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探究《艾青诗选》的“大形象”
【学情分析】
据我的教书经验,我们的学生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读诗。很多学生对诗没有兴趣,因为诗歌有纯文学的特质。学生对纯文学的东西缺乏故事性,比较费解,而不想花心思去读。如何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这是一种全新的收获。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主要学习欣赏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审美的熏陶。我们教师就可以以这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为基点,灵活运用教材,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进而完成《艾青诗选》整本诗集的阅读与鉴赏。
【设计思路】
我觉得统编版教材把《艾青诗选》替换了之前的《繁星春水》,编者是有一定的考虑的。《繁星春水》的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艾青诗选》的主题是爱国主义。《繁星春水》的意象是大海和花;冰心的作品最突出的描写是母爱,以柔美的笔触,描写自然的安宁祥和。而艾青的《艾青诗选》,它的意象主要是土地和太阳。“土地”这个意象,是诗人对祖国人民和对大地母亲深深的爱,是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对比两位作者的诗作,冰心的笔触向往的是祥和安宁的小情小景。艾青的笔触则伸向民生疾苦、祖国大地的这种大爱、大情怀。描写小情怀的诗作有很多,而像《艾青诗选》这种大情怀的诗作却不多见。艾青从刚踏进诗坛发表第一首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开始,就因作品的深沉忧郁的抒情风格受到大家普遍的关注。
著名诗人牛汉说:“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牛汉的话告诉我们,艾青在我国新诗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强烈而鲜明的大爱是贯穿艾青诗歌创作的一条主线。统编教材把《艾青诗选》这部名著安排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是现代诗的单元,其中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也在其内,这个单元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群,在这个单元里,设计先完成三个任务群后转入整本诗集《艾青诗选》的阅读。用《我爱这土地》这篇课文来开启《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之门的任务。用“一篇”来开启“一本”的阅读大爱之门。当我们的学生对《艾青诗选》有了整体感知与初步理解后,这时再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悟抓住《艾青诗选》的主线,读出大爱。在课堂上通过指导学生多篇诗歌聚合来探索诗中的大爱。选取了艾青不同时期的三首诗歌进行整合、概括、归纳。进而探究艾青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的运用等。最后探究艾青的“大形象”。
爱祖国、爱人民、爱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生命是艾青诗歌的情感主线,也是艾青的大爱。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光的赞歌》等这些诗中就反复使用这些“大”形象。表现出诗人对民族的深深眷恋。
我让学生先自己阅读,再让学生自主交流、讨论。这样融理解、鉴赏、表达、交流为一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艾青是一个大诗人”的真正含义。
【教学目标】
通过品读艾青三个阶段创作的三首诗,学习探究艾青诗歌中土地、太阳等大意象的特征及内涵体会诗人博大的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土地、太阳、火把。学生对诗歌意象的解读,从中悟出艾青这个大诗人、大形象。
【教学过程】
活动一:知人论世,了解艾青
师:想要读懂一个诗人必须了解这个诗人的生平经历。只有读懂了他背后的故事,他和他的诗歌才会成为你心底里盛开的花朵。我们一起来了解艾青。(PPT显示艾青的相关介绍)
艾青简介
1928 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学习绘画。
1932 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 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1937 年后辗转于各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5 年抗战胜利后,又投身于解放战争,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被下放参加劳动改造。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 10月冤案平反,重获写作权利,再次焕发创作青春。
活动二:朗读诗歌,寻意会情
师:同学们,了解了艾青这位诗人,如何去触摸这个形象之“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艾青诗选》这本书。该诗集创作于1979年,收集了艾青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作品,共40多篇。来,我们一起读读其中的部分。
(PPT显示艾青在不同时代的诗歌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光的赞歌》等,每首诗选取其中几句,学生依次朗读)
【方法点拨】诗歌就是浓缩的语言精华,学生朗读艾青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朗读诗歌感染力很强,学生乐意接受也容易接受。在此,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个人自读的形式。无论是哪种朗读模式,老师都指导他们如何抓住意象、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入手去揣摩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设】师读: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大堰河,我的保姆》
生1读:她含着笑 , 洗着我们的衣服 ,……
她含着笑 , 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
生:刚刚我读的这章节,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大堰河勤劳的一天,无怨无悔的付出。含笑做着这一切。
生2读: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
大堰河 ,她含泪的去了 。
生2:这几节诗句还是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诗中的大堰河是那样地勤劳淳朴、宽厚、仁慈仁爱、拥有大爱,却又是那样的悲惨,最后又是那样的死不瞑目,唉!大堰河的悲惨命运让诗人诅咒这个世界。
【预设】生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预设】生:这几节诗让我看到诗人利用“雪”“风”这两个大自然的景物也就是诗歌的意象,把诗人满腔的爱国爱人民的热情都寄托在这样的意象上,诗人对民族人们的忧虑和对百姓命运的担忧都体现在诗中。
【预设】师读:或许有一天,总有一天
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
将接受光的邀请
去叩开千万重紧闭的大门
访问我们所有的芳邻
让我们从地球出发
飞向太阳...... 《光的赞歌》
【预设】生:诗的第八章我认为是可以看作是诗人自己的宣言。诗人说他要投身到光的队伍中去,也就是说诗人要投身到改革的浪潮中去。现在的诗人就是要告诉大家:“我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磨难,但我的追求、我的信念没有丝毫的改变,现在的我还是要和人民一起,为改革出一份力,贡献自己的一份热。不忘追逐光的方向。
......
师:大家对《艾青诗选》中的诗歌赏析还是很到位的,能抓住诗歌的意象,我们在抓意象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诗的表现形式。比如反复、比喻、排比等等。
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艾青诗中的大形象
师:这样走过《艾青诗选》,这么多诗在你的脑海里驻留。牛汉说“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现在我们对这个大形象的“大”有着怎样的思考 试着说说艾青的大形象“大”在哪里。
【方法点拨】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艾青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哲理,艾青诗歌中“土地”“太阳”意象的运用,艾青诗歌中独特的画面感以及自由诗体的独特风格,等等。这样艾青形象之大将更清晰地展现出来。
【预设】 生1:我发现艾青的大部分诗都和歌颂土地、太阳有关。比如《我爱这土地》、《向太阳》。
生2:我认为艾青诗的意象大,像“土地”、“太阳”“火把”,这些意象的形象大。
生3:艾青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是爱祖国、爱人民这样的大爱。
生4:艾青在诗中深爱着他的民族,他爱农民和眷恋着土地,“土地”凝是诗人对国家最深沉的、最诚挚的爱,也是独特的意象。
师:是的,艾青是一位无愧于一个时代和民族的大诗人。
生5:我认为爱国主义、热爱民族、深爱土地、挚爱大地上的一切。这些都是艾青诗歌的情感主线,我们说这就是艾青的大爱。
教师过渡语:纵观艾青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无论是诗歌的主题、所传达出的情感还是意象群所构成的画面,都让我们真实地体会到艾青的大爱、大情怀。艾青的大形象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好!接下来,老师再补充介绍一下艾青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加深我们对他的认识(屏显艾青的地位和贡献)
屏显补充介绍艾青的历史地位
艾青在30年代初走上诗坛,他作品深沉而忧郁的抒情风格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注意。抗战爆发后,艾青事实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称之为"艾青的时代",他的创作不仅开了一代诗风,而且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乃至40年代后期的诗界。
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扎根人民,热爱人民,代表人民,歌颂人民,用自己的诗篇传达出人民的心声,这是诗人能否感触时代脉搏、表现时代精神的主要标志,也是古今中外一切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的根本特征。屈原的《离骚》之所以不朽,就在于诗人有“哀民生之多艰”的深厚情感和崇高精神;杜甫的诗篇之所以“光焰万丈长”,就是因为他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愤深广的情怀。
艾青的诗歌始终做到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扎根人民,用自己的诗篇传达出人民的心声,艾青能触摸时代脉搏、准确把握时代精神。艾青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是无愧于一个时代与民族的大诗人。
布置作业
教师过渡语:《艾青诗选》的主题就是伸向民生疾苦、祖国大地的大爱、大情怀,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家国情怀。在《艾青诗选》中,有很多这样的作品,请同学们选一首或两首作品内容来分析诗歌是如何体现家国情怀的。
板书设计:
意象大
大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