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概念的概述》教学设计——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备课专业化课题 4.1概念的概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对象 高二级学生日期 设计人 节次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2.1 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概念的含义、特征;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理解概念的含义及表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关系;理解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3.学生怎么学 (1)根据一则视频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概念的含义。 (2)根据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材 分析 概念是抽象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逻辑思维是抽象思维,所以,教材讲解逻辑思维知识首先从概念开始。本课设计了两框: 第一框“概念的概述”,对概念进行概括性介绍,阐明了概念的含义,即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阐明了概念与语词之间的系;揭示了概念的基本特征,即内涵与外延,阐明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同时,还介绍了不同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明确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准确把握概念所不可或缺的方式。学情分析 “形式逻辑”是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中的重要内容,它旨在通过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逻辑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与其他的人文学科相比,该学科在形式性、抽象性、系统性等方面具有更为突出的表现。然而,抽象思维、形式性分析,恰恰是大部分文科学生的弱项。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直接决定于本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在努力夯实一些重要概念、讲清一些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突出趣味性,寓教于乐,是我们中和本学科的形式性、抽象性,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手段。目标叙写 学习目标 (1)根据一则视频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概念的含义。 (2)根据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评估任务 (1)根据一则视频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概念的含义。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1) (2)根据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设计了3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2)活动设计 1.活动一: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2.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分享各个议学任务。 2.活动三:限时完成针对性训练题。 3活动四: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新课预习检查 学生:提前预习教材,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资料,并在课堂上反馈。 全体学生都能完成。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学生目标。 (1)根据一则视频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概念的含义。 (2)根据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全体学生明确学生内容和学习任务。讲授新课 一、概念的含义 1.概念含义 2.概念的表达 议学情境 视频资料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为什么这个外国人觉得汉语很难学呢?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一、概念的含义 1.概念含义 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2.概念的表达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1)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2)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议学评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给“人”下了一个定义:“人是没羽毛的动物。”他的学生将一只拔毛的鸡拎到他面前说:“老师,这就是你说的‘人’。”材料强调柏拉图( ) A.看到了人的显著特征 B.没有揭示人的本质属性 C.进行了准确定义 D.没有使用语词表述概念 根据一则视频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概念的含义。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1)讲授新课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1.内涵 2.外延 3.内涵与外延二者的关系 4.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议学情境 重温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后,同学们更加明确自身的使命和担当,也对共青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中国共青团员是指年龄在14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加入了共青团的中国青年。在高中学生队伍中,有很多学生已经加入共青团成为共青团员,也有许多学生正积极申请入团。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阅读课本P24—25页,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识,请从材料中找出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概念的外延又是什么,并根据它们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1.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例如:中国共青团员是指年龄在14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加入了共青团的中国青年。 2.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例如:中国共青团员有:中学共青团员,大学共青团员,入职共青团员等等 3.内涵与外延二者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概念的内涵确定,一定条件下,其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其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 例如:“人”这个概念,揭示了“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内涵);也确定了这个概念所指的那些对象(外延)。 4.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1)相容关系: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类型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⑵不相容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 类型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议学评估 假设a、b表示为两个概念的外延,运用欧拉图来表示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相容关系。 以下选项描述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 ①甲:中国的首都(a) 北京(b) ②乙:青苹果(a) 苹果(b) ③丙:马(a) 白马(b) ④丁:湖南好人(a) 湖南优秀党员(b)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列图示反映了概念外延关系的几种情况。以下说法与图示对应正确的是 ①不符合法律要求的行为必然是违法行为 ②与我国建交的国家都不与台湾进行往来 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④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教训都要吸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根据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全同关系。S:党员干部 P:国家公务员 ②属种关系。S:大学生 P:学生 ③矛盾关系。S:唯物论 P:唯心论 ④反对关系。S:红的颜色 P:绿的颜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牢记嘱托,不负期盼,立志做优秀共青团员 任务:请围绕“牢记嘱托,不负期盼,立志做优秀共青团员。”拟定两条宣传标语,每条字数不超过20个。 根据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设计了3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2)课堂小结 1.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2.学习对应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反思,对没有达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跟进。 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与反思作业布置 必做: (1)反思课堂学习内容、整理笔记; (2)限时完成练习册配套练习题; (3)熟记原理内容 2.选做:《五三高考》 3.预习:下节课教材内容、练习册预习内容 笔记留痕、错题的归因分析板书设计复盘反思基于目标的复盘式评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