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 醛 酮(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区别乙醛、苯、苯酚、四氯化碳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A.新制的Cu(OH)2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 D.AgNO3溶液2.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 B.HCOOHC.HCOOC2H5 D.3.在一定条件下,能把醛基(—CHO)氧化的物质有( )①新制的Cu(OH)2 ②银氨溶液 ③氧气 ④溴水 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A.①②⑤ B.①②④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4.关于乙醛的下列反应中,乙醛被还原的是( )A.乙醛的银镜反应 B.乙醛制乙醇C.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D.乙醛的燃烧反应5.用2 mL 1 mol·L-1 CuSO4溶液与3 mL 0.5 mol·L-1 NaOH溶液混合后,加入40%的甲醛溶液0.5 mL,加热至沸腾,无砖红色沉淀生成,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甲醛的量太少 B.CuSO4的量太少C.NaOH的量太少 D.加热的时间太短6.室内空气污染物之一是人们现代生活中所使用的化工产品,如泡沫绝缘材料、化纤、油漆等会不同程度地放出某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SO2 B.NO2C.CH4 D.HCHO7.下列有关丙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乙醛的同系物 B.可从水中萃取出单质碘C.与CH3CH2CHO互为同分异构体 D.不易燃烧8.从甜橙的芳香油中可分离得到结构如下的化合物:现有试剂: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②H2/Ni;③[Ag(NH3)2]OH;④新制的Cu(OH)2。能与该化合物中所有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有(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乙醛:在盛有2 mL 10%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0%氢氧化钠溶液0.5 mL,混合均匀,滴入待检液,加热B.实验室制硝基苯:先加入苯,再加浓硫酸,最后滴入浓硝酸C.配制少量银氨溶液:向盛有1 mL 2%稀氨水的试管中逐滴加入2%硝酸银溶液,边滴边振荡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消失10.某有机化合物结构简式如图所示。该物质具有下列结构和性质,不正确的是( )A.最多可以和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B.所有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内C.能与Br2在光照下发生取代 D.能与[Ag(NH3)2]OH溶液发生反应11.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醛中都含醛基和烃基B.所有醛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并能发生银镜反应C.一元醛的分子式符合CnH2nO的通式D.醛的官能团是—COH12.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13.醛也可分为多种种类,下列分类方法有错误的是( )二、非选择题14.化合物H[]是重要的有机物,可由E()和F[CH3CH(OH)C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部分反应物或产物省略,另请注意箭头的指向):已知以下信息:ⅰ.A属于芳香烃;ⅱ.I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且峰的面积比为6∶1。回答下列问题:(1)B的结构简式为 。 (2)BC和GJ两步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 。 (3)D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I的同系物K比I相对分子质量大28,K有多种同分异构体。①K的同分异构体共 种; ②若K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则K的结构简式为 。 15.柠檬醛是一种具有柠檬香味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香精油中,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调味品,且可用于合成维生素A。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1)试推测柠檬醛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填字母)。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②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④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 ⑤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⑥它与H2完全加成后产物的分子式为C10H20OA.①③④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2)检验柠檬醛分子中含有醛基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柠檬醛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4)实验操作中,应先检验哪一种官能团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 mol能与几摩尔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17.丁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有一部分省略了)合成丁醛。发生的反应如下: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物质 沸点/℃ 密度/(g·cm-3) 常温时在水中溶解度/g1-丁醇 117.2 0.810 9 7.9丁醛 75.7 0.801 7 7实验步骤如下:将6.0 g Na2Cr2O7放入100 mL烧杯中,加30 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 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 g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气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 ℃,在E中收集馏出物,待A中反应结束后,将E中收集到的物质及适量的无水CaCl2混合后再次进行蒸馏,蒸馏时收集75~77 ℃馏分,最后得到2.0 g液体。(1) 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D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实验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最好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2) 不能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反应中1-丁醇发生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3)加入无水CaCl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蒸馏时,温度数据应该是________(填“C2”或“C1”)上显示的数据;1-丁醇转化率为________%。(4)已知丁醛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B 解析:乙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酚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粉红色;而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时,苯位于上层,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位于下层;四氯化碳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时,四氯化碳位于下层,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位于上层。因而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2.D 解析:苯甲醛、甲酸、甲酸乙酯中都含有—CHO,能够发生银镜反应,而丙酮中没有—CHO,不能发生银镜反应。3.D 解析:醛基可被催化氧化为羧基,也可被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氧化,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性更强,都能把—CHO氧化为—COOH。4.B 5.C 6.D 7.C 8.A 9.D10.B 解析:由于分子中存在甲基,故不可能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B项错误。11.B 解析:醛分子中都含有醛基(—CHO),醛基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甲醛中无烃基,只有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nH2nO12.D 解析:A是醛类,含有醛基;B的结构简式为,含有醛基;C的结构简式为,含有醛基;D属于酮类,不含醛基。13.D二、非选择题14.答案:(1) (2)取代反应 加聚反应(或聚合反应)(3)+2[Ag(NH3)2]OH+H2O+2Ag↓+3NH3(4)①8 ②(CH3)3CCH2Cl15.答案:(1)C(2)加入银氨溶液后水浴加热,有银镜出现,说明含有醛基+2[Ag(NH3)2]OH+2Ag↓+H2O+3NH3(3)加入新制的Cu(OH)2氧化醛基后,取上层清液,调节溶液pH至酸性再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褪色说明含有碳碳双键(4)醛基(或—CHO)检验碳碳双键要使用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而醛基也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6.答案:氢气能与醛基和苯环发生加成反应,1 mol能与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含有2 mol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4 mol Ag。17.答案:(1)分液漏斗 直形冷凝管 防止液体暴沸 水浴加热(2)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氧化反应(3)除去产品中少量的水 C2 51(4)CH3CH2CH2CHO+NaOH+2Cu(OH)2CH3CH2CH2COONa+Cu2O↓+3H2O解析:(1)因加热时对温度控制要求比较高,故应用水浴法加热。(2)1-丁醇转化为丁醛时,有机分子失去了氢原子,故1-丁醇发生氧化反应。(3)由于反应馏出物中会含有少量的水与醇,故用CaCl2除去水,然后再进行蒸馏除去少量醇。蒸馏物离开A的温度通常会高于其沸点,故第二次温度数据应来自于C2。生成2 g丁醛需要1-丁醇质量为 g= g,故1-丁醇转化率约为5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