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0张PPT)第一课时一滴水经过丽江【学习目标】3.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情感。【学习重点】掌握“水”的行踪,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学习难点】理解“水”在文中的象征意义。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重点字词。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线索和结构。情景激趣 新课导入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千米。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等景点。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文学常识 素养积累阿来,藏族,1959年生,四川马尔康人,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代表作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大地的阶梯》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2012年8月,作者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后邀请阿来先生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阿来先生便写下了本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游记是对游历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内容丰富广泛,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都可以成为游记的题材,且写法自由。游记的要素主要有游踪、风貌和感想。游踪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风貌是游记的主体,也是文章着力描写的对象。感想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知识链接预习检测 了解情况蘸 ( )轻盈( )喧哗( )驿道( )草甸( )矗立( )闸口( )徘徊( )目眩神迷( )擦拭( )yìdiànzháyíngzhànchùxuānpái huáixuànshì一、字词正音。比喻犹疑不决。二、结合课本注释理解下列词语。驿道:草甸:矗立:苍劲:徘徊:长满野草的低湿地。高耸地立着。(树木)苍老挺拔。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掌故:硕大:喧腾:目眩神迷:五彩斑斓: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非常大;巨大。喧闹沸腾。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照壁:在大门内或外对着大门用于遮蔽、装饰的墙壁,也叫“照墙”“影壁”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一滴水从玉龙雪山顶喧哗而下,最后跃入金沙江奔向大海。通读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空间顺序请同学们用思维导图来表现一滴水的游踪和见闻,先划好的同学上黑板板书:小水滴的游踪:玉龙雪山顶上驿道纳西族村庄落水洞黑龙潭大水车四方街纳西人的院子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金沙江(奔向大海)草甸根据下面句子分析游记顺序,分组抢答(1)它跌入落水洞前是古代,在落水洞里睡去,再次醒来,到了现代,时间过去了好几百年。从远古流淌到现在,跨过了漫长的时间长河;(2)小水滴游览丽江用了一天的时间——有亮光时醒来,太阳出来时落回浇花壶中,黄昏时,再次回到水流中,在夜色中穿城而过出了古城,第二天黎明时,来到金沙江边,奔向大海。时间顺序古代现代太阳出来黄昏夜晚第二天黎明《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 (体裁)。作者以的踪迹为线索,通古贯今,自上而下,从 和两个维度,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 、、 、 等,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 之情。游记一滴水时间空间自然风光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当代风貌喜爱和赞美通读全文,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第二层(3-5):借“我”的形程,描写丽江的山林风光,展现丽江古城的建筑史、成名史。第一层(1-2):讲述一滴水的前生,介绍了丽江的地理环境及重要地理标志——玉龙雪山。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5):写玉龙雪山顶上的一滴水从高山流到丽江古城边,从侧面展现了丽江古城的历史。第二层(10-15):借一滴水的见闻描写丽江古城的风貌特点。第三层(16):写一滴水流出丽江城,流入了金沙江。第一层(6-9):写一滴水从黑龙潭出来后看到的景象。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第二部分(6-16):写一滴水历经波折流入丽江古城的故事,展现了丽江古城的美景。再读课文 深入文本阅读文章第一部分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5.“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这一句子有何作用?1.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2.水的蜕变经历了哪几个过程?这一蜕变过程说明了什么?3.作者将自己比作一滴水,以第一人称来进行叙写,有何好处?4.说说丽江古城为何能够名扬天下?1.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我是一片雪”点明文章的叙述角度为第一人称,运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一滴水的前生,点明所在的位置,同时,语言童真有趣,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经历了“雪—冰—水”的蜕变过程。说明了一滴水的来之不易。2.水的蜕变经历了那几个过程?这一蜕变过程说明了什么 作者以亲身阅历者的身份来进行观察和叙述,不仅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3.作者将自己比作一滴水,以第一人称来进行叙写,有何好处?①丽江古城历史悠久,景色怡人。②《徐霞客游记》的记录使之四处流传。4.说说丽江古城为何能够名扬天下?写小水滴满怀憧憬去旅行,为下文写小水滴在丽江古城的所见所闻做铺垫。5.“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这一句子有何作用?布置作业 夯实基础预习文章第二部分内容。第二课时一滴水经过丽江【学习目标】3.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情感。【学习重点】学会赏析文章语言。【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叙述视角。1.品味作品语言,学会运用表达方式。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结构回顾 新课导入第一层(1-2):讲述一滴水的前生,介绍了丽江的地理环境及重要地理标志—玉龙雪山。复习文章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5):写玉龙雪山顶上的一滴水从高山流到丽江古城边,从侧面展现了丽江古城的历史。第二层(3-5):借“我”的行程,描写丽江的山林风光,展现丽江古城的建筑史、成名史。第一层(6-9):写一滴水从黑龙潭出来后看到的景象。第二层(10-15):借一滴水的见闻描写丽江古城的风貌特点。第三层(16):写一滴水流出丽江城,流入了金沙江。第二部分(6-16):写一滴水历经波折流入丽江古城的故事,展现了丽江古城的美景。①高山—盆地—草甸古—今梳理文中的时间线索和空间线索。时间空间②地面—地上—地面③城外—城里—城外白天—黄昏—夜晚—次日黎明细读文本 深层探究2.读第11自然段,说说一滴水为何犹豫。3.“我确实想停下来……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这一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待?1.“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几百年”独立成段,有何作用?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5.阅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一滴水”穿越丽江城时的见闻的。4.从不同的感官角度分析第14自然段,品味其表达效果。6.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1.“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几百年”独立成段有何作用?该段为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我又睡去了”,引出下文“我”再次醒来的所见所闻。“几百年”点名时间之长,暗示丽江将会发生巨大变化。2.读第11自然段,说说一滴水为何犹豫。丽江古城美景众多,令人流连忘返,难以选择,从侧面说明了丽江充满无穷魅力。表达了作者珍惜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明的美好愿望。3.“我确实想停下来……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这一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待?4.从不同的感官角度分析第14自然段,品味其表达效果。②从听觉角度描绘了人们的闲适与怡然自乐;③从触觉角度写夜的凉;①作者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丽江古城的繁华、五彩斑斓、五光十色;这一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④丽江城外果园、田地通透静美的夜景。5.阅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一滴水”穿越丽江城时的见闻的。②丽江人的日常生活包括民居的建筑形制、种植花卉的传统、主人与游客之间的和谐关系;③丽江美景的夜色和夜色中人的活动及心境。①丽江深厚的传统文化,包括手工、音乐和东巴象形文字;6.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文章最后一句话总结全文,紧扣文题,表现了一滴水的满足感,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眷恋之情。品味语言 学会赏析2012年6月,阿来第三次来到丽江,受友人所赠十三卷本《云南史料丛刊》的“诱惑”,阿来应允写一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着众多写丽江的佳作,面对着丽江的千头万绪,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然”。同学们从这个创作背景中发现,阿来写这篇文章的读者对象是小学生。让小学生去了解丽江的历史发展、当代风貌、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阿来就需要考虑他的语言表达要贴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他不仅从水的视角来欣赏丽江,还巧妙地用水的口吻来讲述所见所闻,语言活泼、轻快、灵动,富有感染力。现在,请同学们到文章中来体会一下语言表达的妙处。找出你认为体现小水滴口吻的语句读一读,小组内再交换语句读一读,评点一下谁读得最好,一会儿推荐他读给全班同学听听(圈点勾画,读一读)。各小组排同学上黑板展示自己要赏析的句子1.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挤”指紧紧挨着,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冰的多和密。2.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连用两个“喧哗”,形成反复,强调了“又化成一滴水”的兴奋、喜悦之情。“扑”字形象生动,富有动感。“咕咚”,象声词,写其声,“翻”,动词,状其形,语言生动,形声具备。连用两个“丽江”,在修辞上构成反复,突出强调了对丽江的赞美之情。3.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咕咚一声翻上水面,看见了很多不同摸样的人。4.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这一句将人们在远方的心态与丽江的心态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丽江的美好。5.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6.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这一句将薄云掠过月亮的情景比作丽江古城中银匠在擦拭银盘,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夜晚薄云掠过月亮时的朦胧与美丽。师生归纳 课堂回顾主旨探究本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了一滴水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游历丽江的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叙写,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一滴水以人的思想感情,不仅生动、形象、传神,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和亲和力,也使情感表达更为浓厚、动人。总结本文写作特色1.构思新颖,角度奇特本文以“一滴水”的游踪贯穿全文,层次分明,行文灵活有序。文章先从玉龙雪山写起,接着写奔流到丽江沿途的所见所闻,最后又对四方街进行重点描绘,向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丽江古城的面貌。2.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本文综合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如“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正在闲话”运用了拟人手法,自然亲切,又如“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运用比喻,使得文章既生动形象又具体可感。3.巧用多种修辞4.语言活泼、轻快、灵动,富有感染力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一滴水经过丽江蜕变:一滴水的漫长旅行一滴水奔流到金沙江边、汇入大海一滴水奔流走到草甸、落水洞一滴水兴奋地来到丽江古城一滴水在丽江古城的漫游历程雪——冰——水热爱向往一滴水来到丽江坝布置作业 夯实基础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地方,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