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十六年前的回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能够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资料链接作者简介李星华(1911—1979),李大钊的女儿。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十六年前的回忆》等。创作背景《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星华于1943年写的,当时正值李大钊遇害十六周年。资料链接李大钊(1889.10.29—1927.4.28),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找到相关的标志性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李大钊 张作霖 阎振三 幼稚 避免娱乐 瞪眼 暂时 僻静 眼瞅皮靴 宪兵 侦探 魔鬼 苦刑冷哼 严峻 绑起来 啃食 棉袍押走 执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说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927年4月28日1那年春天24月6日的早晨8十几天过去了1928日黄昏30时间顺序倒叙再读课文,理清结构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关于父亲的哪几件事情?再读课文,理清结构(8-18)那年春天父亲焚烧书籍和文件得知阎振三被捕亲友们极力劝说让父亲离开北京,父亲坚持工作(2-7)那年春天敌人闯进家里,抓走了父亲(19-29)十几天过去了父亲在敌人的法庭上被审问(30-33)28日黄昏得知父亲被害,全家悲痛欲绝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合作探究默读课文2-7自然段,关注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你从中感受到李大钊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合作探究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对女儿的爱护合作探究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合作探究从哪里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合作探究局势如此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是如何表现的呢?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语言描写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背景链接1926年4月,张作霖的奉系军阀控制了北京,随后成立安国军政府后,开始通缉李大钊等共产党人。李大钊本有机会离开北京,但他为了革命工作,依然在苏联驻北京东交民巷的大使馆军营内坚持工作。一年后的4月6日,奉系军阀在帝国主义默许和支持下,指挥京师警察厅出动300多名军警闯入苏联大使馆军营内,抓捕了李大钊及其家人,同时被捕的共60余人。合作探究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在形势险恶、处境危险的情况下,父亲内心虽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一心考虑革命工作需要,不顾自身安危,可以看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表现了父亲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不离开会怎么样呢?死作 业1.抄写《十六年前的回忆》生字、抄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做:搜集使用倒叙写作手法的文章,并与同桌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