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1 国家权力机关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6.1 国家权力机关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下册
《 6.1 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班级 日期
本框所属单元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本框所属课程 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
建议课时安排 1课时(可自行删减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国家权力机关”,主要讲述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法治观念:明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能够结合案例分析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性及四个职权 健全人格:认识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觉拥护人民代表大会 责任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难点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学情依据 “刨根问底”是人类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尤其是青少年学生。通过第五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宪法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他们会进一步追问,我们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各自有什么职权?所以,本课讲述“我国国家机构”顺应了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有利于他们深化对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一是做好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本课讲述的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需要教师在授课前准确把握教学定位。建议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熟悉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通读全册教材,在此基础上,重点把握本单元教学主旨和本课教学内容。 二是进行相应的知识准备。建议教师学习必要的法律专业知识,领会宪法学有关国家机构的内容,学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立法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只有了解和掌握了相关法律知识,才可能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自由地组织教学。
学生准备 一是做好预习。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教材基本内容,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 二是观察生活。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与本课相关的政治现象,登录国家机关网站或者走访当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具体感受和了解国家机关职权。
↓ 教学过程 ↓
导入 我们在第一单元就学过,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当家作主,不仅需要完善的国家制度予以保证,而且需要通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来实现。我国根据宪法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体系,既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又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什么是国家机构呢?我国国家机构是为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统称,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 那么,这些国家机关的性质是什么?它们的职权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让我们先来学习最重要的国家机关——权力机关。 引言首先揭示了本课与前面课程的关系,然后介绍了国家机构国家机关的关系。最后,通过设问引出对本课内容的学习。
观看视频《十四届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运用你的经验】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展示图片:全国人大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发放选票、全国人大代表正在投票选举国家领导人 提问: 哪些国家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具有哪些职权? 教师点拨: 宪法有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此基础上拓展探究,国家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认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操作建议 1.制作微课,提前预习。教师搜集最近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选举的视频,编辑整理,制作微课,发布给学生,让他们提前预习。 2.翻转课堂,学生评说。正式上课时,随机点名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然后请其他学生点评。 3.明确答案,拓展探究。 注意事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能混同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部分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国家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而不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产生。 本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感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展示第一节的标题: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我们在第一课学习过,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进行民主选举,选举产生“人大代表”,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温故知新
【重点知识】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第二节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展示小标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探究与分享】 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哪些国家机关组成?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的讨论。 学生1:我国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学生2:我国国家机构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学生3:国家主席也属于我国国家机构,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学生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设有自治机关,香港和澳门设有特别行政区机关。 学生5:我国国家机构还包括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提问:这些同学的说法正确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点拨:同学们的观点都是正确的,我国国家机构就是由上述国家机关组成的。 操作建议 1.阅读宪法。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了解宪法中有关国家机构的规定。 2.制作表格。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制作我国国家机构知识树,使他们明确国家机关体系。 3.明确答案。本栏目中同学们的观点都是正确的。我国国家机构就是由上述国家机关组成的。 注意事项 一是国家机构与国家机关的区别。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是指从事国家管理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二是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不设常务委员会。 为实现国家管理目标,国家机关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国家机关体系,了解宪法规定但本课教材正文没有直接讲述的国家机关。
【重点知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展示小标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观看视频《2023北京市人大审议一府两院、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
【重点知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第四节 ·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展示小标题: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探究与分享】强制要求公职人员捐款的行为是否合法 八年级(3)班丽娟放学回家,发现爸爸有些不开心。原来,镇政府准备设立“养老院发展基金”,要求全镇每名公职人员至少捐款1000元,所募资金用于养老院建设。虽说设立“养老院发展基金”是件好事,但是对于月收入仅3000多元的丽娟爸爸来说,这笔捐款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根据慈善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禁止开展下列募捐活动: (一)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 (二)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的; (三)向单位或者个人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 (四)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经营或者居民生活的。 提问: 镇政府强制要求公职人员捐款的行为是否合法? 慈善法的出台,反映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哪一方面的职权?它还有哪些职权? 教师点拨: 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强制人们募捐的行为,以往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一些人心存不满,但也会考虑公共利益而随大溜募捐。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们的行为,尤其是政府的行为,一定要有法律依据。可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通过慈善法对规范慈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操作建议 1.阅读材料,进行探究。让学生阅读两则背景材料,指导他们用慈善法相关条款对该镇政府强制募捐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判断,分析慈善法的出台体现了全国人大的哪项 职权。 2.回归生活,感悟法治。 3.学以致用,共同守法。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要敢于对强制募捐说“不”。 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认识到,不仅要做正确的事,而且要正确地做事。 帮助学生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明确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懂得为公共利益做好事,也要遵守法律。
【重点知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除应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 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注意区分“国家立法权”和“地方立法权”
【阅读感悟】编制预算草案征求人大代表意见 晚餐时,小鹏告诉爸爸:“明天下午学校开家长会。”爸爸说:“明天市政府就编制预算草案征求人大代表意见,我应邀参加。”小鹏说:“班主任特意叮嘱,希望您为学校发展提出宝贵意见。您不能不参加啊!”爸爸遗憾地说:“预算是国家或地方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按照预算法,各级预算要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市政府在两会之前征求人大代表意见,有助于科学编制预算,关系到我们全市的发展。对你们学校发展的意见,我写成文字稿,让你妈妈带过去。” 操作建议 1.通读材料。让学生通读材料,了解相关知识。 2.交流感悟。在学生阅读材料以后,让他们相互交流感悟。 3.点拨引导。在我国,预算是全国或者本地的重大事项,由政府负责编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会征求人大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预算编制完以后,需要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注意事项 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它规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了解预算草案的编制,了解预算要由相应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了解人大的决定权。
【重点知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决定权 展示图片:国家的哪些重大事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 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重大事项是指本行政区域内政治、经济、教科文卫、环境和资源保护等工作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或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 【新闻链接】 2023年1月12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发布近五年的工作报告 以下是省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部分项目: 出台关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有关管理体制的决定、批准设立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民检察院的决定 安排跨市域河流污染整治等8项治水监督项目,作出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的决定 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注意区分全国人大的最高决定权和地方人大的决定权
【探究与分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免权 围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免权,同学们进行了探讨。 学生1:任免权就是选举产生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缩小了任免权的范围,是片面的 学生2:不能把任免权仅仅理解为选举,还包括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组成人员的人选等。——这个表述是错误的,准确的表述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学生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有权罢免国家主席、副主席等。——观点是正确的 操作建议 1.阅读宪法。要求学生阅读宪法第六十二条、六十三条,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免权。 2.相互交流。让学生根据所阅读宪法知识对教材中三名同学的说法进行判断和交流。 3.及时点拨。 注意事项 一是任免权不仅包括任命,也包括决定,还有罢免。 二是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命和决定的官员,它都有权罢免。 本栏目采取讨论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学习抽象的法律知识,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免权。
【重点知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任免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探究与分享】 为督促落实水污染防治法,2015年5—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5个检查组分赴6省(直辖市)进行检查,同时委托其他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国务院副总理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 提问: 在督促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怎样行使职权的? 操作建议 1.阅读材料,提炼信息。让学生阅读本栏目的材料,从中提炼出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相关的信息。 2.围绕主题,形成答案。材料一开始表明“为督促落实水污染防治法”,所以,材料的主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5个检查组分赴6省(直辖市)进行检查”“委托其他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举行联组会议……进行专题询问……国务院副总理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形成这样的答案:组成检查组到各地检查;委托地方人大常委会检查;举行专题询问,要求政府有关领导应询。 注意事项 一是培养学生对具体材料进行总结概括的能力。: 二是要强调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 通过具体材料,让学生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怎样行使监督权。 本活可以继续拓展探究,提出新问题,如: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是否只是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结合教材教学,让学生明白,除此以外,还包括监督“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
【重点知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观看视频《十四届全国人大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常考的典型材料】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立法权:“法律法规”的表决、通过、制定、修改、废止等 决定权:“国家大政方针、重大事项和规划”的批准、表决、通过等 任免权:“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组成人员”的选举、任命、罢免等 监督权:“听取、审议”本级“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等 注意不要同“人大代表的职权”混淆!
展示本课的知识小结:
随堂
练习 (2022河北中考真题)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机关的重要职责。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措施,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的是( D ) A.审理涉黑涉恶犯罪案件 B.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C.严惩危害生物安全犯罪 D.审议通过反外国制裁法 (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 B ) A.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有关今年全国两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全国人大代表提交议案是在行使质询权 B.今年的全国“两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 C.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D.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是在行使监督权 每年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都会审议、批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及年度预算、决算报告等。这表明( A ) A.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受人大监督 B.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 C.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每年都会召开两会,全国人大是其中之一。下列有关人大常识理解正确的是( B ) A.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大的监督权只体现在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本级行政机关的工作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都可以行使国家立法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