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认识方程:解方程(一)》说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的课时内容《解方程(一)》。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解方程(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的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认识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通过天平初步掌握了有关等式、方程的意义。基于上述情况,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天平的变化。在观察中再次感受天平平衡的条件,从而找出一些等式,再通过合作探究、讨论寻找这些等式变化的特点,进而发现等式的性质。这样的设计切实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合作探究和讨论中总结,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二、说教学目标1. 掌握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 了解解方程的格式和检验的过程,并明白解方程的注意事项。3.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分析能力和迁移能力。三、说教学重难点掌握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学重点学会方程的格式和检验过程并明白解方程的注意事项。教学难点四、说学情四年级在小学属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接触并了解天平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但还不知道解方程的方法。天平称物,学生曾在科学课和低年级认识质量单位时了解过。但把天平称物的变化现象与数学的等量关系相结合以前从没有了解过。但学生有观察、分析、迁移的学习能力,有着对等量关系,数学式子的知识基础。所以本课教学就恰好地利用学生这些能力来理解等式的性质,从而解决解方程的问题。五、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学生分组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更好地促进学生更方面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分会学生的主体性,我将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并在互相合作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认识。并让学生能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发现能力等。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的天平图。教师:观察上面的天平,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天平都是平衡状态。学生2: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同。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让学生发现数学时时处处存在生活中。板块二、探究新知(一)探究规律⑴ 天平两侧加相同的质量1、同学们看大屏幕,此时天平怎样 说出等式(5=5)2、再看这个天平两边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果怎么样 还能再说出一个等式吗 (5+2=5+2)3、再看这个天平,天平怎样 说出等式。(X=10)4、天平两侧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果怎样 再说出一个等式。(X+5=10+5)5、想象一下,如果两边都加上10g的砝码,天平会怎样 20g呢 6、根据这两组天平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7、汇报。8、教师小结并板贴。(追问:“都”是指什么 “相同”是指什么 )⑵ 天平两侧减相同的质量1、猜想一下,如果天平两侧同时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还会平衡吗 2、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吧。请同学们上台演示。3、学生板书。①对照大屏幕看等式是否正确4、教师小结并板贴。看来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5、现在我们抛开天平不看,只看这四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把你的发现跟小组同学说说。6、学生汇报。7、教师小结并板贴等式的性质。(二)运用规律,解方程1、 看这个方程,未知数是多少 这是利用我们以前学习-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那能不能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呢 自己试着解一解, 在解的时候也可以参考左边的示意图。2、学生板书①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他的 ②如果没有,老师可有问题你是根据什么求出x呢 为什么两边都减2呢 ③你学会了吗 与同桌说说。3、解方程不仅要注意方法,还要注意书写。板演强调:①解字②等号③口头检验4、这才是解方程完整步骤这就是 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5、会解方程了吗 请同学们运用等式性质解下面两道方程。6、学生练习并汇报。7、现在我们不写了,用嘴快速说出解方程的过程。8、探讨:在解的过程中,什么时候在等式两边加相同的数 什么时候在等式的两边减相同的数 9、学生汇报。10、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总结的很到位。板块三、课堂作业设计1. 解方程并检验。1.6+x=5.3 8-x=2.5 x-25=1533.54+x=7 9.6+x=14 23.5-x=122. 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 ”)(1)0.5a=0不是方程。 ( )(2)x=3.6是x-1.2=2.4的解。 ( )板块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简单的解方程,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1.根据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2.解方程记得写“解”,解的结果记得检验。3.解的过程中各等号要对齐。七、说板书设计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1. 采用天平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发现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活动中得到了良好的情感体验。2. 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注意由具体到抽象,通过天平的操作使学生理解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3.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促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那么有滋有味,使我能很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