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非遗传承之油纸伞伞面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油纸伞的介绍和欣赏,了解油纸伞文化以及制作工艺,学会解读不同油纸伞伞面的寓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对油纸伞的了解和绘制,让学生对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充满好奇,激发学生追求美,发现美的热情,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非遗,学习油纸伞的制作过程,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用双手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幸福。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潜能,同时能用作品来表达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实习法、练习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 老师带领学生提前探访泸州分水油纸伞厂。 学生提前了解油纸伞的制作步骤。 劳动场地:录播教室。 劳动准备:空白油纸伞、丙烯颜料、彩色笔、调色盘、颜料画笔、剪刀、胶水、彩纸、一瓶清水。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准备好创可贴、酒精、纱布,提前让学生熟悉逃生通道。 让学生走进分水油纸伞厂,学习油纸伞的制作过程,感受油纸伞厂匠人们的劳动精神,参观过程中启发学生设计伞面的思维。导入新课 引出非遗话题,学生了解非遗的内涵。 2.老师通过图片展示精美的民间手工艺品,让学生感受传统手工艺品的形式美、色彩美以及内涵美。 3. 导出我们家乡非遗手工艺品——油纸伞。 使用七年级劳技课本里第二课的非遗手工艺品导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望。引出本课学习对象——油纸伞。学生活动 让学生分享前期探访油纸伞工厂搜集的关于泸州油纸伞的历史、制作工艺、艺术特色等信息。 让学生结合图片以及视频资料讲解油纸伞的制作过程以及工艺特点。 让学生探访自己家乡的分水岭油纸伞厂,创设情景,学习关于油纸伞的历史以及制作工艺,了解家乡,热爱家长,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小组活动 教师展示部分精美伞面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伞面的艺术美。 教师带领学生诠释伞面图画内涵,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创新,结合自己的灵感设计本小组的伞面。 小组讨论之后现场进行油纸伞的绘制。 具体实施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分工。如头脑灵活,有创意的学生可以提供设计构思;擅长绘画的同学可以将设计构思绘制成草图;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在点缀油纸伞上多动手等等。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合作时才能更高效、省时。(注意:画笔颜料摆放整齐,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保持良好的劳动习惯,完成后整理好桌面。) 通过小组一起自己动手绘制油纸伞,培养学生的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建立良好的劳动习惯。小组呈现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由小组代表介绍本组作品的设计构想,制作方法和风格特点等。 2.在本节课后进行“最美油纸伞”投票活动,通过学生的民投票,选出本节课设计的最佳作品,给予奖励。 让学生通过劳动创造作品,在呈现设计构思和理念的同时学会用作品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课堂板书 非遗 油纸伞 制作过程 伞面绘制 由非遗引出话题油纸伞,同时板书本节课所学的重要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结尾升华 如群星散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东方文化熠熠生辉。先人们的智慧和匠心引领着我们不断开拓创新,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习,提升本领,发挥自己所长,践行劳动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弘扬劳动精神,创新精神,让同学们明白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同学们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传承非遗,同时开拓创新,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课后作业 填写劳动资料卡。 评价内容评价要点 自评小组互评劳动规范能与同学合作讨论伞面制作构思,配制颜料,实现自己的创意设计,绘制出理想的作品。劳动成果是否完成伞面绘制,绘制图案是否精美、有创意。劳动态度边操作边思考,精益求精,力求有所改进。 劳动习惯爱护公物,积极思考,主动打扫卫生和整理工具。(评价标准:A 优秀,B良好,C一般) 2.设计一件兼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手工艺品。 通过填写劳动资料卡中的自评和小组互评让学生对本次劳动进行反思交流,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让学生课后设计一件手工艺品既是课堂的延续,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知识,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劳动品质。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劳技课让学生学习油纸伞制作过程,着重学会设计伞面,并能用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念。让学生体验劳动快乐的同时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劳动习惯。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师生互动时间比较少,留给学生们的思考时间略显仓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