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少年当自强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少年当自强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少年当自强》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内容来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框
课 题:《少年当自强》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一、课标依据
1.总目标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相应部分一是:能够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能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相应部分二是: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学段目标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一是“政治认同”中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领导作用,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二是“健全人格”中的“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自我改进;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三是“责任意识”中的“了解时政,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在团队合作互动中增强合作精神和领导力”。
二、学情分析
1.已有基础
九年级五班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对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已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认识到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关系。
2.现实问题
本学期是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转折点,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面临一次意义重大的选择。而不论怎样选择,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青年学生都应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有所作为。然而,学生在确立个人目标时,可能会将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割裂开来,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应有的情怀和抱负,积极承担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故事分享”,学生总结归纳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明确当代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是时代赋予的,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2.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培养自己的情怀和抱负,提高个人与祖国共成长的参与能力。
3.通过“情境体验”,学生懂得关心国际社会和人类发展,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树立走向世界应有的抱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重点确定依据:从课程标准来看,“政治认同”中要求“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健全人格”中要求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从社会背景来看,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是青少年人生意义的重要根基,只有把个人与集体、祖国、人民结合在一起,才可能实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难点:培养青少年的情怀和抱负,提高与祖国共成长、与世界共发展的能力。
难点确定依据: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社会背景来看,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未来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关,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将自身成长、自我发展与集体、祖国发展以及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从学生角度来看,要正确理解情怀与抱负,并将其落实到日常的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在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社会主义建设中找寻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对广大初中生来说,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必须对此加以明晰。
五、教学方法
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生成新知,感受榜样的力量,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搜集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创设“模拟联合国”真实情境,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学法:
自主探究法:学生结合事例与问题展开分析,独立思考,向内发掘,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学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组讨论法: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依托具体的案例,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能够更为真切地体会到时代重任,强化责任担当。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朗诵视频:《少年中国说》节选
思考:看完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篇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那么,青少年自立自强与国家发展到底是什么关系、青少年又该如何自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以经典诵读视频引入,一是学生比较熟悉,便于其快速融入课堂。二是诵读内容直指本课标题,学生能够初步认知“少年强则国强”。
【讲授新课】
环节一:坚定信念 以榜样力量勉励自我
活动一:榜样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呈现榜样事迹并思考:
(1)从周恩来身上,你感受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2)这些品质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和民族独立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恩来总理志存高远、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正是这一志向的引领,周恩来与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可见(课件展示)——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活动二:历史交汇·坚定信念
教师追问学生新时代的宏伟目标,帮助学生明确不同时代的不同历史责任。学生齐读“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教师追问: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未来三十年的发展,国家又是如何规划的呢?
学生思考:你了解“两步走”战略安排吗?请与大家分享。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使得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变得更加清晰而明确,也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指明了方向。我们正处在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少年接续奋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分享,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使学生在直观的事例中感受少年强则国强,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个人发展对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进一步追问,引导学生辨证认识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责任,处在不同时代的青年人应肩负起相应的时代责任和使命。
环节二:挺膺担当 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
习近平主席曾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一代责任在肩,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那么,我们该如何为实现这一目标贡献力量呢?
活动3: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展示材料:回望刚刚过去的2022年,青春风采成为奋进中国的一道道风景。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了暖心的服务,展现出蓬勃向上的青春形象;中国空间站“T”字构型组装完成,一大批青年骨干挑起型号研制的大梁;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中国小匠在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收获优异成绩,技能领域的青春力量振奋人心;面对重庆山火、泸定地震等灾害,青年救援者挺身而出,一幕幕舍生忘死、守望相助的场景感人至深……实践生动表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不懈奋斗、艰苦奋斗、永远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小组讨论(5分钟):
结合材料与生活实际,请你谈谈青少年应如何不负时代重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要求:讨论过程中,请做好记录并确定小组发言人。)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是的,材料中提到的“服务奉献、开拓创新、动手实践、守望相助、艰苦奋斗”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此外,我们也可以从“五位一体”的发展总布局出发,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角度:理想信念;服务奉献;开拓创新;动手实践;舍生取义;艰苦奋斗;”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四个自信”......)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青年榜样相关事迹,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引导学生提升服务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在实际行动中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环节三:全球视野 以开放之心走向未来
新时代的青少年除了关心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之外,也会将目光投向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让我们树立全球视野,以开放之心走向未来。
活动四:国际视野·模拟联合国
教师提问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贸组织、国际奥委会、红十字会等)。
学生回答。
播放视频:联合国简介。
教师总结: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联合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视频最后提到了模拟联合国,你是否也想参与其中,为世界发展贡献力量呢?
展示材料:国际青少年模拟联合国(MMUN)峰会简介。
教师陈述:在本课预习阶段,我们了解到——六名中国女孩在模拟联合国国际青少年峰会中提出了希望马拉维女孩获得受教育权利的议题,最终根据投票筹得的100万美元为当地的教育、环境、农业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当时,老师给各小组布置了一个任务——针对某一国际热点问题,说明“提出原因”及“解决办法”。大家也做了一定的准备。现在,如果有幸参加该峰会,你将针对哪一国际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呢?请说明原因及解决方案。
小组讨论(3分钟):
如果有幸参加该峰会,你将针对哪一国际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呢?请说明原因及解决方案。
(要求:讨论过程中,请做好记录并确定小组发言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大家细致认真的分享让老师看到了新时代青少年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世界是一个整体,除了自身力所能及的行动之外,我们也可以呼吁更多的人为解决人类难题贡献力量!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拓展空间”栏目,引导学生将所思所想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全球视野,为人类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但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在此,老师想对正值初三关键时期的你们说:“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请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因为‘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最后,真心地祝愿大家健康快乐、学业有成;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祝愿世界和平美好、幸福安宁!
【作业设计】
请撰写一则世界公民的倡议书,提出你认为世界公民需要具备哪些素养。
【板书设计】
少年当自强
知→行→知行合一
八、教学反思
本课共设置三个环节,涉及感悟、体验、分享等多项活动,主题环环相扣。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学和资料的搜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本课主题在部分学生看来比较抽象和空泛,离自己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可能存在口号喊得响亮但不能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落实在日常行动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既要“抬头仰望星空”,更要“低头脚踏实地”,教师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在碰到一些主题节日或一些可增强教育效果的生活契机时,和学生一起多多参与,共同建设祖国,与世界共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