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蜀相》课后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蜀相》课后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蜀相》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锦官(jǐn) 开济(jì) 大散关(sǎn) 猝不及防(zú)
B.衰鬓(bìn) 千载(zǎi) 空好音(hào) 塞上长城(sài)
C.祠堂(cí) 禅让(chán) 柏森森(bǎi) 暴殄天物(tiǎn)
D.祓除(fú) 频率(pín) 伯仲间(zhóng) 泪满衣襟(jīn)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导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下列对《蜀相》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A.首联一问一答,点出祠堂所在,“森森”形容柏树茂盛繁密,展现柏树伟岸、质朴的特征,表达仰慕、凭吊之情。
B.颔联“自”和“空”两字,用得极为传神,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景物传达诗人内心的淡然宁静。
C.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刻画了一位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君报国之心,概括力非凡。
D.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4.下列对《蜀相》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史诗,“丞相”即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自春色”“空好音”中的“自”与“空”可以互训,即“自”可以解释为“空”,“空”可以解释为“自”。
C.“频烦”即“频繁”。“天下计”指统一天下,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5.《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目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二、情景默写
(1)《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追思缅怀,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2)《蜀相》中描写祠堂内幽静的春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江 上①
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②。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注]① 这首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时所作。②据《战园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时令,突出风雨妻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荆楚”二字暗含飘零之意。
B.颔联“永夜”表明了深秋时节白天、黑夜的时长变化,“揽貂裘”则表现了天气的寒冷。
C.“频看镜”“独倚楼”等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年事巳高,却功业未成的无奈。
D.时局危急的背景下,诗人年老体衰,漂泊江上,但报效国家的信念却没有因此而改变。
2.“高风下木叶”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刚在长沙安顿几天,却赶上湖南兵马使和潭州刺史火拼,火焰红了半边天,杜甫泊在岸旁的家差一点几乎葬身火海,他一家八口载着乌篷船又得逃离是非之地。心向北方时,船也跟着往北走了。船出湘江进入洞庭湖,杜甫的病情像耒阳的洪水,天天往上加码。这时,他只有一个去昌平的选择,那里的县令是他的朋友,他相信昌平县令能帮他结束这令人讨厌的水上生活。
窗外淅浙沥沥的声音密密实实的,一直未停,风在江面发出一阵阵哨子一样的吼叫,木船在雨中伴着风的叫声摇晃,岸上灰雾茫茫的树影鬼魂一样游动,还有两岸居民祭鬼的鼓声……
此刻,雨停了,风也停了,江面静止不动。他远方,原本若隐若现的山林、杂草,这时全部出现在他眼前,如他一样肃穆……天黑了,船像在一个黑洞里穿行。这时,他有一种预感,汨罗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站。( )。
妻子点亮松油灯。宗武(杜甫之子)拿出纸笔后,把他扶起来,将枕头放到他的双腿上,再坐到他身后双手撑着他的腰。妻子把纸铺在枕头上。他提笔写下《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全诗饱含深情的哀鸣,令后世学子读之而。风雨更大了,一代诗圣在这的夜晚,溘然长逝。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杜甫泊在岸旁的家差一点几乎葬身火海,载着他一家八口的乌篷船又得逃离是非之地。
B.杜甫泊在岸旁的家差一点葬身火海,载着他一家八口的乌篷船又得逃离是非之地。
C.杜甫泊在岸旁的家差一点葬身火海,他一家八口载着乌篷船又得逃离是非之地。
D.杜甫泊在岸旁的家几乎葬身火海,他一家八口载着乌篷船又得逃离是非之地。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偶尔 凝视 声泪俱下 风雨如晦
B.偶然 窥视 热泪盈眶 风雨如磐
C.偶然 窥视 声泪俱下 风雨如晦
D.偶尔 凝视 热泪盈眶 风雨如磐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趁还能握笔必须把心里话说出来,他还有很多话要说
B.他还有很多话要说,趁还能握笔必须把心里话说出来
C.他还有很多话要说,必须趁还能握笔把心里话说出来
D.必须趁还能握笔把心里话说出来,他还有很多话要说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猝不及防”的“猝”为cù,意思是: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B项,“空好音”的“好”为hǎo,意思是:空有美妙歌声;
C项,“禅让”的“禅”为shàn,意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皇帝把帝位让给他人。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1、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2、形声字标“不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如“言简意赅”的“赅”就不读形旁的“亥”的音。3、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善用排除法。4、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
2.D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故选D。
【点睛】考常识,关键是懂常识。备考时应关注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和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法等相关知识的积累。特别是涉及科举、官职、礼俗、建筑、典籍五方面的常识要勤梳理识记。本题D项涉及到官员退休,古代官员退休还有“乞骸骨”“致政”“致事”“乞休”等。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通过景物传达诗人内心的淡然宁静”有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内容的能力。
C.“‘两朝’指东汉和蜀汉”错误,“两朝”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支撑困难局面,并非“东汉”与“蜀汉”。
故选C。
5.D
【详解】试题分析:陆游立志于恢复中原而难以实现和诸葛亮一致,引起共鸣。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祠、柏、映、阶、鹂、频烦、济。
1.B 2.①与“永夜揽貂裘”构成对仗,合乎律诗颔联对仗的要求;
②承接首联,通过描写落叶纷飞飘零的场景,具体表现秋天凄凉、萧瑟的景象,为后面的抒情营造氛围;
③落叶纷飞飘零的场景寓意时局动荡不定,由此引发作者强烈的报国之情。
1.B 2.D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题,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重复赘余,“差一点”和“几乎”删去其―;二是不合逻辑,他一家八口不能载着乌篷船,应改为“载着他一家八口的乌篷船又得逃离是非之地”。A项没有改正第一处错误,C、D两项没有改正第二处错误。B项完全修改正确。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偶尔:间或,有时候;偶然发生的。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偶尔。“偶尔”多用作副词,着眼于数量,指次数少。用在语境中非常合适。“偶然”既可作副词,也可作形容词。作副词时,意为“不是必然地”,指某种动作行为或者情况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表示出于意外。作形容词时,意为“不是必然的”,后边接名词,可见语法上不适合填入横线处。要恰当地使用这两个词,最简便的方法是记住这一点:“偶尔”与“经常”相对,“偶然”与“必然”相对。根据此题语境,只能用“偶尔”。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窥视:窥探。横线后为“远方”,因此选“凝视”。
声泪俱下: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热泪盈眶:激动的泪水充满眼眶。形容心情非常激动。根据语境“全诗饱含深情的哀鸣”,此处强调此诗令后世学子心情激动,故选“热泪盈眶”。
风雨如晦: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后用来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风雨如磐:形容天气恶劣,风雨极大。也形容社会黑暗势力压迫沉重。根据语境“风雨更大了”“夜晚”,此处形容天气恶劣,风雨极大,故选“风雨如磐”。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
本题,根据上下文,所填句子应该先强调杜甫心里有话说,然后强调“说心里话”的条件,即“还能握笔”,“必须”放在“趁”前更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和前文“他有一种预感,汨罗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站”相照应。
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