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自制碳酸酸饮料》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自制碳酸酸饮料》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自制碳酸酸饮料》教学设计
课程类型 【拓展课】化学 主 讲 教师
授课内容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自制碳酸酸饮料 助 教 1
授课对象 初一年级学生 课 时 2
授课时间 45分钟 授课地点 教室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饮料瓶、托盘天平、白糖或甜蜜素、小苏打、柠檬酸、香精、香精等 可以让学生自带饮料瓶和白开水或白糖水,教师准备其他物。
课程特色 通过自制碳酸饮料的简单化学小实验,结合PPT演示讲解和现实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了解碳酸饮料的制作过程。
教学目标 了解碳酸饮料的制作原理。制作碳酸饮料的原理主要是如何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 具体办法是用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学会制作碳酸饮料的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程序和方法简单来说主要是:加水、 加糖、加小苏打,最后加柠檬酸(或者柠檬片)、盖紧瓶盖,或者是把加小苏打和柠檬酸的 先后顺序颠倒一下。 3、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具体问题。本节课的控制变量法主要是:先控制小苏打的数量不变,改变柠檬酸的质量,然后再控制柠檬酸的质量,变化小苏打的质量,最后对比不同的配方的口感效果。 4、体会实验法是探究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 明确制作碳酸饮料的原理
教学难点 柠檬酸和小苏打的量对碳酸饮料风味的影响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备 注
第一课时 5分钟 10分钟 30分钟 第二课时(动手实践课) 30分钟 15分钟 导入: 询问学生是否经常会选择在夏天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并告诉学生,如果能自己做饮料,夏天再加不用出门也能喝水碳酸饮料,也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2、明确碳酸饮料的成分。 具体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去猜、去探究,学生会利用事先 准备好的碳酸饮料、饮料的标签,然后纷纷发言:“有水、糖、二氧化碳、食用香精、果汁等等, 最后展示课件,明确碳酸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水、糖或甜蜜素、二氧化碳、香精或果汁等。 3认识主要的化学成分(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讲解此内容) ①甜蜜素。学生一般都不了解甜蜜素, 教师用课件展示甜蜜素相关信息。 甜蜜素 是一各种甜味剂,它的甜度约相当于蔗糖50倍,也就是说假如一瓶水加50克蔗糖, 用甜蜜素只需1克就可以了,现在被广泛地应用食品中。 ②柠檬酸 ③色素 4、明确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所谓“碳酸饮料、碳酸饮料”最关键的成分是什么?学生自然会回答是汽和水,那么汽是什么?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 碳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在第六单元学过的用碳酸钙和稀盐酸来制取,因为碳酸钙不易溶于水,而盐酸一般也不用作食用酸,所以,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不行的,这样就需要寻找食用酸和易溶于水的食用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最后由教师提示用小苏打和柠檬酸。 5、明确柠檬酸与小苏打加入的量和比例问题。 二氧化碳要靠小苏打和柠檬酸来生成, 然会涉及量的问题,如果柠檬酸过多,碳酸饮料肯定会有酸味;如果小苏打过多,碳酸饮料会有苦涩的感觉,即使它们恰好完全反应,如果二氧化碳太少的话,口感也不会太好。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无法自己探究出来,只能靠教师提示,这样教师通过课件解决柠檬酸与小苏打的比例问题。但它们的量不是完全绝对的, 它有一个范围。就象用同样比例的盐炒出来的菜,有人说咸,有人说淡,有人说正好一样。一般每500克水加小苏打1、5克—3克、柠檬酸1、5克—3克。教师给出范围以后,让学生自行设计比例,也可以参考教师给的配方表: 小苏打 小苏打1.5克3克3克……柠檬酸1.5克3克1.5克……
每个小组3—4名同学配方均不相同。 6、探究操作程序。 这一环节不可忽视,学生兴致正浓,总想急于动手制作,但不可操之 过急,必须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制作程序,才能动手操作。具体制作程序是: ①、每瓶水(约500毫升)加甜蜜素1 克。(直接带白糖水的不用此步骤) ②、每瓶水加1毫升菠萝香精或其它果味香精。 ③、每瓶水加1、5—3克小苏打。 ④、每瓶水加1、5—3克柠檬酸。 ⑤、立即盖紧瓶盖,振荡并观察现象。 (注意:每组的3—4名同学小苏打和柠檬酸的比例要各不相同) 7、学生动手制作。 学生动手制作之前,教师要强调安全问题及操作应规范等。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大屏幕上显示出制作的具体步骤,然后学生开始动手制作,教师循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比如:称量是否准确、水不要放太多、盖盖要及时等等。 8、成果展示。 学生制作完成后,开始进入品尝阶段,这是本节课的高潮阶段,但是、 要等到二氧化碳充分溶于水再品尝,那样效果才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让学生汇报 小苏打和柠檬酸的配比情况。然后让学生品尝,每个同学使用自带的水杯,分别品 尝不同配方的碳酸饮料的风味。学生们品的是有滋有味。 9、总结汇报。 各组分别总结汇报究竟哪一种配方较好,多数同学说小苏打和柠檬酸各3克的较好,汽多、口感好,如果小苏打少、柠檬酸多,则酸味浓,但是有的学生专门喜欢这酸味,如果柠檬酸少、小苏打多,有点发涩。 问题导入法 小组讨论法 自主探究法 讨论法 实验法 总结法 首先让学生清楚这节课讲什么内容,并且学完这节课可以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平时买的碳酸饮料和自己做的饮料成分不同,了解最基本成分 通过实践得出口味最佳的配方
附 录 (参考资料或板书等) 参考资料:七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六章
初评意见 教学助手(签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