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4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40张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是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说学情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一年级的学生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他们对人民币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有感性的认识,但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4.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教学重点
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鉴于一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购物,换钱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认识人民币的功能和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看钱、认钱换钱、摆钱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各个动手,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模拟钱币。
(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
这些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
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
提问: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提问: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和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教育学生保管好自己的零花钱,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养成节约的良好品质。
板块二、探究新知
1、
(1)初步认识人名币
同桌之间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2)对人民币再认识,知道人名币的单位:元,角,分!
1)认识“元”
①请看大屏幕(1元),这是多少钱啊?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板书)
② 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元为例;
③ 区别纸币和硬币:以1元为例。
④比较新版和旧版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⑤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角”
①这里我出示1角的图片,故意说成是1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角”,从而认识1角,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接着出示其它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
②游戏,老师说人民币,同学分找出来,看谁找的又对又快,复习已学的人民币单位“元”和“角”。
3)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分”
用课件展示分的人民币,认识完各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后,唱一首歌“一分钱”,告诉小朋友们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分的钱了,但是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前都是一分一分的挣钱,培养孩子养成节约用钱,不乱花钱的好习惯,通过一分钱这首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有“拾金不昧”的精神。
2、认识人民币
在日常生活中,你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发言)。
大家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几分,你们知道吗?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不过分这个单位,现在我们这里已经不用了)。
同学们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么多面值的人民币的?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你们真棒,用这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
下面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进行分类?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完后汇报交流。
甲组: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乙组: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硬币分成另一类。
课件展示这种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6种人民币。
展示以分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
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
哪种面值的人民币种类最多,哪种最少?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参与、交流、探索、归纳对我国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进一步学习了分类的方法,巩固复习了最少、最多。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2、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师生做换钱游戏。
老师这里有一张2角币,用1角币的来换老师的2角币需几个?
(生上台用2个1角币换。)
老师接着出示5角币,让学生用1角币换。
老师有1枚1元的硬币,你们应该用几个1角币来换。
同桌摆学具,然后回答。
老师总结归纳:1元=10角
(2)师生、生生之间做换钱游戏
1元能换( )张2角? 1元能换( )张5角?
5角能换( )张1角和( )张2角?……。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在认识人民币基础上,通过换钱游戏,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有元和角,知道他们的关系是十进关系。
板块三、巩固提高
(1)打开课本47页,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看一下有没有不认识的人民币。老师下去检查。
(2)用课件检查同学们对钱的认识情况。
(3)分类;按照元,角,分的单位进行分类,小组展示,给与奖励。
(4)找出各种人民币的特征(颜色,图案,面值,大小等)
板块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爱玩、活泼、好动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能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的情境,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2.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予热情鼓励或表扬,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