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会分析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
【学习难点】
机械效率。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2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3
随堂练习 巩固基础
4
明辨易错 精准理解
5
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
7
总结反思 知识内化
6
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
8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
课 堂 板 块 目 录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盘山公路虽然省力但是要多绕“冤枉”路。
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但是费两倍距离。
省力的机械一定费距离
粒粒家买了一批砖头,想要运到二楼,可以直接用绳拉,也可以使用动滑轮或者定滑轮,其中砖重100 N,滑轮重20 N,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力为5 N,在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省力?
h=3 m
那么哪种方法做功最少呢?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Gh
=100 N×3 m
=300 J
W3 =Gh + f h + Gh
=100 N×3 m + 5 N×3 m + 20 N×3 m
= 300 J + 15 J + 60 J = 375 J
W2 =Gh +f h
=100 N×3 m + 5 N×3 m
=300 J +15 J = 315 J
虽然使用机械能省力或改变作用力方向,但是由于机械自重或摩擦等影响,需要做额外功。
W1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300 J
目的
没用但不得不做
额外功75 J
克服动滑轮重做功60 J
克服物体重做功300 J
克服摩擦力做功15 J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W3 = 375 J
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
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力所做的无用功,
但又不得不做。
对人们有用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直接用手对物体做的功。
有用功“W有”:
额外功“W额”:
总功“W总”:
人们总希望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越好。
为了表示这个比例,物理学中引入了“机械效率”。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W总= W有 + W额
机械效率是一个百分数,没有单位。
由于机械都有自重,且部件间存在摩擦力,所以有用功一定小于总功,所以η小于1。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表示。
定义:
公式:
理解:
机械效率
起重机40 % ~ 50 %
抽水机60 % ~ 80 %
滑轮组50 % ~ 70 %
柴油机28 % ~ 40 %
机械效率
常见机械的机械效率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s
h
实验器材
滑轮组、弹簧测力计、钩码、刻度尺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重力G;
2.安装滑轮组,记下钩码和绳端的位置;
3.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读
出拉力F,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
移动距离s;
4.改变钩码重力,重复上面实验,记录数据;
5.改变动滑轮重或增加个数,重复上面实验。
机械效率
数据处理
次数 钩码重G/N 动滑轮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cm
1 20 10 10 13.3 30
2 40 10 10 20 30
3 60 10 10 26.7 30
4 20 20 10 16.7 30
如果没有刻度尺,能得到机械效率吗?
机械效率
可以用==。
2
4
6
2
50 %
66.7 %
75 %
40 %
4
6
8
5
实验结论
①对于同一滑轮组,钩码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②对于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重
力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机械效率
在忽略摩擦的情况下,W有=h,h,
则W总= W有 + W额=h + h 。
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理论分析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机械效率”呢?
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有关,物体越重、动滑轮越轻,机械效率越高。
适当增大物重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①减小机械自重;
使用较轻滑轮
②减小机械摩擦;
定时润滑
③增大有用功。
机械效率
随堂练习 巩固基础
例1.体重是400 N的小丽同学用重10 N的水桶,提起重为
100 N的水沿楼梯送到6 m高的宿舍里使用,完成这
一 次提水,她对水做的功为有用功,则她做的有用
功和额外功分别是( )
A.600 J,60 J B.600 J,2460 J
C.660 J,2400 J D.3000 J,60 J
B
例2.下列关于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省力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大
B.机械做功越快,功率就越大
C.单位时间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D.机械做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B
例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0 N的物体匀速提升0.1 m,
拉力F = 6 N,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做的有用功为1 J
B.所做的额外功为0.5 J
C.所做的总功为1.4 J
D.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0 %
A
例4.如图所示,一根质地均匀的细木棒OC,OA = OC,
B为OC的中点。在C点用始终竖直向上的50 N的拉力
将挂在A点的重为180 N的物体匀速提升0.1 m。提升该
物体做的有用功是 J,总功是 J,木棒的机
械效率为_______(不计摩擦)。
18
20
90 %
O
A
B
C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
为 N,钩码总重G为1.0 N,钩码上升高度h为
0.1 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 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
为 %。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
0.5
66.7
由于使用杠杆时需要克服杠杆自重做功
例5.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
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
钩码缓缓上升。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
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
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不能
次数 钩码 悬挂点 钩码总重 G/N 钩码移动 距离h/m 拉力 F/N 测力计移动 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A点 1.5 0.10 0.7 0.30 71.4
2 B点 2.0 0.15 1.2 0.30 83.3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力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 。
明辨易错 精准理解
1. 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在粗糙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
B.克服物体受地面摩擦力做的功是有用功
C.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做的功是有用功
D.克服物体受地面摩擦力做的功是额外功
F
F1
2.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所用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
别将所挂重物在相等时间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高度。
若G1=G2,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拉力做功
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
(忽略绳重和摩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A.F1>F2 P1 = P2 η1 = η2
B.F1>F2 P1<P2 η1<η2
C.F1<F2 P1<P2 η1<η2
D.F1<F2 P1>P2 η1>η2
甲 乙
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
1.板车上装有货物,一人拉着该板车将货物送到目的地,
对货物所做的功叫 功,对板车所做的功叫 功,
如果目的是送板车,则对板车所做的功叫 功,对
货物所做的功叫 功。
2.两台机械所做的总功之比为2:1,它们的机械效率之比为
3:4,则它们所做的有用功之比为( )
A.2:1 B.3:4
C.8:2 D.3:2
有用
额外
有用
额外
D
3.用总功率为10 kW,最大抽水高度10 m的水泵给水塔抽水,
水塔顶端水箱容积为200 m3,水塔水箱距地面高度为24 m,
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为50 %,则最少需要 台这样的抽水机,
同时满负荷工作 s可以将水塔抽满?
4.朝鲜族有一种群众喜爱的娱乐跳板,若支点在跳板中央,
当体重均为600 N的两名运动员从1.5 m处由静止下落到跳
板一端时,静止于另一端重为450 N的女运动员被向上弹
起3 m高,若不计空气阻力,跳板的机械效率为( )
A.100 % B.90 % C.75 % D.25 %
3
3.2×103
C
如图所示,水平拉力F1将所受重力为G的物体沿直线匀
速拉动s1的距离,做功W1 ;如图,借用滑轮组, F2使
物体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同样的距离s1 , F2
所拉绳端的上升距离为s2 ,做功W2 。则( )
B
A. W2=3 F2 s2
B.图中有用功W有=F1 s1
C.
D.图中,拉力F2克服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做了额外功
6.分别用图甲、乙的方式将重为50 N的物体提升1 m,已知
滑轮重5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
A.甲图中手对物体所做的功较大
B.乙图中手对物体所做的功较大
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手的拉力:F甲 < F乙;机械效率:η甲 < η乙
D
7.如图所示,斜面长1 m,高0.4 m,用大小为5 N方向平行
于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将重10 N的铁块从底端匀速拉到
顶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拉力做功10 J B.有用功为2 J
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5 N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 %
8.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
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
A.增加提升重物的重力
B.改用质量小的定滑轮
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
D.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
A
9.如图所示,小宇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 =300 N,把50 kg的
木箱沿斜面匀速推到2 m高处,斜面长4 m,g=10 N/kg。
求:
1000
50
(1)小宇对木箱做的有用功为 J;
(2)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2 m
4 m
(1)动滑轮自重是 N;
(2)当G物 =4 N时,重物以v =2 m/s速度匀速
上升,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 W;
(3)图乙中的曲线表明,同一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η随所挂物重G物的增大而增大,最
终 (会/不会)达到100 %;仅改
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重复上述实验,
所得到的η﹣G物与图乙曲线 (相同/不同)。
12
2
不会
相同
10.现用如图甲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所挂物重G物的
关系,改变G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η
与G物关系如图乙,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
1.如图所示,小型牵引机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井中的物体。
已知物体质量为120 kg,密度为1.6×103 kg/m3 。物体在被
拉出水面前后,牵引车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之比为1:2。
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
(1)物体的体积多大?
(2)物体出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1)由可得,物体的体积:
0.075 m;
(2)物重:G = mg =120 kg×10 N/kg = 1200 N,
浮力:F浮 =ρ水 g V排 =1.0×103 kg/m3×10 N/kg×0.075 m3 = 750 N,
水中受到的拉力为F1 = G﹣F浮 = 1200 N﹣750 N = 450 N,
设出水面前、后绳端的拉力为F、F′,动滑轮的重力为G1,
则出水面前: ①
出水面后:F′ = ②
由①②两式相比可得,解得: G1 = 300 N,
代入①式:F = 250 N,出水面前η = = 60 %;
(3)出水面后上升的高度:h′ = vt = 5.4 km/h×h = 0.45 km = 450 m,
汽车行驶的距离:s′ = nh′ =3×450 m = 1350 m,
绳端的拉力:F′=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F牵 =F′ + f = 500 N + 100 N = 600 N
牵引力做的功:W = F牵 s′ = 600 N×1350 m
= 8.1× 105 J。
(3)物体出水面后上升的速度是5.4 km/h,牵引车匀速
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100 N,车的牵引力在5 min内
做了多少的功?g=10 N/kg。
练习知识双向细目表
内容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含创造)
简 单 机 械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例 1 辨 1 测 1 测 9 测 5 例 3 测 7
机械效率 例 2 测 8 测 2 测 4 测 6 例 4 例 5辨 3测10 拓 1
知识点
能力层次
总结反思 知识内化
机械效率
定义
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公式
提高方法
影响因素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