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七年级《音乐(上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
主题:缤纷舞曲
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识读乐谱
内容标准: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缤纷舞曲》。本课重点学习和欣赏《溜冰圆舞曲》。于19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中,以溜冰和跳交际舞为一种时尚。后来,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将溜冰与圆舞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这首管弦乐曲。这是首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尾声组成。
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多的音乐学习,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积累,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学生对音乐要素的发展变化,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
目标
1、欣赏《溜冰圆舞曲》, 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乐于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2、 了解《溜冰圆舞曲》的曲式结构,对维也纳圆舞曲形式有所认知。
3、能哼唱第一圆舞曲的A主题旋律。
评价任务
1、通过聆听,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地对音乐进行描述。(检测目标1)
评价标准:聆听乐曲,通过节奏、节拍、旋律、力度、速度等方面对音乐进行较准确描述。
2、了解《溜冰圆舞曲》的曲式结构,认识维也纳圆舞曲的形式。(检测目标2)
评价标准:听辨《溜冰圆舞曲》的曲式结构,在聆听中感受“维也纳圆舞曲”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检测目标2)
3、熟悉、哼唱主题旋律。(检测目标3)
评价标准:能跟随教师基本演唱出主题旋律,并能听辨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常规训练:音阶、《哆来咪》
2、科尔文手势歌唱主题A
3、听主题A,这段旋律给你什么感受?
二、新课教学
1、揭示课题
2、介绍“圆舞曲”及作者
3、分段欣赏:
(1)序奏:
①初听序奏开头部分:听音色,以画旋律线的方式感受旋律走向。
②完整欣赏序奏部分:关注乐曲速度和主奏乐器。
(2)第一小圆舞曲:
①学生活动:听到第一个主题时,请你往外走,离开座位,听到另一个主题时,模仿老师动作,当有主题重复时再回到座位上。
②小结第一小圆舞曲的曲式结构。
③师带学生边唱谱边画出主题a图形谱,感受乐曲旋律情绪及走向。
④主题 b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溜冰者什么样的姿态?
⑤分析两个主题的节奏、音区、速度、和旋律特点。
(3)第二小圆舞曲:
①聆听主题c:这里的音乐带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想想为什么?
②表现了溜冰者什么动作?
③学生活动:跟随音乐进行伴奏,体验音乐情绪。
④聆听主题d:什么声音最先入耳?主题d的旋律在哪里?
⑤学生活动:跟随音乐进行伴奏,体验音乐情绪。
(4)第三小圆舞曲:e+f
①聆听:关注乐曲主题、曲式结构及所表达的情绪。
②学生活动:画出主题 e和主题 f旋律线,然后展示。
(5)第四小圆舞曲:g+h+g
①出示乐谱:看主题,说结构。
②学生活动:听到不同主题做不同的动作,感受曲式结构及主题情绪。
(6)尾声:
聆听:结尾部分使用了前面哪些音乐主题?
4、完整聆听:各组抽签,聆听时出示相应的字母序号。
5、拓展:观看视频
6、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