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案主备人: 个备日期: 集备日期: 上课日期: 审核签字: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两弹一星”、航天技术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科技成就;了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史实和主要成就;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重难点 重点: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难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学习目标 记住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以及意义; 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学习科学家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导学过程问题设计 环节设计 活动设计 规则与评价 即时反馈1、解读单元知识树。 2、解读学习目标 3、解读评 导 展示单元知识树 导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国力衰微,遭到列强百般欺凌。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这些都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哪些科学家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呢?我国又取得哪些重大科技成果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 知识树:表达流利、声音洪亮+2分,环环相扣+2分。 上台展讲自学合作学习: 1、通过阅读教材,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取得这些成就的意义是什么? 2、从科学家的身上学到哪些精神 3、阅读教材找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在航天上取得的成就。 4、阅读教材找出袁隆平和屠呦呦的科研经历以及意义。 5、我国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我国在文艺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 作 展 点 学 作 展 学 作 展 活动一: 先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红笔标问题,黑笔画关键词及答案,若个人有疑问,用问号进行标注。 活动二:小组之间合作交流有疑问、模糊的问题,统一答案进行备展。教师巡视,检查各组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三:小组展示,其他组补充或质疑 活动四:学生记忆重要知识点,教师一条龙随机提问进行检测。 点拨: 科学家具备的精神品质: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 活动一: 带着问题自主学习,黑笔勾画答案,红笔标注问题 活动二:小组之间合作交流有疑问、模糊的问题,统一答案进行备展。教师巡视,检查各组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三:小组展示,其他组补充或质疑 活动四:学生记忆重要知识点,教师抽取每组3、4号进行检测。 活动一: 先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红笔标问题,黑笔画关键词及答案,若个人有疑问,用问号进行标注。 活动二:小组之间合作交流有疑问、模糊的问题,统一答案进行备展。教师巡视,检查各组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三:小组展示,其他组补充或质疑 活动四:学生记忆重要知识点,教师一条龙随机提问进行检测。 学生思考,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概括有效信息,全部完成+2分; 声音洪亮、表达流利+2 答案准确每点+1 学生思考,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概括有效信息,全部完成+2 声音洪亮、表达流利+2 答案准确每点+1 关注末号同学态度,其余同学指导预习方法。 小组上前展讲 师友互考+2 小组展讲完毕,教师补充、点拨或更正。关注末号同学态度,其余同学指导预习方法。 上台展讲合作探究 结合本课所学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有何启示? 作 展 点 活动一: 组内合作交流,讨论完答案后,进行备展。 活动二: 小组展示,组长分配组员展示的内容 其他组补充或质疑 点拨: 原因:1、国家的独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2、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3、广大科技人员无私奉献和热情地投入; 启示:知识是最大的财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组内探究真实有效+2 声音洪亮、表达流利+2 答案准确每点+1 上台展讲测 见达标测评小卷总结与反思:板书设计:安全教育 人走灯灭风扇停,窗关锁落牢记心附:练习案层次 练习内容 备注A 1.“大批的科技工作者在国家经济落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发愤图强,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许多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材料体现出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之一是(C)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国际形势的缓和 C.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 D.苏联的帮助支持 2.1964年10月17日,日本共同社特派记者山田在北京发回报道称:据可靠人士透露,关于中国拥有核武器的问题,中国已经得到了马里总统、刚果(布)总统、加纳总统和几内亚总统等人的支持。据说,这些非洲国家领导人认为有色人种在世界上破天荒地拥有核武器这件事有利于反帝反殖民主义,因而表示赞成。可见,中国成为核大国(D) A.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C.明显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D.鼓舞了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斗争 3.(2022 山西模拟/改编)李晓丽同学仿照央视“感动中国”栏目为人物撰写颁奖词,她写道:“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般的愤怒;是他,以身报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与这篇颁奖词吻合的人物是(C)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杨利伟 4.(2022 河南模拟)“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材料评论的历史事件是(D)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D.“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5.邓小平在《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中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上述材料说明(A) A.“两弹一星”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核武器和人造卫星是我国立国之本 C.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重视科技的发展 任何大国都应该拥有卫星和核武器 1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经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定、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 000多亿元。面对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6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 4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发展存在的不利因素。谈谈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发展的意义。 不利因素:苏联政府撕毁协定,撤走在中国的专家,停止对中国供应设备 意义: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在哪一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这一成就的影响是什么?领域:农业技术领域。影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特点:科技发展速度快;重大科技成果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3分)原因: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等。(任答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