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辛亥革命 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辛亥革命 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19课
辛亥革命
情景导入
让我们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足迹,透过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看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大事——辛亥革命。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
斯人与国
辛亥革命
【学习聚焦】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投身救国:革命
清末“新政”与同盟会
课程内容
COURSE VONTENT
改天换地:共和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建立
理想现实:成败
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不忘救国:奋斗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生于忧患:变局
辛亥革命的背景
伟人遗愿:复兴
今日盛世 如您所愿
一个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
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
生于忧患:变局
生于忧患——变局
1866
1894
1879
1892
生于广东
太平天国已失败两年
赴檀香山求学
香港行医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甲午战争——清军战败
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
◎“怃然长叹,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不得不稍易以强迫。”
1901
《辛丑条约》
投身救国:革命
【学习聚焦】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投身救国——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任务 推翻清政府
目标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内容 改革封建专制制度
目标 救亡图存,维持清政府统治
结果 遭守旧势力反对失败
1894年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8年
戊戌维新运动
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
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
投身救国——革命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革命势力不断发展壮大
新一轮“自救”,没触及封建专制制度,腐朽反动本质未变
1901-1905年清末新政
改革官制、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废科举,行新学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法治。……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
——《上谕》1901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1903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革命!得之者生,不得则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
——邹容《革命军》1903
1905年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
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清政府似乎是要完成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要完成的历史使命,而实质上不过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洋务派“自强”的老调重弹。新政的指导思想仍是洋务新政的指导纲领“中体西用”。 ——李新《中华民国史》
读材料,指出清末新政的局限
投身救国——革命
“预备立宪”实际是为维护清政府专制统治的一场宪政骗局
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十、……司法之权,操诸君上,审判官本由君上委任 —《钦定宪法大纲》1908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5月,清政府成立内阁,13名成员满人9人,其中皇族又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民族 革命推翻清王朝,民族独立
民权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近代以来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是不彻底
投身救国——革命
【史料阅读】“秋风秋雨愁煞人”因为爱国巾帼秋瑾女士的遗言而广为传诵。阅读教材P109“史料阅读”,概述革命党人具有的思想情怀?根据材料,简析革命党人发动的诸次起义有何意义?
时间 起义
1895年 广州起义
1900年 惠州起义
1906年 萍浏醴起义
1907年 黄冈起义
1907年 安庆起义(徐锡麟秋瑾被捕牺牲)
1907年 镇南关起义
1908年 云南河口起义
1910年 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故谓吾辈死而同胞尚不醒者,吾绝不信也。嗟乎,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宁有憾哉?——林觉民(1911年)
提示:林觉民、秋瑾等都是矢志拯救国家民族的革命者,他们的事迹表达了革命者牺牲个人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情怀。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1921年)
改天换地:共和
【学习聚焦】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建立,但革命成果最终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
改天换地——共和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简析①②事件之间及③④⑤⑥事件之间的联系。
1911年
1912年
5月
10月
1月
2月
3月
保路运动
10月10日武昌起义
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
3月11日,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月15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武昌起义成功,各省纷纷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产生。
改天换地——共和
【合作探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中国形成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阅读教材,结合形势图,指出“南北和议”的实质是什么?怎样认识?
提示 “南北和议”实质是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抢夺辛亥革命成果的过程。认识:一方面促成清帝退位,封建王朝的终结,保住了国家统一的局面,但另一方面导致中国陷入军阀统治之下,民主共和之路异常艰辛。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孙中山(1924年1月)
【唯物史观】你如何看待孙中山的让位,软弱还是理性?
改天换地——共和
【合作探究】阅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指出其体现了哪些民主观念或原则?结合所学,指出约法在这些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试说说该法案的性质。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④。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民族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提示 从法律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维护共和政体。(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人民主权、尊重人权、分权制衡、依法治国是近代启蒙思想家对人类政治法律制度总结提炼出来的重要宪法理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将这些理论转化为中国宪法的原则和实践,开启了中国宪法史的新纪元,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
理想现实:成败
【学习聚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但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理想现实——成败
茶馆,坐的是三教九流,泡的是南北江湖,冒的是人间烟火,喝的是人生百味。一个茶馆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知识应用】编写一幕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茶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
(要求:设定不同人物角色,紧扣当时时代特征;对话过程完整。)
理想现实——成败
官爷:唉!这个革命闹得,皇上没了,大清完了,这往后,可怎么过啊!不行,我也得赶紧表个态,支持共和。没准儿,还能混个一官半职。
商人:这民国就是好啊,这一条条利商政策,可是实打实的。赶明儿,再多上几个铺子,多挣点钱,多置点地,再纳几房妾。哎呀!这人生啊!就圆满喽~~
留学生:哼!这该死的皇帝,见鬼去吧,永远不要再回来了。啊!自由啊!民主啊!平等啊!你从未像现在一样,离我心如此之近。
店小二:唉!辫子让那帮学生给剪了,摸不到辫子,俺心里不踏实啊!可气的是,家里头那该死的婆娘,竟然把裹脚给放开了,这不反了吗?这不还跑到大街上,跟着一帮学生嚷嚷着“女权”、“教育”,你看看,能哩个她?
《辛亥革命》主题话剧
白发乞丐:这世道变了吗?呵呵!这洋人没走,官儿还是那些官儿,人还是那些人,就是换了身皮儿!年轻人呐,看问题,你得扒了皮儿,看魂儿!
理想现实——成败
性质:
革命成功说:(积极性)
①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政治)
②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思想)
③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风俗文化)
④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
①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②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失败原因)。
革命失败说:(局限性)
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合作探究】结合所学,简析辛亥革命的性质及评价?
不忘救国:奋斗
不忘救国——奋斗
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困局
袁世凯改毁约法,解除国会,复辟帝制;
宋教仁被刺杀,议会选举遭到践踏,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封建主义盘根错节,顽强抵抗……
军阀割据,混战不断;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1913
1924
1915
1917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国民革命
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商报》(上海)
伟人遗愿:复兴
伟人遗愿——复兴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孙中山
伟人遗愿——复兴
本节内容小结
理想现实:成败
--辛亥革命的背景
中国同盟会与民主革命的兴起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辛亥革命
生于忧患:变局
投身救国: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今日盛世 如您所愿
不忘救国:奋斗
改天换地:共和
伟人遗愿:复兴
巩固练习
1.(2022·浙江镇海中学高一质检)1903年,革命党人陈天华在《猛回头》一书中说:“怕只怕,做印度,广土不保”;“怕只怕,做波兰,飘零异域”;“怕只怕,做非洲,永为牛马;怕只怕,做南洋,服事犬羊”。据此可知,陈天华主张(  )
A.救亡图存 B.实业救国 C.维新变法 D.阶级斗争
解析 据材料“1903年,革命党人”“怕只怕,做印度,广土不保”“怕只怕,做非洲,永为牛马;怕只怕,做南洋,服事犬羊”可知,陈天华通过印度和非洲等沦为殖民地来警示国人,宣传救亡图存的革命思想,故选A项;实业救国主要体现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商战”,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强调阶级斗争属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排除D项。
巩固练习
2.(2022·江苏常州高一八校联考)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提升了清政府的治国能力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D.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条件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传播了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这些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条件,故D正确;四川保路运动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A错误;“新政”和“预备立宪”没能提升清政府的治国能力,B错误;这些措施不可能阻挡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C错误。
巩固练习
3.(2021年7月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8)1912年3月11日,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权力制衡 B.自由平等 C.三权分立 D.人民主权
解析 根据“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可以看出,体现的是人民主权原则,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中“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一主旨信息无关,排除。
巩固练习
4.(2022·安徽卓越县中联盟高一模拟)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看起来并不像革命应该有的样子。新生的“中华民国”并不是共和主义的,尽管帝制政治架构崩溃了,但许多前清官僚仍稳居原位,文化、社会与经济也貌似毫无改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没有突破原有的政治体制 B.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C.没有彻底铲除封建主义 D.面临的形势严峻
解析 据材料“许多前清官僚仍稳居原位,文化、社会与经济也貌似毫无改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没有彻底铲除封建主义势力,故选C项;辛亥革命突破了原有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排除B项;材料是对辛亥革命特点的论述,而非对其背景的论述,排除D项。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