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有趣的测量》说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课时内容《有趣的测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课时内容。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引导学生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教材安排了"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案。教学本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一些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奠定基础。二、说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在实践与探究的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2.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说教学重难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学重点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教学难点四、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从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具备较强的探究能力。学生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但都是用公式来计算的。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内容,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没有公式来计算,学生感到很困难,不易理解。因此,本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体会体积的概念,学习间接地测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五、说教法本节课教学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在复习中感知,在观察中大胆猜想,在课件的演示和计算活动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了从旧知到新知,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法 2. 演示法 3. 讨论法;说学法:1、自主探究法;2、合作与交流。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吗?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像铅笔盒、魔方这样形状规则的物体体积很容易计算,可是生活中还有很多像橡皮泥、梨、石块等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它们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测量》(揭示课题)。板块二、探究新知1.测量石块的体积。出示不规则的石块,我们要想知道它的体积怎么办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淘气的测量方法)我们先来看看淘气是怎么做的,谁来说说淘气的实验过程。生:首先在长方体水槽里放上合适的水,测量出长方体水槽的长和宽,还有水面的高度。然后把石块放入长方体水槽里。水面会上升,测量出水面的高度。计算出水和石块的体积,再减去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了,即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我们也按照这个步骤来测出石块的体积吧。学生以组为单位测量,汇报测量结果。师: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说一说,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生:我们一开始在水槽里放的水少了,石块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所以第一次我们测量失败,我觉得在测量时要注意,水槽里的水要适量。师:为什么要把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 只浸没一部分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露出来的部分的体积就测量不了了。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把你们组测量的结果表示出来呢 (V物体=V水上升)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2.用另一种方法来测量石块的体积。出示教材第46页第二种测量石块体积的情景图。谁来按照图上的步骤说说是怎样得到石块的体积的 生:把量杯里倒满水,放在水槽里,然后把石块放入盛满水的量杯里,水会溢出流到水槽里,再把水槽里的水倒在量杯里,看一看水的体积是多少,溢出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师:不错,这样也能得到石块的体积。那用这种方法应注意什么呢 生:要注意量杯里的水要倒满,溢到水槽里的水往量杯里倒的时候要倒净。师: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把你们组测量的结果表示出来呢 (V物体=V溢出水)谁能说一说两种方法有些什么共同点呢 生:共同点是把不规则形状石块的体积通过“等积变形”转化成可以直接测量计算的物体的体积。【设计意图:利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理解“等积变形”的道理】师:还有其他的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吗 生:……3.测量比较轻的不规则的物体。师:我们利用上面的方法来测量橘子的体积。生:按照步骤分工合作进行试验。生:橘子总是浮在水面上不好测量。师:要把橘子压下去,让它完全浸没在水中。【设计意图:掌握测量较轻物体体积的方法】板块三、巩固新知(考查知识点: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3dm,宽1.5dm,里面盛有一些水,把一个苹果完全浸没在水里后,水面升高了0.3dm。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 答:1. 3×1.5×0.3=1.35(dm3) 2.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50cm,宽30cm,现在鱼缸里的水深20cm。水中浸有一块石头,当把这块石头从水中捞出后,水的深度为15cm。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答:2. 50×30×(20-15)=7500(cm3)板块四、课堂小结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找到了测量的方法,大家把探究结果汇报一下吧。生1:第一种方法是石块的体积等于上升的水的体积。生2:第二种方法是石块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七、说板书设计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学生在汇报过程中互相学到了多种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2.本节课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学习空间,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积极感情,达到了预期效果。3.在交流讨论结果时,学生有的说出了教材呈现的两种方案,有的说出其他可行的方案……我对学生设计的方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