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法治社会》课型 授新课 课时 40分钟授课人 授课对象 高一学生教材分析 一、本课地位 1、本节课位于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第一框。 2、本框内容分为两目,第一目为“法治社会的内涵”,主要讲了全民守法的内涵、表现;第二目为“建设法治社会”,主要讲述了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3、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它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一体化建设共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二、课标解读 阐明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三、教学要点 法治社会的表现;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学情分析 在知识储备上:本课学习前,学生对法治社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在情感态度上: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观念,但守法意识仍需加强。教学目标 (一)政治认同:理解、支持、认同我国法治社会建设 (二)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学法、信法、用法 (四)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社区法治社会建设实践。教学重点 建设法治社会的内涵、措施教学难点 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教学资源 多媒体混合式教学具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时间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设计意图1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本堂课学习的内容是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的最后一个框体——法治社会,我们前面讲了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需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推进。我们要注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法治国家是我们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法治社会则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法治中国建设的三根支柱。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法治社会。 倾听 构建知识体系,引出主题【新课讲授】总议题:凝心聚力共建法治社会议题一:认识法治社会的内涵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设计意图10分钟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议题——认识法治社会。 同学们现在回家肯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上网,但网络上并不只是有推塔、动漫、电视剧这些令你们心情愉悦等东西,其中还深埋着一张巨大的网,一不留神你可能就会陷入其中,使自己的合法权益收到侵犯。我们来看一下材料。 【材料一】某学生林某,在咸鱼售卖闲置物品,遇到一个买家加了支付宝,谨慎考虑,林某坚持平台买卖,该买家声称由于卖家没有开通商品签署导致她银行卡里8000余额被冻结,要求林某负责,并趁机发送虚假客服链接,林某一时心慌按照链接里的要求一步步操作,并发送验证码,直到转钱环节,林某开始犹豫,并告知父亲这件事,最终意识到被骗,停止转账操作,并去警局进行询问之前的操作是否会导致自己信息泄露,最终在警察指导下修改密码,并在咸鱼、支付宝平台对该用户进行举报。 【材料二】2022年统计,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云剑”“长城”“断卡”“断流”“5·10”等专项行动,先后组织开展150次全国集群战役。一年来,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4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3.4万名,同比分别上升28.5%和76.6%。根据最新统计,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连续9个月同比下降,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有哪些行为值得称赞的?哪些行为又是我们该批判的?为什么?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心中理想的法治社会。 【教师总结】 (1)我们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买家她对林某实施诈骗,她违反了法律,所以我们说她的行为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进行批判。林某虽然差点被骗,但是她能够相信法律、相信警察,有问题找警察并且对骗子进行举报,所以我们说这是值得称赞的。 (2)结合材料一,我们可以推出,法治社会不仅要信法、还要——守法,材料二我们可以推出,在法治社会中,要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动。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我们可以想一下,它最重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和谐有序。 所以我们说法治社会的含义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法律得到普遍公认是从思想层面,法律得到遵守、社会治理依法开展这是从思想上来说的、公共生活和谐有序这是从目标或者说要达到的效果来说的。 学习了法治社会的含义,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法治社会的表现,它其实是对含义的一个展开,也是分别从思想、行动、效果等三方面进行阐释。 首先是思想上,表现为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后三行主要是对这句话进行的解释。可以活用为为什么和怎么做。 其次是行为上,认表现为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后面也是对这句话进行的解释,我们也可以活用为怎么做,比如说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要遵守法律。 最后是要达到的效果。表现为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实维护和实现。年,主要是依法解决纠纷的表现,也可以用作人们怎么依法解决纠纷。 解释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词语。 回答:林某报警是正确的;买家行为是错误的。 增强学生网络安全防患,引导学生得出法治社会内涵议题二:为何构建法治社会?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法治社会的一个简单介绍,并且我国近年来也在坚定不移的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构建法治社会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材料: 【材料】在2020年12月7日,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纲要》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课本94页相关链接) 【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以及已学知识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构建法治社会? 【总结】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从必要性、重要性两个角度来看。 从必要性角度:我们回顾一下之前知识,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中包含了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所以说,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必然要建设法治社会。 从重要性的角度来看,首先是它的重要地位:从材料中可以归纳得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还应该看构建法治社会对人民、社会、国家会产生什么积极意义? 首先,对人民——更好地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社会——使社会更好的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课本96页最后一段) 国家:推进我国法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PPT】展示建设法治社会的原因。 回答问题 增强学生建设法治社会的信念议题三:如何构建法治社会 17分钟 从前两个议题中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法治社会、为什么要建设法治社会,相信同学们学习了之后会更加坚定建设法治社会的信念,但是我们不能只是把它停留在想的阶段,我们还要坚定地推进法治建设的实践。 【材料】为了推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我国在2020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指出了法治社会建设目标:“到2025年,“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完成,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领域制度规范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符合国情、体现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从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法治社会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只靠某个人、只是治理某个领域就可以,完成法治社会建设任务需要一个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实现这个法治社会构建目标,构建法治社会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最后一个议题——法治社会建设。 教师:我们首先来看一个视频,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边看边记录、归纳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 【播放视频】金山区专题议政会——法治社会建设 【问题】:本次议政会就构建法治社会提出了哪些措施。 【归纳总结】法治社会建设的措施 对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进行解释。 回答问题;增加建设法治社会的信念 运用视频,增加课堂趣味。教师总结1分钟 以上就是我们本堂课学习的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本堂课之后能增强法治意识,在生活中自觉遵法守法。板书设计 法治社会: 1、内涵及表现。 2、为什么要构建法治社会? 3、怎样构建法治社会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待教学结束后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修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