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目的:求生存谋发展人口迁移文化交融文化认同原因和动力文化认同:文化层面的身份认同,也是人类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它体现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中,也体现在各个区域文化特征的识别中,是人类文化交流、传播和融合进程中的一种历史现象。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流动或者空间流动,这种流动通常会涉及到永久性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变化。按地理范围可划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单元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重点: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游牧民族的迁徙对世界的影响。目录课程标准教学重难点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 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难点: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通过了解古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出现的文化认同。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古印欧人,是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的原始民族,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依靠两条大河,伏尔加河和顿河;适宜的气候,以及丰富的水草和平坦的地势,是他们迁徙的主要条件。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印欧人的一支雅利安人,从东欧平原翻越乌拉尔山,来到了阿富汗高原,一支南下来到了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平原。另一支,则朝着相反方向,西向进入伊朗。到公元前6世纪,雅利安人经过1000年的不断迁徙和战争,国土扩展到了北抵喜马拉雅山,南达文底亚山,东,西濒临大洋的整个北印度。在阿富汗高原,曾经有一支古印欧人翻越了高耸入云的葱岭(今喀喇昆仑山脉)和遍地黄沙的塔里木盆地,来到了今天中国甘肃的祁连山下,历史上第一次在古印欧和光辉的中华文明之间建立了联系,他们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大月氏人”,曾被匈奴人驱逐,首领被匈奴王砍杀,脑袋被做成了酒壶。而在西方,他们又被称为吐火罗人,这一支最终被突厥民族同化。(一)印欧人的迁徙指说“印欧语”的人,包括印度语、伊朗语、斯拉夫语、日耳曼语、凯尔特语、希腊语,便取欧洲和印度两词,构成“印欧语”一词。印欧人在体型上属于欧罗巴人种,主要以畜牧业为主。1.起源:印欧人驯养高大壮硕的马匹经常迁徙。制造了轮式车——马拉战车。2、印欧人的文明成果:(一)印欧人的迁徙3.早期迁徙概况印欧人约BC1900小亚细亚赫梯人约BC3000伊朗高原波斯人约BC1500印度恒河雅利安人约BC2000巴尔干半岛希腊人约BC1200西欧北部凯尔特人约BC2300欧洲北部日耳曼人特点:时间上:长期性,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方向上:全面性。方式上:武力征服或与被征服者融合。(一)印欧人的迁徙材料2:印欧人没有掌握农业种植技术,食物匮乏且来源不固定,使得印欧人无法进行定居生活。所以游牧和迁徙是印欧人的显著特征。对马的驯化和利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其迁徙过过程。 ——赵林《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材料4: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亚离亚欧大平原最近,而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汤因比材料1: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发达富庶的农耕文明的吸引。4.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游牧民族的流动性。食物匮乏且不固定;对马的驯化和利用。材料3: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他们也是难以进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体性迁徙的。在拥有了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后,古印欧人大迁徙开始了。 ——麟剑《人类源流史》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一)印欧人的迁徙(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印欧人赫梯人(1)建立:公元前17世纪,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2)鼎盛:公元前14世纪(3)衰落:公元前13世纪末赫梯人战车想象图赫梯人冶铁实物技术革新:轻型马拉战车、改进冶铁技术(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2.伊朗高原的波斯人波斯人印欧人(1)建立帝国:公元前6世纪,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影响: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3.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印欧人希腊人(1)形成:(2)成就:(3)地位: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4.印度河、恒河流域的雅利安人(1)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2)列国时代:(3)社会状况:婆罗门 雅 利 安 人 祭司贵族 祭祀和教育刹帝利 世俗贵族 战争和行政吠舍 一般平民 农牧工商业首陀罗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仆役奴婢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4)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出现了马拉战车;人口迁徙推动了早期文化区域的形成,各早期文化区域的交流、交融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和发展。(1)在不同地区产生了新的人群:如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等;(2)促进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如古希腊文化区、西亚文化等;(3)促进早期区域文化的交流:如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西亚和北非的印欧人的大迁徙给世界文明造成的冲击与动荡深深地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并深刻影响着现代文明的演化。印欧人的大迁徙所带来的文明冲击,使整个亚欧大陆在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为以后人类文明向现代文明的演化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5)提高了生产力,冶铁技术传播开来。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在公元第二个千年中,无论是中东、印度还是遥远的中国,所有的古代文明纷纷崩溃……铜和青铜既昂贵又稀少,因而不能广泛地用来制造武器……也使农民得不到金属工具……这就大大降低了生产率。欧亚大陆边缘地区那些古老的文明中心对周围的游牧部落来说,有如一块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磁铁:丰富的农作物、堆满谷物的仓粮、城市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奢侈品。马的驯养和较迟出现的冶铁技术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发明,他们使游牧民获得新的作战能力……直至西方火器占据优势之后,诸文明中心才从游牧民频频入侵的威胁中解脱出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第73-75页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周期性南迁而形成的几次大规模的迁徙高潮对应着千年尺度的寒冷期。---管彦波:《民族大迁徙的地理环境因素研究》④游牧民好战的天性以及忧患意识③自然环境变迁尤其是气候变化使游牧民族生存环境恶劣②马的驯养和冶铁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游牧民的战斗力①农业文明优越的自然资源对游牧民族具有吸引力(一)迁徙的原因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1)大月氏西迁①原因:公元前2世纪,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击败月氏人,大月氏被迫西迁。②建国:公元1世纪建立贵霜帝国,公元2世纪是贵霜帝国巅峰时期。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民族融合:指历史上两个以上的民族,由于互相接近、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现象。(1)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东汉贵霜安息罗马匈奴扩张日耳曼南迁大月氏人西迁(二)迁徙的概况(2)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内迁①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②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同时,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2)3—8世纪①中国:北方、南方(二)迁徙的概况(3)日耳曼人大迁徙居住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地带的日耳曼人由若干部落组成。4世纪末,匈人对日耳曼人领地的入侵使日耳曼人向西罗马帝国境内迁徙,它波及大半个欧洲和北非广大地区,在西罗马帝国的旧土上建立了许多日耳曼人的国家,书写了西欧历史的新篇章。日耳曼人大迁徙加速了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灭亡,也促进日耳曼人氏族制度的瓦解。(2)3—8世纪②欧洲(二)迁徙的概况阅读教材第36页的“史料阅读”,你认为2世纪左右,日耳曼人社会生活状况的特点和原因分别有哪些 (1)特点:正处在跨入文明时代的前夜;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2)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但也有所发展;游牧经济的特性;获取财产及提升声誉追求等。材料 2世纪左右,日耳曼人正处在跨入文明时代的前夜,塔西佗如此描述他那个时代日耳曼人的情况:如果他们的本土长年安静无事,那么很多高贵的青年就要自愿地去找寻那些正在发生战争的部落。一则因为他们的天性好动而恶静;再则因为他们在危难之中容易博得声誉;三则因为只有在干戈扰攘之中才能维持人数众多的侍从。日耳曼人中,没有一个部落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就是个别的住宅也不容许彼此毗连。他们零星散落地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古罗马]塔西佗著,马雍等译《日耳曼尼亚志》(二)迁徙的概况(4)阿拉伯人扩张①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②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从此,沙漠中的阿拉伯游牧民族开始征服之旅。(2)3—8世纪③西亚(二)迁徙的概况材料1:在冲击的过程中(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两者间的联系增强,彼此都从对方学到了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那些在冲击以后在农耕世界定居下来的游牧、半游牧民族,几乎都放弃了以游牧为主的经济,走上了农耕化道路。——《世界通史教程》材料2:西罗马内部新生的封建因素与日耳曼人社会中依然大量存留的氏族制因素,通过民族大迁徙这一时代契机,发生了直接的碰撞,彼此逐渐结合到一起,催生出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生成的一个重要特点。——《高中历史教学参考资料(实验)》★史料实证:用史实说明亚洲游牧民族的迁徙对世界的影响。1.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例如:①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②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例如:①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阿拉伯文化②拜占庭文化保存、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例如:魏晋南北朝五胡内迁和汉族人南迁,各族之间杂居相处,相互学习,丰富了中华文化,造就了盛唐气象。(三)迁徙的影响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1)政治格局:(三)迁徙的影响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学思之窗: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 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三)迁徙的影响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摘译自《反异教徒历史七书》原因:罗马的制度、法律、文化先进,有利于巩固统治。转变:用哥特风俗取代罗马制度 →接受罗马文化,以复兴罗马自居。前2千纪 前7世纪 前2世纪 6世纪 9世纪印欧人为主的游牧部落向周边迁徙迁徙主体亚欧游牧民族向周边迁徙动力原因生存文化交融认同小亚细亚的赫梯人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印度河、恒河流域的雅利安人西亚、古代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等区域文化形成(1)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2)区域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人口迁徙 早期区域文化产生 区域文化的交流 多元文化的共存 人类文明的进程深化理解:对古代人类迁徙的认识1.迁徙的原因:受地理环境因素、经济原因、政治压迫与政治局势、统治者对外扩张等因素的影响,人类在不断迁徙中谋生存,求发展。2.对文化的影响: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亚欧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3.认识:人口的迁徙必然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汇与接触,尊重自己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是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内容探究1.产生原因(1)区域文化的产生首先是因为地理环境,一种地理文化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否则难以长期生存,或者不得不做相应的改变。(2)区域文化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移民。人口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有些文化可以用书、图画传播,有些文化如方言就必须靠人来传播,所以移民对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移民的来源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的形态,或者极大地改变着土著文化。(3)区域文化产生的第三个原因是政治权力和行政区划的影响。由政权推行的主流文化和地域文化通过政治权力而加强。(4)区域文化产生的第四个原因是受民族、宗教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深化讲解:区域文化的产生原因和价值(三)迁徙的影响内容探究2.区域文化的价值区域文化的价值在于它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不同地域的文化,体现了文化的生命力。同时区域文化也更加适合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以及改善生活,它包含了先民的智慧。深化讲解:区域文化的产生原因和价值(三)迁徙的影响内容探究在整个古代历史上,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冲突,都是一个经常存在的现象。按照吴于廑先生的看法,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分别是公元前2千纪印欧人的迁徙、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以及蒙古西征。三次入侵表面上看都是游牧世界取得了胜利,但最终的结果是农耕世界依靠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吸收和同化了入侵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扩大了农耕世界,削弱了游牧世界。到1500年之后,游牧民再无力发起大规模的冲击。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