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以了解、学习、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而传统的民居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笔优秀的文化遗产,了解不同地方的传统民居,感受民居的艺术魅力就如同学习这些地方的人文、历史一样,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愫!学情分析:经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加上去年我校组织的“皖南研学,感受徽文化”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徽文化和建筑之间完美的结合,并且也让大家得出结论: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风貌、人文特色都能在建筑特色上有所体现。所以,本课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的传统特色民居,应该是感兴趣的课!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民居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独特代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民居类型,它是长期以来工匠们和居住者根据生活和审美需求不断创作设计、不断创新的结晶,是艺术化生活的产物。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地区的传统建筑样式,以及不同的建筑样式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感受中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学过程:导入(视频导入)新课内容探讨1.视频欣赏中国各地民居建筑的样式,感受中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2.讨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样式有如此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多样化的民居产生的原因。结合课件比较:(1)黄土高原的“下沉式窑洞”和“西南干栏式竹楼”结论:地理因素、自然原因(2)“移动的房子——蒙古包”结论:人为因素、生活原因(3)“徽派建筑” “北京四合院” “福建土楼” “广州开平的碉楼”结论:人文因素,历史原因,自然环境相结合三、分析、拓展结合课件,重点分析“北京四合院”和“福建土楼”的建筑样式,体会其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1.以福建土楼民居建筑为例,学会从结构、布局、功能、文化和艺术的角度进行欣赏分析。2.以北京四合院为例,从结构、布局、功能、文化和艺术的角度,让学生分组进行欣赏、分析,引导学生走近民居、关注民居。3.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四、互动练习:1.想一想:土楼外层的地下两层为什么不开窗,而仅在三层以上开小窗?2.找一找:从资料图片中找寻我们身边建筑的特色,看看是否具有传统民居的踪迹。如果有,试着了解它的来源、意义及艺术特色五、课堂小结:每个地域的民居都体现着先人生存的智慧、传统的风水思想,甚至还有古人对于人生的期望和理解,以及当地独特的文化和韵味也包含其中。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细细地品味民居的味道,看着这一座座风格迥异的民居,就好像见到了那里的水土和那里的人、以及他们一路走来的历史!六、课后拓展:请同学们在课后,注意观察周边民居的建筑特点,启发学生认识民居背后的文化内涵,把具有特色的建筑拍下来或画出来,感受这些建筑的艺术特色。七、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