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摇船调一、教材分析:歌曲《摇船调》是一首流行在我国台湾地区的,深受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采用四拍子,五声宫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旋律流畅,优美。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每句为两小节。歌曲一开始的四个问句采用了第一、三两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仅在末尾加以变化,十分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在相互对歌时活泼、欢快的情景。紧接着歌曲又加入了三小节的衬词和一小节的重复句,更增强了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的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二、教学思路:本节课是一节以歌唱教学为主的音乐综合课,讲的内容是三年级第六册中的一首学唱歌曲《摇船调》。教学中围绕着猜谜语、读谜语、唱谜语和编谜语的顺序,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等互动的形式中充分感受谜语在音乐中的乐趣,从而进行有效的音乐活动。层层深入的学习,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歌词的内容,在多次的聆听中学会歌曲的演唱,在互相学习中准确的把握了歌曲的音乐形象。最后达到不仅学会演唱歌曲,而且能够初步创编歌曲,进而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三、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摇船调》体会问答式歌曲的特点。2、了解台湾民歌,并解决歌曲中出现的附点节奏及反复跳跃记号。3、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4、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难点:1、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2、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和附点切分节奏。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音乐书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猜谜游戏,分组对答。学生:......2、导入(ppt出示下面节奏)教师:老师也准备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不过你们要按照老师的节奏回答。老师问一句,一个同学答一句。教师:Х Х Х Х. |Х Х Х Х Х Х 0 |什 么 圆 圆 在 呀 在 半 天 呦,学生:Х Х Х Х Х |Х Х Х. 0 |什 么 圆 圆 在 河 边。学生:Х Х Х Х. |Х Х Х Х Х Х. |什 么 圆 圆 街 呀 街 上 卖 呀,学生:Х Х Х Х Х |Х Х Х Х |什 么 圆 圆 在 眼 前 哪。学生:教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不但可以出现在谜语中,也可以出现在歌曲演唱中,这样的歌曲叫做“对歌”。(ppt出示对歌解释)对歌属于山歌,很多少数民族都流传有对歌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站在山头上有韵律的一问一答的歌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台湾民歌——《摇船调》。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对歌的。3、听赏歌曲* 初听歌曲教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教师:台湾人民很风趣,岸上的人与船上的人在一问一答的猜谜语,船上的人猜对了答案就可以靠岸停船。* 复听歌曲教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呢?学生:教师:情绪是平静而悠扬的,节奏明快活泼,表现了台湾小朋友边唱歌边猜谜语的快乐心情。速度为中速。(板书)* 再听歌曲教师:猜对谜语就可以靠岸,同学们听到他们奋力划桨的声音了吗?学生:教师:谁来给我们模仿模仿学生:教师:让我们一起用力划桨和他们一起靠岸吧!在听到“嗨呀啰的嗨呀.....”处做划桨动作。4、解决重难点及音乐符号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一句(ppt)5 2 3 5 6 5 3 | 2 3 5 6 1 1. | 嗨 啰 嗨 在 眼 前 哪5 2 3 5 6 5 3 | 2 3 5 6 1 - | 嗨 啰 嗨 在 眼 前*圆滑线:是一条弧线,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音符上。在乐曲中看到圆滑线,表示弧线内所有高低不同的音符,要演唱或演奏的非常圆滑不能有间断。(ppt)*一字多音:是指歌词中的一个字配多个音的一种歌曲创作手法。使歌曲有变化更生动。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唱的流畅、连贯,力度均匀。(ppt)*反复跳跃记号:当音乐中两段音乐不同时,用反复跳越记号来标记出不同的段落,并在演唱(奏)第二段时跨过标记有第一段的那部分,而直接演唱(奏)第二段的那部分音乐。教师:一对亲兄弟,两个站一起,左边瘦来右边胖,左边站着小冒号,如果他们一出现,就得从头跑一边。(板书)5、演唱歌曲*师生对唱*生生对唱(一部分当船上的人,一部分当岸上的人)6、编创歌词教师:什 么 长 长. | 在 呀 在 半 天 呦. |(彩 虹)什 么 长长长 | 在 河 边 哪 |(垂 柳)什 么 长 长. | 街 呀 街 上 卖 呀. |(围 巾)什 么 长长长 | 在 眼 前 哪 |(睫 毛)总结教师:这节课我们玩了猜谜游戏,并且学习了一首非常有特色的对歌,希望同学们课下多收集谜语,多听听不同风格的歌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