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31 水和溶液【知识点回顾】一、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1.水电解时在阳极产生________,在阴极产生________。两者体积比为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_。2.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考点2 描述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水能电解、水与氧化物反应等) 1.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一种________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液体;标准状况下沸点为________,凝固点为________。2.化学性质(1)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电解反应:____________。(2)水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____________________。(3)水能够与少数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溶液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考点4 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并能列举其他常见的溶剂 a水是最常用的________,除水外常用的溶剂还有________等。考点5 说明溶液的特点,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b溶液 浊液悬浊液 乳浊液不 同 点 组成 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组成 不溶性液体和液体组成分散 微粒 分子或离子直径小于10-9米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乳浊液的颗粒大约为1~50微米均一性 ________、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浑浊)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久置后分层相同点 都是________物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________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可相互转化。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②________;③气体的溶解度还受________的影响。考点8 说出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中,溶质在________水中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就称作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________。四、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________质量之比。2.意义:能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考点10 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进行简单计算 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考点11 按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步骤与操作方法 b1.实验仪器: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五、水污染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中的“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的流失。考点13 列举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水净化的方法 水的净化方法:沉淀法、________、蒸馏法。考点14 树立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 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水污染的防治;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例题精析】(2022 舟山)图形可以直观地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图表达了概念从小到大的从属关系,下表选项中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选项 ① ② ③A 火山 地震 泥石流B 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 曲线运动C 扦插 营养繁殖 无性生殖D 浓溶液 稀溶液 饱和溶液(2021 丽水)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2021 丽水)我市地表水质居全省第一,但地表水仍需经过净化才能饮用。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为:取水→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含氯物质消毒杀菌。其中涉及化学反应的环节是( )A.取水 B.过滤C.活性炭吸附 D.含氯物质消毒杀菌(2020 浙江)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2020 衢州)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不变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2022 金华)学习《物质的溶解》时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往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小科认为,A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2021 金华)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1)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集气瓶B.烧杯C.玻璃棒D.量筒(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21 台州)下表是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其质量分数对照表(20℃)。回答下列问题: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密度(克/厘米3) 1.11 1.22 1.33 1.43 1.53(1)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 。(2)配制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3)20℃、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0毫升时的质量为 。【习题巩固】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2 义乌市一模)在20℃时,将一包白色粉末置于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如图甲溶液,再升温至50℃时,得到如图乙溶液。若不考虑水分蒸发,则对甲、乙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溶液的质量大于乙溶液B.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C.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降低D.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2.(2022 杭州模拟)20℃时,向100g未知浓度KCl溶液中加入5g KCl后,一定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变为105g B.溶质质量发生变化C.溶液浓度变大 D.溶剂质量不变3.(2022 杭州一模)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6%的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6克B.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托盘天平等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小D.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4.(2022 台州模拟)如图,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已知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和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B.图②和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在此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D.在此过程中氯化钠的密度保持不变5.(2022 永康市模拟)如表是固体A和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温度(℃) 0 30 50 100A溶解度(g) 0.173 0.165 0.121 0.076B溶解度(g) 13.3 31.6 63.9 246A.3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B.50℃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C.100℃时,A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30℃时,100gB物质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6.(2022 临平区模拟)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实验一将烧杯甲中溶液转移出50mL到乙烧杯中。实验二是把5g水和5g氯化钠分别加入在甲、乙烧杯中,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二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B.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实验二后,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实验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7.(2022 杭州模拟)在一定温度下,小明用KNO3晶体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如图所示,则如图溶液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8.(2022 西湖区校级二模)一杯50℃的氯化钠溶液,只让其温度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溶液一定都是不饱和溶液B.乙、丙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C.丙溶液的温度一定为30℃D.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溶液9.(2022 上城区一模)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物质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g的物质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为难溶物质。查阅资料可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A.0℃时可以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3.3%的硝酸钾溶液B.20℃时硝酸钾是可溶物质C.在0﹣10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4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10.(2022 拱墅区校级二模)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20℃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MgCl2 的质量/g 30 40 50 60 70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A.①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0%B.②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C.⑤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④D.③属于不饱和溶液11.(2022 拱墅区模拟)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12.(2022 滨江区模拟)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D.用降温的的方法可获得大量氯化钠晶体二.填空题(共3小题)13.(2022 嵊州市模拟)t℃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在恒温条件下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1)甲烧杯中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3)若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量等于5g,则甲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4.(2022 龙港市模拟)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为100 克的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200g、150g、100g、50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右图所示。请回答:(1) (填序号)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D烧杯中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分层,这说明溶液具有 特点。(3)要使C烧杯与D烧杯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可向C烧杯继续加入水 克。15.(2022 永嘉县模拟)20℃时,向3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实验编号 A B C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 20 36 50溶液质量(克) 120 136 136(1)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选填实验编号)。(2)若要将此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一种可行方法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6.(2022 鹿城区校级模拟)小海做自然界中“冬季排碱”模拟实验,他首先配制了40℃的碳酸钠热饱和溶液,然后冷却至4℃,其操作过程如图:(1)在向甲烧杯中添加碳酸钠粉末的过程中,若观察到 现象,则甲溶液已饱和。(2)乙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a、b,则a、b的大小关系为 。(3)用图2装置回收丙烧杯中的固体,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仅剩少许液体时,该如何操作 。四.解答题(共3小题)17.(2022 衢州模拟)小金同学在t℃下用某固体溶质的溶液做恒温蒸发结晶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甲属于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2)溶液丙与丁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3)该固体溶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 。18.(2022 龙湾区校级模拟)小明在学习溶液知识之后,进行了下列实验。(1)小明向各盛有等量70℃水的烧杯①,②,③中,分别加入20克X、Y、Z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其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烧杯是 。(2)若Y为硝酸钾,则②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下列可以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19.(2022 文成县一模)文成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开设的活动课程丰富多彩,其中有一节实践课就是制作豆腐。其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为:泡豆→磨浆→滤渣→煮浆→点浆→成型。(1)上述工艺流程中,磨浆属于 变化;其中滤渣就是把豆渣从豆浆中分离(如图甲),此过程与图 过程的原理相同。(2)豆浆煮开,稍冷却后再用浓度为30%的盐卤溶液进行点浆。实践基地老师提前准备了4.5kg的干黄豆制作豆腐,已知1kg的干黄豆需用盐卤固体10g,则需要多少克的水才能配制出符合点浆的盐卤溶液?专题31 水和溶液【知识点回顾】一、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1.水电解时在阳极产生________,在阴极产生________。两者体积比为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_。2.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考点2 描述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水能电解、水与氧化物反应等) 1.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一种________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液体;标准状况下沸点为________,凝固点为________。2.化学性质(1)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电解反应:____________。(2)水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____________________。(3)水能够与少数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溶液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考点4 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并能列举其他常见的溶剂 a水是最常用的________,除水外常用的溶剂还有________等。考点5 说明溶液的特点,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b溶液 浊液悬浊液 乳浊液不 同 点 组成 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组成 不溶性液体和液体组成分散 微粒 分子或离子直径小于10-9米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乳浊液的颗粒大约为1~50微米均一性 ________、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浑浊)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久置后分层相同点 都是________物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________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可相互转化。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②________;③气体的溶解度还受________的影响。考点8 说出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中,溶质在________水中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就称作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________。四、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________质量之比。2.意义:能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考点10 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进行简单计算 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考点11 按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步骤与操作方法 b1.实验仪器: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五、水污染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中的“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的流失。考点13 列举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水净化的方法 水的净化方法:沉淀法、________、蒸馏法。考点14 树立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 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水污染的防治;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考点1 1.氧气 氢气 1∶2 8∶1 2.氢元素 氧元素考点2 1.没有 100℃ 0℃ 2.(1)2H2O2H2↑+O2↑ (2)CO2+H2O===H2CO3,SO3+H2O===H2SO4 (3)CaO+H2O===Ca(OH)2,Na2O+H2O===2NaOH考点3 溶质 溶剂考点4 溶剂 汽油、酒精考点5 均一 混合考点6 1.不能继续溶解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考点7 温度 压强考点8 100g 饱和 溶解度考点9 1.溶液考点11 2.计算、称量、溶解考点13 过滤法【例题精析】(2022 舟山)图形可以直观地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图表达了概念从小到大的从属关系,下表选项中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选项 ① ② ③A 火山 地震 泥石流B 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 曲线运动C 扦插 营养繁殖 无性生殖D 浓溶液 稀溶液 饱和溶液【解答】A.火山、地震、泥石流都属于自然灾害,属于并列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B.机械运动包含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扦插属于营养繁殖,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故C符合题意;D.浓溶液和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浓溶液和稀溶液都可能属于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21 丽水)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解答】解:A.从图可以看出,20℃时,甲烧杯中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以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B.从图可以看出,20℃时,丙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以丙烧杯中,硝酸钾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在此基础中继续加水得到丁溶液,溶剂增多,所以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C.乙烧杯中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乙→丙过程中,故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或变小,故C错误;D.丙→丁过程中,继续加入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所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错误。故选:B。(2021 丽水)我市地表水质居全省第一,但地表水仍需经过净化才能饮用。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为:取水→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含氯物质消毒杀菌。其中涉及化学反应的环节是( )A.取水 B.过滤C.活性炭吸附 D.含氯物质消毒杀菌【解答】解:A、取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过滤只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吸附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含氯物质能与细菌和病毒中的蛋白质反应生成没有活性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2020 浙江)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解答】解:A、依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②、③中有固体出现,一定是饱和溶液,①中没有固体出现,可能是恰好溶解,则可能是饱和溶液;故错误;B、②③溶液都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正确;C、未告知溶质的溶解度是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无法判断升温后固体是否继续溶解,因此不能确定升温后溶液的质量如何变化,故错误;D、恒温蒸发溶剂,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相同温度下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因溶解度相等而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故选:B。(2020 衢州)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不变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解答】解: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则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D、降温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2022 金华)学习《物质的溶解》时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往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小科认为,A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 A中有不溶解的固体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B>C 。【解答】解:(1)A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A中有不溶解的固体等。(2)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A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可能是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故答案为:(1)A中有不溶解的固体;(2)A≥B>C。(2021 金华)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1)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A.集气瓶B.烧杯C.玻璃棒D.量筒(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解答】解:(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故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集气瓶。(2)溶液具有均一性,实验1中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向甲中加入5g水,向乙中加入5g氯化钠,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则大小关系是甲小于乙。故答案为:(1)A;(2)小于。(2021 台州)下表是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其质量分数对照表(20℃)。回答下列问题: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密度(克/厘米3) 1.11 1.22 1.33 1.43 1.53(1)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 增大 。(2)配制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10g 。(3)20℃、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0毫升时的质量为 111g 。【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故填:增大;(2)配制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100g×10%=10g;故填:10g;(3)20℃、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0毫升时的质量为100mL×1.11g/mL=111g;故填:111g。【习题巩固】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2 义乌市一模)在20℃时,将一包白色粉末置于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如图甲溶液,再升温至50℃时,得到如图乙溶液。若不考虑水分蒸发,则对甲、乙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溶液的质量大于乙溶液B.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C.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降低D.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甲、乙中溶剂质量相等,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多,甲溶液的质量小于乙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再升温至50℃时,白色粉末全部溶解,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升温至50℃时,白色粉末全部溶解,说明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图示可知,甲、乙中溶剂质量相等,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多,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2.(2022 杭州模拟)20℃时,向100g未知浓度KCl溶液中加入5g KCl后,一定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变为105g B.溶质质量发生变化C.溶液浓度变大 D.溶剂质量不变【解答】解:A、如果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加入5g KCl后,不会溶解,溶液质量不变,故A错误;B、如果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加入5g KCl后,不会溶解,溶质质量不变,故B错误;C、如果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加入5g KCl后,不会溶解,溶液浓度不变,故C错误;D、向100g未知浓度KCl溶液中加入5gKCl,加入的是溶质,溶剂是不会变的,故D正确。故选:D。3.(2022 杭州一模)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6%的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6克B.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托盘天平等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小D.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解答】解: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错误;B、托盘天平不是玻璃的,错误;C、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错误;D、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正确。故选:D。4.(2022 台州模拟)如图,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已知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和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B.图②和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在此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D.在此过程中氯化钠的密度保持不变【解答】解:A、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所以图①和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A说法正确。B、②③④都是恒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所以图②和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说法正确。C、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所以在此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C说法正确。D、由图①到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没变,但溶液的质量变化了,所以氯化钠溶液的密度也变化了;D说法不正确。故选:D。5.(2022 永康市模拟)如表是固体A和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温度(℃) 0 30 50 100A溶解度(g) 0.173 0.165 0.121 0.076B溶解度(g) 13.3 31.6 63.9 246A.3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B.50℃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C.100℃时,A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30℃时,100gB物质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解答】解: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3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析出晶体,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A错误;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B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50℃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故B正确;C、10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但题干没有提到溶液是否饱和,因此无法比较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C错误;D、3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31.6g,则该温度下,100gB物质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故D错误。故选:B。6.(2022 临平区模拟)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实验一将烧杯甲中溶液转移出50mL到乙烧杯中。实验二是把5g水和5g氯化钠分别加入在甲、乙烧杯中,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二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B.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实验二后,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实验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解答】解:A、实验二乙烧杯中饱和溶液加入5g氯化钠,溶质不再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B、溶液具有均一性,不论分成几份,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实验一后甲乙中溶质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故B正确;C、实验二甲烧杯中饱和溶液加入5g水,溶剂质量增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D、实验二后,甲烧杯溶质质量不变,乙烧杯加入的5g氯化钠不再溶解,溶质的质量也不变,故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故D正确;故选:A。7.(2022 杭州模拟)在一定温度下,小明用KNO3晶体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如图所示,则如图溶液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解答】解:由图可知往①烧杯中加入100g 20%KNO3溶液后,烧杯内剩余20gKNO3晶体可知:100g 20%的 KNO3溶液溶解20gKNO3 晶体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在配制过程各阶段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有②③;故选:B。8.(2022 西湖区校级二模)一杯50℃的氯化钠溶液,只让其温度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溶液一定都是不饱和溶液B.乙、丙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C.丙溶液的温度一定为30℃D.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溶液【解答】A、甲溶液降温变为乙溶液,没有固体析出,乙溶液降温为丙溶液,有固体析出,则甲为不饱和溶液,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乙溶液降温为丙溶液,有固体析出,则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丙一定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C、丙的温度低于40℃,不一定为30℃,故C错误。D、由乙溶液降温为丙溶液由固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减小,降温,溶剂质量不变,则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溶液,故D正确。故选:D。9.(2022 上城区一模)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物质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g的物质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为难溶物质。查阅资料可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A.0℃时可以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3.3%的硝酸钾溶液B.20℃时硝酸钾是可溶物质C.在0﹣10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4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解答】解: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3.3g,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1.7%,所以不可以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3.3%的硝酸钾溶液,故A错误;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是易溶物质,故B错误;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0﹣10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正确;D、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4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还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C。10.(2022 拱墅区校级二模)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20℃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MgCl2 的质量/g 30 40 50 60 70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A.①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0%B.②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C.⑤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④D.③属于不饱和溶液【解答】解:A、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分别为30g和100g,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故选项错误;B、②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分别为40g和100g,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0:100=2:5,故选项错误;C、20℃时,MgCl2 的溶解度为 54.6 g,④和⑤都只能溶解54.6g的氯化镁,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错误;D、20℃时,MgCl2 的溶解度为 54.6 g,即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54.6g的氯化镁,③中溶解50g的氯化镁,属于不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11.(2022 拱墅区模拟)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解答】解: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甲和丙一定饱和,乙可能恰好饱和;故选项正确;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大,最小错误;故选项错误;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甲>丙>乙错误;故选项错误;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错误,因为甲、乙、丙不知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故选项错误;故选:A。12.(2022 滨江区模拟)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D.用降温的的方法可获得大量氯化钠晶体【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约是36g,因此20g水最多溶解7.5g,因此a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c中烧杯底部还有固体,仍是饱和溶液,因为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约是40g,因此20g水最多溶解8g氯化钠,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因此33.3%错误;故B错误;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正确,因为烧杯底部始终有固体;故C正确;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获得氯化钠晶体常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3小题)13.(2022 嵊州市模拟)t℃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在恒温条件下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1)甲烧杯中的溶液是 不饱和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2)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丙、丁 。(3)若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量等于5g,则甲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8.7% 。【解答】解:由实验的流程可知,甲的t℃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成为乙,乙中没有晶体,可判断出甲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的溶液是否饱和不能确定;乙的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了3g晶体,得丙的溶液,则丙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将丙的溶液过滤恒温蒸发10g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3g,但丁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同温同种溶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则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丙、丁;(1)根据甲烧杯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不饱和;(2)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丙、丁;故答案为:丙、丁;(3)丙为饱和溶液再蒸发10g水之后析出5g晶体,故10g水中最多能溶解5gKNO3。在t℃时KNO3的溶解度为50g,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100%,丙中溶液质量为100g﹣l0g﹣l0g﹣3g=77g,则此时溶质质量=77g100%≈25.7g,甲中溶质质量=25.7g+3g=28.7g,溶质质量分数100%=28.7%;故答案为:28.7%。14.(2022 龙港市模拟)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为100 克的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200g、150g、100g、50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右图所示。请回答:(1) D (填序号)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D烧杯中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分层,这说明溶液具有 稳定性 特点。(3)要使C烧杯与D烧杯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可向C烧杯继续加入水 100 克。【解答】解:(1)AB中都含有固体溶质,因此都是饱和溶液,C中没有固体溶质,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D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D烧杯中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分层,这说明溶液具有稳定性的特点;(3)C烧杯溶质是100g,溶剂是100g,D烧杯中溶质是50g,溶剂是100g,故要使C烧杯与D烧杯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可向C烧杯继续加入水100克。故答案为:(1)D;(2)稳定性;(3)100。15.(2022 永嘉县模拟)20℃时,向3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实验编号 A B C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 20 36 50溶液质量(克) 120 136 136(1)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A (选填实验编号)。(2)若要将此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一种可行方法是 加入氯化钠(或蒸发溶剂等) 。【解答】解:(1)20℃时,向3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最多能形成136g溶液,即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2)若要将此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一种可行方法是加入氯化钠、蒸发溶剂等。故答案为:(1)A;(2)加入氯化钠(或蒸发溶剂等)。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6.(2022 鹿城区校级模拟)小海做自然界中“冬季排碱”模拟实验,他首先配制了40℃的碳酸钠热饱和溶液,然后冷却至4℃,其操作过程如图:(1)在向甲烧杯中添加碳酸钠粉末的过程中,若观察到 碳酸钠粉末不能继续溶解 现象,则甲溶液已饱和。(2)乙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a、b,则a、b的大小关系为 a>b 。(3)用图2装置回收丙烧杯中的固体,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仅剩少许液体时,该如何操作 停止加热,继续用玻璃棒搅拌 。【解答】解:(1)在向甲烧杯中添加碳酸钠粉末的过程中,若观察到碳酸钠粉末不能继续溶解现象,则甲溶液已饱和。(2)碳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丙,温度降低,有碳酸钠析出,乙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a、b,则a、b的大小关系为a>b。(3)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即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仅剩少许液体时,应停止加热,继续用玻璃棒搅拌。故答案为:(1)碳酸钠粉末不能继续溶解;(2)a>b;(3)停止加热,继续用玻璃棒搅拌。四.解答题(共3小题)17.(2022 衢州模拟)小金同学在t℃下用某固体溶质的溶液做恒温蒸发结晶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甲属于 不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2)溶液丙与丁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相等 。(3)该固体溶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 30g 。【解答】解:(1)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甲属于不饱和溶液。(2)溶液丙与丁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溶液丙与丁溶质质量分数相等。(3)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g水,结果析出2g固体,则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时,共析出晶体5g,说明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为5g﹣2g=3g,即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能溶解该物质3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该物质30g,该固体溶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30g。故答案为:(1)不饱和;(2)相等;(3)30g。18.(2022 龙湾区校级模拟)小明在学习溶液知识之后,进行了下列实验。(1)小明向各盛有等量70℃水的烧杯①,②,③中,分别加入20克X、Y、Z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其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烧杯是 ①③ 。(2)若Y为硝酸钾,则②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下列可以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AC 。【解答】解:(1)烧杯①和烧杯③中都有未完全溶解的晶体存在,所以二者均为饱和溶液,而烧杯②中的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答案为:①③;(2)若为7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这一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变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且不变,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这一过程硝酸钾溶解度不断变小,浓度不断变小,达到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符合题意;若为7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这一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若过程中会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当保持在30℃不变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再改变,故A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19.(2022 文成县一模)文成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开设的活动课程丰富多彩,其中有一节实践课就是制作豆腐。其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为:泡豆→磨浆→滤渣→煮浆→点浆→成型。(1)上述工艺流程中,磨浆属于 物理 变化;其中滤渣就是把豆渣从豆浆中分离(如图甲),此过程与图 过滤 过程的原理相同。(2)豆浆煮开,稍冷却后再用浓度为30%的盐卤溶液进行点浆。实践基地老师提前准备了4.5kg的干黄豆制作豆腐,已知1kg的干黄豆需用盐卤固体10g,则需要多少克的水才能配制出符合点浆的盐卤溶液?【解答】解:(1)在制豆腐工艺流程中,磨浆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过滤的方法将豆腐与水分离;(2)已知1kg的干黄豆需用盐卤固体10g,4.5kg的干黄豆制作豆腐需用盐卤固体的质量:4.5×10g=45g;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30%解得:x=105g。答:需要105克的水才能配制出符合点浆的盐卤溶液。故答案为:(1)物理;过滤;(2)105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31 水和溶液(原卷版).docx 专题31 水和溶液(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