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电子空间站我的未来不是梦教学内容:学唱《我的未来不是梦》欣赏《橄榄树》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激发学生为未来梦想的实现努力拼搏。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分析歌曲,逐步学会歌曲。3、知识与技能:(1)能够跟随录音演唱歌曲。(2)感受和体验电声乐器丰富的表现力。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理解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涵,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2、了解电声乐的相关知识。教具准备:钢琴、音响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随音乐进教室。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青歌赛桑布扎组合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的视频。三、新授(一)学唱《我的未来不是梦》1、聆听张雨生版的《我的未来不是梦》,体会歌曲感情。思考:(1)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歌曲的伴奏乐器有哪些?(电声乐器)(表达了为追求自己的梦想,历尽磨难,付出辛苦,受尽百般挫折,却始终不愿放弃梦想的精神。)【设计意图:完整地聆听歌曲,在欣赏中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进一步了解电声乐器。】2、再次聆听歌曲,简介作品。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使学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复听歌曲,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原唱,引出作品的创做背景。4、再次欣赏,复习反复跳跃记号,找出旋律中重复的地方。5、学唱歌曲。(1)听录音,找出自己喜欢的乐句并学唱,教师教唱。(2)学唱歌曲中重复的乐句,加深印象。(3)难点教唱。弱起节奏、倚音的唱法。(4)学生随录音演唱,教师纠正不准确的乐句,再次随琴演唱。【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让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活动,通过教师的不同方式引导,提高学习兴趣。】6、巩固歌曲:欣赏不同版本的歌曲(摇滚版、合唱版)进一步巩固歌曲。(二)欣赏《橄榄树》1、初听歌曲,学生思考:(1)结合歌词,说说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对故乡的眷恋之情)(2)说说歌曲分几部分?2、再次欣赏器乐版的《橄榄树》。思考:(1)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抒情)(2)结合认识的电声乐器,听辨乐曲中选用了哪些乐器?四、拓展、巩固:分组表现歌曲,学生分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歌曲。组织下课。课后反思:由于学唱的歌曲是通俗流行的,孩子们比较喜欢,学唱几遍就会了,但在几个音乐要素的理解方面出现了困难,所以本节课进行了反复的巩固练习,这些知识性的东西在以后的音乐课堂中,要经常性的巩固,学生才能根深蒂固地印在脑海中。西班牙斗牛舞教学内容: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积极体验电子音乐作品,感受电声乐器带来的丰富音响。并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电子音乐及其相关文化。2、过程与方法:参与、体验、学习电子音乐。3、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的电声乐器,了解电声乐器的发生原理,能够听辨其音色。感受和体验电声乐器丰富的表现力。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西班牙斗牛舞》的情绪,及创作背景;2、了解什么是电子音乐,以及特点。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播放美国大片的精彩片段,配以课题名称。师:同学们好!我想大家还沉浸在美国大片《哈里.波特》精彩刺激的场景中,谁能告诉老师,这些大片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生自由发言)师:这一切都是通过电子音乐合成技术完成的,现在是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的歌曲的名字?【设计意图:通过美国大片的片段播放,刺激学生的参与热情,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最喜欢的这些通俗歌曲、网络歌曲的伴奏多是使用电子合成技术完成的。那么,你对电子音乐又有多少了解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电子空间站,来了解电子音乐。2、说说什么是电子音乐。通俗的讲通过电能产生的音乐都叫电子音乐。3、教师小结:(课件)师:电子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具体音乐:约在70年前,美国人约翰·凯奇利用电子管振荡器和留声机进行创作。(2)、电子乐器演奏的音乐(电声乐队):A、电子琴B、合成器C、电吉他D、电贝司E、电鼓(3)、电脑音乐:在创作、演奏、制作与传播过程中使用电脑技术或设备的音乐。4、师:著名的音乐家舒曼说过“要及早注意各种乐器的声音和性质,把它们的独特音色深深地铭刻在听觉记忆里”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了解创作电子音乐的电声乐器。介绍电子琴:师:首先来认识电子琴。乐器特色:属于电子乐器,发音音量可以自由调节。音域较宽,和声丰富,可以模仿多种音色,带自动伴奏,甚至可以演奏出一个管弦乐队的效果,表现力极其丰富。适合于演奏节奏性较强的现代音乐。还常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设计意图: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通过对比、聆听、实践等方法来直观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三、欣赏1、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电子琴独奏《西班牙斗牛舞》,请同学们听的时候边听边打节拍。思考:①斗牛是哪一个国家独特的民俗活动 ②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斗牛场面 2、感受节奏:(敲击节奏)XXX XXX | XXX XX | XXX XXX | XXX XX ||思考讨论:这个节奏型起到了一个怎样的作用?(烘托出紧张、喧哗的气氛)3、感受主题旋律。(1)出示第一主题旋律。欣赏A、这一主题表现了怎样的场面?(斗牛士英勇威武的形象)B、电子琴模仿的是哪种乐器的音色?(小号)给你怎样的感觉?(号角吹起,斗牛场内气氛更加活跃)(2)第二主题。欣赏并思考第二主题表现了怎样的场面?(斗牛士与牛作英勇机智的搏斗)(3)第三主题。这一部分表现了什么?(斗牛士向观众致意)随琴试唱主题旋律。(4)第四主题。第四部分表现了什么?(号角吹起,斗牛士发起最后的搏杀,战斗结束)完整欣赏。【设计意图:形象的音乐旋律以及不同情绪的节奏对比,引领学生进入惟妙惟肖的斗牛场景。】四、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学生继续收集电声乐器的相关知识。课后反思:本节课开始用美国大片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接着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手段,引领孩子们徜徉在斗牛场的场景中,情绪跌宕起伏,孩子们身临其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电子空间站欣赏教学内容:欣赏《丝绸之路》、《动物世界》片头曲、《雨林》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加深对电子音乐及电声乐队上的了解,感受到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对音乐发展的影响,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关注电子音乐。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分辨作品中使用的乐器音色,感受电子音乐中电声乐队与自然音响、真声乐器的完美结合。3、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子音乐和电声乐队的相关知识,能听辨作品中使用的主要乐器音色。教学重点、难点:能够了解电声乐队的相关知识,并能正确辨别它们的音色特点。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教师播放电子琴、电吉他、电钢琴等电子乐器演奏的片段,学生听辨乐器音色。2、说一说电子乐器与真声乐器发声原理的不同。3、复习电子乐器的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中电子乐器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电子乐器的音色辨别学习做准备。】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看老师描述的是一条什么路——这条路是从我国陕西渭河流域开始,向西绵延数千里,联结着欧、亚、非三大洲,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增进友谊和文化交流的桥粱。——丝绸之路三、新授(一)欣赏《丝绸之路》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述张骞、玄奘等人的故事,将文学、艺术相结合,让学生从学科渗透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2、观看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图片。教师播放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片,有图像,没声音。师:看完这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后,假如你是一个作曲家,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它 自由发言生1:用朴实无华的旋律来表现它。生2:用带有浓厚中国情调的旋律来表现它。生3:用舒缓柔美的旋律来表现它。【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用平时学到的知识为画面配乐;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3、欣赏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丝绸之路》音乐。(有图像,有声音。)(1)聆听乐曲,听辨主奏乐器。(2)教师范唱主题音乐。(3)再次欣赏,听辨乐曲的主题出现了几次?并讨论每次出现有什么变化?分组讨论:电子合成器在音乐表现方面的特点及其与真声乐队的区别。(二)欣赏《动物世界》片头曲1、播放《动物世界》片头曲,思考:这首作品采用了哪些特殊的音效,表现了哪种场面?对比体验。对比欣赏,讨论《丝绸之路》和《动物世界》两首乐曲表达的情绪有何不同?说一说为什么?教师简单教唱主题音乐,加深学生的印象。复听全曲,听辨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及每次出现时发生的变化。【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电声乐队在表现不同情绪音乐时的不同乐器的安排与处理方式。】欣赏《雨林》1、完整欣赏《雨林》,说说这段音乐描写了什么?音乐中都有哪些声音?2、分段欣赏,小组讨论每一段:(1)描写了怎样的画面?(2)音乐中有哪些自然界的声音?(3)使用了哪些乐器?3、完整欣赏。4、自由发言。【设计意图:通过分段欣赏,让学生对这首作品及其创作手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小结:说说科技的发展和录音技术水平的提高,给音乐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课后反思:本节课在故事环节,学生兴趣浓厚,但在学唱主旋律的时候,有个别学生走神,后来我把难点单独找出来练习,然后整体用哼鸣的形式跟着老师模唱,接着用激励性的评价来鼓励几个学生的参与,最后顺利地完成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