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导学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导学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课题: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演讲词的特点和演讲的一般要求;感悟其宽广胸怀和非凡气度。
审美鉴赏与创造:设想作者演讲时候的现场氛围、揣摩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想象其表情和肢体语言,学会在公共场合表达意见。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树立对正确观点,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字词积累
衰颓:衰落颓败。也指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
毋庸争辩: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
狡狯:诡诈。也指机灵。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二、作者介绍
卡尔·马克思(1818年-1888年), 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
主要著作有《 》、《 》等。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三、写作脊景
马克思被邀请作为伦敦的外国流亡革命人士的正式代表,出席1856年4月14日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他利用请他第一个讲话的机会,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马克思参加《人民报》的创刊纪念会这件事明显地说明了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同英国宪章派保持着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极力想在思想上影响英国无产阶级并且帮助宪章运动的领袖,以使英国工人运动在新的、社会主义基础上复兴起来。《 》是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革命的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至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以帮助。《人民报》除了刊登马克思和恩格斯专为该报撰写的一些文章外,还转载了他们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最重要的文章。在这个时期,该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任务一 演讲稿知识竞赛
情境任务
2019年年末,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肆虐武汉,并迅速席卷全国,一场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吹响了战斗集结号。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他们一批又一批地奔赴武汉,成为最美的逆行者。明德学校将举行“感恩抗击疫情医务工作者与平凡的英雄”演讲,我们班承担此项活动。为了圆满完成此项任务,我们班级拟举行如下活动:“演讲稿知识竞赛”“歌颂抗疫医务工作者与平凡的英雄演讲”。
活动一:为班级“演讲稿知识竞赛”作准备,了解演讲稿相关知识
演讲稿,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各种会议上,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演讲词有三种类型:
1、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2、大体有如下四种:
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
,演讲者拿着事先写好的演讲稿。走上讲台,逐字逐句地向听众宣读一遍。其内容经过慎重考虑。语言经过反复推敲。结构经过精心安排,话讲得郑重。它比较适合于在重要而严肃的场合运用。
,演讲者事先写好演讲稿,反复照背,背熟后上讲台。脱稿向听众演讲。这种演讲方式比较适合于演讲比賽和初学演讲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增进演讲者的演讲能力。其缺点是不便于演讲者临场发挥。使听众觉得矫揉造作。一旦忘词,就难以继续,往往要当场出丑。
,演讲者只把演讲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按照提纲形式写出来,借助它进行演讲。而不必一字一句写成演讲方式。是初学演讲者进一步提高演讲水平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演讲方式。
,演讲者预先没有充分准备而临场生情动意所发表的演讲。它是一种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效果最佳的演讲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听众的心理和需要。灵活机动。迅速调动语言的一切积极因素,以悬河之口生动的直观和形象的直接感染力,是其它各种演讲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3、演讲稿6个特点
第一 :针对性。第二 :可讲性。第三 :鼓动性。
第四 :整体性。第五 :口语性。第六 :临场性。
4、明确演讲稿的基本格式
01顶格写称谓语(如:亲爱的同学们)
02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大家下午好)
03正文
04结尾致谢(如: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学习任务二 深入了解文本,结合文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演讲稿
情境任务
为了圆满完成学校交给我班的任务,在了解演讲稿知识, 需要深入了解演讲稿语言特点、严谨的论证结构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请大声朗读文本,完成活动任务。
了解文章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主要作品、人物评价。
活动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通读课文,完成表格。)
主旨 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
时间 1856年。
背景 19世纪中叶的欧洲崇尚革命、追求革命,发表这篇演说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
场合 在伦敦《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
对象 参加纪念会的欧洲群体,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
思路梳理
【开门见山】1848年革命的意义:无产阶级解放世界
【剖析原因】社会革命的根源:工业科学发展和工人贫困的矛盾
【揭示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现代工业和科学与现代贫困和衰颓
【解决矛盾】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力量:工人
【创刊会现场与听众的互动】英国工人的先进性
【照应开篇,展望革命前景】工人革命斗争的彻底性
学习任务三: 文本梳理细品鉴
活动一: 反复朗读,梳理本篇演讲词的层次,理解作者的观点。
第一部分 (第1、2段) 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革命均处于初始阶段,却都具有潜在的巨大力量。
第二部分 (第3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对抗,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条件。
第三部分 (第4段) 各种矛盾的充分体现,历史的发展趋势,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前景。
活动二:
鉴赏文章隽永的语言特点,体会其情感。
精神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深邃的思想只有与隽永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典的光彩。我们阅读这篇经典,不仅可以感受到思想和理论的独特逻辑,也能品尝到丰盛的语言“佳肴”和文化“美酒”。
以语言而论,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意在号召英国工人进一步投入革命、解放自己,所以多处使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典故,多用比喻,将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论用充满激情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极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1. 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
比喻:他把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喻为“一片汪洋大海”,一旦它汹涌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马克思把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2. 那些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
①“吵吵嚷嚷、模模糊糊”拟人,说明当时的社会革命处于一种比较懵懂、盲目的原生状态,还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②连用两个“秘密”,强调了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这一新生力量所具有的巨大历史价值、政治意义。
3.“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意?
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敌人对马克思的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
总结一下,演讲多处巧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深邃的思想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述出来。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引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典故,还将革命喻为“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既风趣幽默,又拉近了与在场的英国听众的距离。文末,马克思谈到了“菲默法庭”,颇有历史庄严之感,而最后一句“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更是将演讲推向高潮,极具感染力。
有了生动鲜活的语言,整篇演讲稿思想睿智而并不晦涩,理论深刻而并不枯燥,说理经典而并不艰深,极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活动三: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感情表达得深邃、丰富,思想并不晦涩。请同学们根据情景任务一就“歌颂抗疫医务工作者与平凡的英雄”为演讲主题,写一个简短的演说,要求:语言简洁,感情真挚,能清晰传达自己的观点,有效激发同学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字数400左右。
一、基础知识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  )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________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_________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___,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________,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B. 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C. 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D. 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和兄弟般的感情。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 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 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 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休戚相关 考查
B. 繁文缛节 茅塞顿开 休戚相关 考验
C. 繁芜丛杂 茅塞顿开 休戚与共 考验
D. 繁文缛节 豁然开朗 休戚与共 考查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人如果真有价值,便不会被忽视。一张百元纸币,不管把它弄成什么样子,人们还是希望得到它, ① 。当然,有些东西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件东西本身,也许它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它有办法让人觉得它有价值。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 ② 。就像同样是块土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因此, ③ ,就找到了自己的最大价值。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解析】原句主要存在主语残缺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A、B两项缺少主语“他们”,“在他们”应改为“他们在”;并且修改后的内容不完整,“同志式的友谊”“兄弟般的感情”二者不能缺少其中的一个方面。D项“结成”与“感情”动宾搭配不当。
2.B 【解析】注意与上文“这种……友谊”以及下文中的“……密码”相照应。
C,D两项只是对友谊的赞美,和后文陈述的内容没有关联。A项与下文衔接不恰当。
3.C 【解析】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此处形容文献资料多,应填“繁芜丛杂”。豁然开朗: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对于解决问题的语境选“茅塞顿开”更恰当。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关联。侧重体现利益关系密切。此处形容祸福关系更密切,更侧重共同承受,应填“休戚与共”。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等)。此处有检验“友谊是否坚定”意,故选“考验”。
4.解析 文段的主旨是“人生价值”,因而在答题时应围绕“人生价值”进行思考。第①处,由横线前面的句子可知,人们之所以希望得到百元大钞,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由此①处应填写“因为它自身还有价值”之类的句子。第②处,根据下文“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和“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的对比关系可知,②处应填写"就是位置决定价值”之类的句子。第③处,根据横线前的“因此”可知,这里应填写的是一个总结句,再根据横线后面的"就”可知,横线处的句子应与后面的句子构成假设关系,由此③处应填写"如果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之类的句子。
答案:
因为它自身还有价值。
就是位置决定价值。
如果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马克思名言:
1、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2、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3、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4、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5、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以光辉的顶点。
6、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课题: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演讲词的特点和演讲的一般要求;感悟其宽广胸怀和非凡气度。
审美鉴赏与创造:设想作者演讲时候的现场氛围、揣摩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想象其表情和肢体语言,学会在公共场合表达意见。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树立对正确观点,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字词积累
衰颓:衰落颓败。也指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
毋庸争辩: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
狡狯:诡诈。也指机灵。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二、作者介绍
卡尔·马克思(1818年-1888年), 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
主要著作有《 》、《 》等。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三、写作脊景
马克思被邀请作为伦敦的外国流亡革命人士的正式代表,出席1856年4月14日为
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他利用请他第一个讲话的机会,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马克思参加《人民报》的创刊纪念会这件事明显地说明了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同英国宪章派保持着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极力想在思想上影响英国无产阶级并且帮助宪章运动的领袖,以使英国工人运动在新的、社会主义基础上复兴起来。《 》是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革命的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至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以帮助。《人民报》除了刊登马克思和恩格斯专为该报撰写的一些文章外,还转载了他们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最重要的文章。在这个时期,该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任务一 演讲稿知识竞赛
情境任务
2019年年末,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肆虐武汉,并迅速席卷全国,一场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吹响了战斗集结号。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他们一批又一批地奔赴武汉,成为最美的逆行者。明德学校将举行“感恩抗击疫情医务工作者与平凡的英雄”演讲,我们班承担此项活动。为了圆满完成此项任务,我们班级拟举行如下活动:“演讲稿知识竞赛”“歌颂抗疫医务工作者与平凡的英雄演讲”等。
活动一:为班级“演讲稿知识竞赛”作准备,了解演讲稿相关知识
演讲稿,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各种会议上,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演讲词有三种类型:
1、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2、大体有如下四种:
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
,演讲者拿着事先写好的演讲稿。走上讲台,逐字逐句地向听众宣读一遍。其内容经过慎重考虑。语言经过反复推敲。结构经过精心安排,话讲得郑重。它比较适合于在重要而严肃的场合运用。
,演讲者事先写好演讲稿,反复照背,背熟后上讲台。脱稿向听众演讲。这种演讲方式比较适合于演讲比賽和初学演讲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增进演讲者的演讲能力。其缺点是不便于演讲者临场发挥。使听众觉得矫揉造作。一旦忘词,就难以继续,往往要当场出丑。
,演讲者只把演讲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按照提纲形式写出来,借助它进行演讲。而不必一字一句写成演讲方式。是初学演讲者进一步提高演讲水平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演讲方式。
,演讲者预先没有充分准备而临场生情动意所发表的演讲。它是一种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效果最佳的演讲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听众的心理和需要。灵活机动。迅速调动语言的一切积极因素,以悬河之口生动的直观和形象的直接感染力,是其它各种演讲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3、演讲稿6个特点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4、明确演讲稿的基本格式
01顶格写称谓语(如:亲爱的同学们)
02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大家下午好)
03正文
04结尾致谢(如: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学习任务二 深入了解文本,结合文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演讲稿
情境任务
为了圆满完成学校交给我班的任务,在了解演讲稿知识, 需要深入了解演讲稿语言特点、严谨的论证结构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请大声朗读文本,完成活动任务。
了解文章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主要作品、人物评价。
活动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通读课文,完成表格。)
主旨
时间
背景
场合
对象
思路梳理
【开门见山】:
【剖析原因】:
【揭示矛盾】:
【解决矛盾】:
【创刊会现场与听众的互动】:
【照应开篇,展望革命前景】:
学习任务三: 文本梳理细品鉴
活动一: 反复朗读,梳理本篇演讲词的层次,理解作者的观点。
第一部分 (第1、2段)
第二部分 (第3段)
第三部分 (第4段)
活动二:
鉴赏文章隽永的语言特点,体会其情感。
精神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深邃的思想只有与隽永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典的光彩。我们阅读这篇经典,不仅可以感受到思想和理论的独特逻辑,也能品尝到丰盛的语言“佳肴”和文化“美酒”。
以语言而论,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意在号召英国工人进一步投入革命、解放自己,所以多处使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典故,多用比喻,将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论用充满激情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极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1. 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
2. 那些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
3.“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意?
总结一下,演讲多处巧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深邃的思想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述出来。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引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典故,还将革命喻为“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既风趣幽默,又拉近了与在场的英国听众的距离。文末,马克思谈到了“菲默法庭”,颇有历史庄严之感,而最后一句“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更是将演讲推向高潮,极具感染力。
有了生动鲜活的语言,整篇演讲稿思想睿智而并不晦涩,理论深刻而并不枯燥,说理经典而并不艰深,极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活动三: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感情表达得深邃、丰富,思想并不晦涩。请同学们根据情景任务一就“歌颂抗疫医务工作者与平凡的英雄”为演讲主题,写一个简短的演说,要求:语言简洁,感情真挚,能清晰传达自己的观点,有效激发同学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字数400左右。
一、基础知识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  )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________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_________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___,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________,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B. 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C. 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D. 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和兄弟般的感情。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 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 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 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休戚相关 考查
B. 繁文缛节 茅塞顿开 休戚相关 考验
C. 繁芜丛杂 茅塞顿开 休戚与共 考验
D. 繁文缛节 豁然开朗 休戚与共 考查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人如果真有价值,便不会被忽视。一张百元纸币,不管把它弄成什么样子,人们还是希望得到它, ① 。当然,有些东西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件东西本身,也许它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它有办法让人觉得它有价值。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 ② 。就像同样是块土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因此, ③ ,就找到了自己的最大价值。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克思名言:
1、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2、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3、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4、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5、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以光辉的顶点。
6、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责任与担当:
黄继光,特级战斗英雄。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正在射击的枪口,壮烈牺牲。当年,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跨过鸭绿江,同以美国军队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进行了英勇战斗,取得了伟大胜利。
王进喜,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在北国荒原上,他和他的队友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为制服井喷,不顾腿部有伤,率先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人称“铁人”。他有一句名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黄旭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在极其困难的科研与生产条件下,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的技术问题。他曾经亲自上艇参与极限深潜试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