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长方形的面积》说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 面积》单元的课时内容《长方形的面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长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面积》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课是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且会计算它们的周长,知道了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教材借助相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单位面积进行测量,从而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真正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应用面积单位估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猜想、分析、验证概括得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四、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好学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模仿能力较强;经过前面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的能力,并且数学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培养了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角度分析,个别学生已经知道是长乘宽,但不明白为什么是长乘宽的道理所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角度分析,在潜在意识当中已经能够感受到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一行摆几个乘以摆几行的方法。
五、说教法
在本节课的整个引导过程中,力图表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介入者。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我侧重关注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旧知复习: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cm2)。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dm2)。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m2)。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揭示课题)
板块二、探究新知
1.用旧知识求长方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的主题图。
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师参与。师生交流。
生1:我摆了6个。
生2:我也是,你们看,每行3个,有2行,二三得六个。
这个图形的面积我们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
【设计意图: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即数方格的方法迁移到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正方形,用尺量长与宽的长度等等,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2.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1)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然后将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为了使学生易于发现规律,需要将三个图形的数据重新确定一下,
即图①长3厘米,宽2厘米;图
②长5厘米,宽2厘米;图
③长4厘米,宽3厘米。
学生分组操作,完成之后集体交流。
第一组:图①我们摆了6个小正方形,即它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摆好后,我们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第二组:图②我们摆了10个小正方形,即它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摆好后,我们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
第三组:图③我们摆了12个小正方形,即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摆好后,我们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
出示结果记录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图① 3 2 6
图② 5 2 10
图③ 4 3 12
(2)得出结论。
师:你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这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要用长×宽呢
生:长有几厘米,就说明每排可以摆几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宽有几厘米,就说明可以摆这样的几排。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就是一共摆了多少个面积单位,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所以用长×宽即可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观点。同时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板块三、巩固新知
首先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把一个长6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花坛的过程;让学生去猜想、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接着让学生交流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否正确?
最后让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明确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间异同。
板块四、课堂练习
1.填空。
(1)一个长方形地块长40千米,长是宽的4倍,这块地的面积是( )平方千米。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2平方分米,它的宽是6分米,长( )分米。
(3)把两个边长都是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面积是( )。
答案:(1)400 (2)7 (3)30厘米,50平方厘米
板块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并引导回顾研究的过程。
设计意图:一节课总结必不可少,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节重点内容的掌握。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1.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 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 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2.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 用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让学生领悟到了在分析、解决问题时要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