘大师纪念馆
3.功绩
(1)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
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名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了解了鉴真和玄奘的故事,我们应学习他们怎样的精神?
(1)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2)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3)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
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 ……
以史为鉴: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新罗
日本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分析唐代中外交流蓬勃发展的原因(笔记)
1、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国力强盛
2、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天竺
3、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课堂小结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
唐与新罗的关系
玄奘西行(天竺)
6次东渡
对中日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4年到达天竺,那烂陀寺游学
《大唐西域记》
能力提升
1.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性学习中,收集和整理了题1表所示的素材。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最可能是中国古代(  )
D
人物 阿倍仲麻吕 玄奘 鉴真 崔致远 ……
国籍 日本 中国 中国 新罗 ……
事迹 遣唐使,入唐为官 西行天竺 东渡日本 来华求学,做官 ……
题1表
A.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B. 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C. 宗教的传播与影响
D. 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2.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日本政府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要是为了
(  )
A. 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
B. 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C.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D. 增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C
3.“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
4.下列唐朝与外国友好交往的史事,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
A. 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
B. 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
C. 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D. 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A
5.唐朝时,随着对外交流的发展,中国的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出现了原产于地中海的莴笋、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其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
A. 新罗 B. 日本
C. 天竺 D. 波斯
A
6. 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下列史事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 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
B. 玄奘天竺游学,带回大量佛经
C. 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
D.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技术和书籍
B
7.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下列选项中可用于研究唐朝外交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诸葛亮《出师表》
B. 李斯《泰山石刻》
C. 司马迁《史记》
D. 《大唐西域记》
D
8. 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螺钿铜镜(题8图),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东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这体现了唐朝(  )
A. 农业发展的水平
B. 疆域范围的辽阔
C. 对外开放的气象
D. 社会矛盾的尖锐
C
9. 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A. 中外交往繁盛
B. 政治制度完善
C. 民族关系和睦
D. 南北交流加强
A
10. 玄奘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译出佛经1 300多卷;鉴真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传授佛法,对日本的佛学、建筑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
A.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带来了中外文化高峰
C. 开凿了丝绸之路
D. 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