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框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走访村委会或居委会,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内容,积极参与基层群众自治活动,认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基层群众政治参与的好制度,有其独特优势,树立制度自信。科学精神: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会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村委会或者居委会的事例;会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体会“中国式民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新型民主模式,是全过程民主。法治意识:做到依法有序的参与基层民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利。公共参与:以”我们怎样当家作主“为议题,树立主人翁意识,探究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和方式,以主人翁的态度依法有序政治参与,触摸“中国式民主”的脉动,感受“中国式民主”的魅力。课程标准:2.4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本框重难点内容1.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和要求[易错易混](1)基层群众自治的形式主要有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2)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主要有村委会和城市居委会,一般不会改变,所以基层民主的创新一般是管理形式的创新,而不是组织形式的创新,不能说创新(完善)基层自治组织。(3)村民(居民)自治的范围由法律规定,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但可以拓宽民主管理的途径,丰富民主管理的形式。(4)“村两委”是村共产党员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简称,习惯上前者简称为村支部,后者简称村委会。 村支部的职能是宣传共产党政策、帮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带领广大基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家致富。 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接受支部委员会的领导。[板书笔记]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1、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意义: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强调实现更充分)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③ 地位: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④要求: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补充:⑤ 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与社会和谐稳定,调动广大村民和城市居民参与基层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村民和城市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⑥ 有利于更好发挥村委会(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课堂达标】(22广东)广东某村充分发挥“村(组)党组织+议事协商组织+村民小组”机制的作用,以村(组)党组织为核心,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等议事协商组织,联合本村各村民小组,共同参与该村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工作,井建立村规民约的积分管理和红黑榜机制。该村做法:(A)①有利于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创新基层民主形式②实现自洽法治德治相结合,提高乡村治理效能③提升村级党组织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领导力④维护村规民约的内部属性,表明其不受外部约束A.①② B.①⑤ C.②④ D.③④2.(2301浙江选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推动管理服务下移、权限下放、资源下沉,各地不断探索机制创新和体制变革,力求落实人财物向基层倾斜,使基层政府责权利相匹配,将基层从“治理末梢”变成“治理靶心”.治理重心下移是:(C)A.规范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要求B.完善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要求C.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效能的要求D.丰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的要求3.(22全国乙)某市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一楼栋-单元”分级负责的社区治理组织架构网格长由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担任,楼栋长和单元长从居民中选出。网格长牵头,定期组织楼栋长、单元长共同商议小区事务,梳理居民需求信息,化解居民矛盾,提出工作建议。“三长”联动机制:(B)①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激发基层治理活力②是完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的积极探索③有利于维护公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民主权利④丰富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类型和职能A.①② в①③ C.②④ D.③④4.(22山东)老龄化社会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养老助餐服务状况,某中学生调研小组收集的资料如下: J市政府引入拥有中央厨房且连锁经营的企业,在其直营店设立了“长者助餐”窗口。 F省某政协委员通过调研协商,推动建立了“政府搭台、村居承办、居民互助、个人自愿、梯度收费、社会参与”的“互助孝老食堂”模式。该小组拟向相关部门提交调研报告,报告的主题可以归纳为:(A)①转变治理理念,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②聚焦民生切口,释放多元主体能量③赋能基层组织,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④发挥协商优势,提升群众的幸福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2辽宁)某区在下辖乡镇打造多家“和顺茶馆”,邀请党员、群众及法律工作者担任人民调解员。当居民、商家、游客发生利益纠纷时,调解员以茶馆为载体,为其提供便捷、专业的服务,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这种做法:(D)①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援助②充分体现了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理念③实现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④创设了舒缓环境,使社会治理有温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2湖北)某市将全市“人、事、地、物、组织”等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绘制成实时“民情地图”,且将全市划分为大、中、小三级网格,配备相应网格员,从而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当基层网格员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会上报至“民情地图”,市政务联勤指挥中心会视该问题的特点,指令不同职能部门处置、反馈并持续跟踪,形成基层治理闭环。“民情地图”:(B)①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新形式 ②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③助力了各职能部门高效运转 ④推动了基层民主实践新进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