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本同步作文写作指导七下第二单元 学习抒情【技法讲解】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有句名言:“情者文之经”,意思是说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内在的魅力。否则,无论怎样雕琢词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写作离不开情感的抒发,无论记叙、议论甚至在说明事物时,作者的笔法都带着自己的感情,情感就是文字的灵魂。在写作中,若能恰当地抒发真情实感,定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主题。平时作文中,同学们常常不能做到说真话,诉真情,文章显得矫揉造作,或者不论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一律是一般性概括叙述,干巴巴鉴定式的介绍,不会抒情,不会议论,文章中人物形象概念化,难以引人注目。那么,又如何去写一篇有抒情味的作文呢?01抒情要自然、真切 抒发自己的感情就要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自己所想的感受,让感情在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读后使人感到自然、真切。【例1】傍晚,每当炊烟升起的时候,村口就会响起奶奶的呼唤:“小宝儿,回家吃饭啦!”每当这时,我总是先跑到河边,洗干净手、脸,然后一路飞奔回家,奶奶总是爱抚地摸摸我的大脑袋,说:“快吃饭去!”我喜欢听到这种爱意浓浓的呼唤。有时候玩累了,本来已经想回家,但是为了听到这种呼唤,我宁愿坐在树下,看着不知疲倦的河水奔向远方……【评】例1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生动描写奶奶和“我”的特点,刻画了一个慈爱的奶奶、一个调皮的孩子形象。文中流露出的真情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让读者难忘。02感情要健康、真挚 古人云“情贵乎真”,只有表达健康、真挚的感情文章才能感动人。如果感情虚假、无病呻吟,甚至有低级趣味,那么即使文章运用再多的优美词语,也只是表面华丽,实则没有可读性,更别谈有感人的力量了。【例2】唉,真是的,父亲总是把我当小孩看待,人前人后,有时也不顾场合。但这回我一点也不恼,我喜欢这种被呵护的感觉,我愿意被他整天地唠叨,“欣儿,多吃点。”“欣儿,学习紧张,注意休息啊。”“欣儿,冷了,多添点衣服。”“欣儿,快,东西收好了吗?要迟到了。”“欣儿,挽住我的腰,别掉下!”父亲愿意这样每天不知多少遍地重复他那些话,父亲愿意把他的欣儿挂在嘴边,父亲愿意。即使耳朵生出老茧,我也要掏干净,享受属于我的温情。【评】例2这段文字描写父亲的 “唠叨”,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之情,显得真挚、自然。03恰当运用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就是在作者情之所至之时直抒胸臆。它以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为基础,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灵活使用,往往用在作者感受最深、感情最强烈的地方。直接抒情往往借助感叹句、反问句等表述。【例3】你好,我的长城!感恩长城,是你让我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厚重,我们会沿着你的足迹,谱写出更辉煌的历史篇章。【评】例3通过对长城的赞美,直接融进了小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二)间接抒情,就是结合叙述、描写或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抒情是与直接抒情相对而言的,两者没有高下之分。它不像直接抒情那样直抒胸臆,它不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而是借助各种外物,含蓄委婉地加以表达。间接抒情有以下三种方法:1.寓情于叙:这是一种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称为叙述性抒情。其特点是用充满感情的笔调进行叙述。这种在叙事中传达情感的写法,叙事中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是饱含情感的叙述,这种写法多用于记叙文。【例4】四节课还没有结束,桌子上再次堆满了各科试卷。再看看课桌下一抽屉未完成的练习试卷,想想一个个老师的劝告,这个假期又泡汤了,我们又得过一个“假”期了。【评】例4 寓情于叙,通过一桌子试卷的描写,抒发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 2.寓情于景:即作者感情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喜怒哀乐。写作时须把感情倾注、融会在描写之中,使描写带有鲜明的感彩。【例5】一路上有蝴蝶相伴,芬芳跟随,我到了山顶却还不知情,只听见鸟儿们清脆的歌声,把正陶醉于其中的我唤醒。放眼一望,远处的茶山依然那样美,栀子花依然那样艳,香味依然那样迷人,歌声依然那样动听。【评】例5通过环境描写,情景能融合在一起,写自己被自然美景所陶醉的情感。3.寓情于议:这是一种寓情于理的抒情方法,可称为议论性抒情。即作者的感情同议论交融在一起,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例6】看完电影《长津湖》,同学们还意犹未尽,纷纷谈论刚才影片中的精彩片段。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美国侵略者的凶残,看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的昂扬斗志和严明纪律,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精神和意志。【评】例6是一篇文章的片段。小作者寓情于议,让人们受到爱国情绪的感染。【课本写作实践】一.片段作文。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提示:1. 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2. 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思路点拨】片段作文。可以描写场面、事物、景物、也可以叙述故事,抒发的感情要有内容,有凭借,要真实。如可写一段描述性的片段,选择景物的一个方面,或撷取生活海洋中的一个小浪花,或截取生活的一个断面进行叙述描绘。在表现手法上力求做到运用恰当的修辞与细节描写。同时根据具体的内容和情境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采用间接抒情,还可以两种抒情结合使用。【思维导图】【佳作借鉴】我渴望美好的世界,我渴望有更多人爱我,我渴望……当我趴在桌子上时,看着窗外的蒙蒙细雨,我思绪万千,猛然觉得有一种强烈的感情在心里,哦!是渴望——我渴望到小雨中走走,淋淋雨,感受春天,闻闻属于大自然的独有的新鲜空气;我还渴望,能在雨中,唱一支歌,跳一支舞,享受这惬意的时光.想着,想着,我突然明白了!渴望就是一种强烈的希望,正如我渴望着每次考试都能考一百一般,渴望是什么 值得深思,但我想,我懂得了渴望,但只是片面,我需要更深入地去挖掘。也许,等长大后,我不再是强烈的渴望能考一百分,而是强烈的渴望新的事物,但这一切,都在用“渴望”这个词演绎着,另外一种希望。二.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 你对它还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提示:1.关于家乡,你应该有许多内容可写:家乡的景色、物产、风俗,以及你在家乡的生活……不必面面俱到,要有侧重地写作。2,直接抒情应基于相关的记叙、描写,顺势而发;间接抒情时,所写内容要与表达的情感相协调。3. 写完初稿后,读给同学听听,看看你的作文是否能打动人。如果效果不好,和同学讨论,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然后做出相应的修改。【思路点拨】乡情是一个情感类的作文,题目要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难以体会,因为孩子们并没有离开家乡,没有体会过想念家乡的感受。其实,乡情除了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还可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表达乡情的意向。选择十分灵活,可以是乡间的风雨,可以是乡间的歌谣风俗,可以是美的东西,也可以是被毁坏的东西。大道,一条河流小到一块儿玩儿,立一根稻草,他们的背后都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种深沉的情感,那就是对故乡的爱和依恋。这道作文题重点围绕情来写,先确定写作内容,然后仔细想一想你对故乡怀有怎样的感情。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选取感最感人的细节进行描写。写作时要能以小见大,在叙述与描写中自然流露,对所描写内容的感。【思维导图】【佳作借鉴】乡情缕缕炊烟升起,随着风,从故乡的屋顶出发,向远方飘去。炊烟袅袅,乡情悠悠。打小是在农村度过的。村庄不大,却承载着我童年的美好记忆。还记得,村庄中的房屋被大片大片的农田包围着。田边小河流淌,缓缓汇入村头不远处的湖泊。湖边总停着一条木船,风儿吹过,芦苇摇晃,小船摆荡。木船自我记事起便在那儿,但它从未起航。我想,倘若它扬帆了,那一定是要带着我们这些孩童的梦想,驶向远方。孩童早已长大,唯梦还在。湖泊已被填平,木船不知去了何方。当年的孩童揣着一个梦想,去往了城镇读书。我始终想念那个梦想起航的地方,想念木船与湖泊。我将一片乡情,化为木船,驶入湖中。也记得,田野是依在流水与树林旁的。春天的时候,我便和小伙伴们去田野上放风筝。我们拿着风筝在田野上胡乱奔跑,偶尔把风筝送上蓝天,常常是一群人欢呼雀跃。如今,风筝还会在天上飘,可惜手牵风筝线的人,不再是我们。曾经的田野已变成了马路,孩童也长成了少年,家乡的风筝还会认得远方的游子么?我将一片乡情,化为风筝,飞向那片田野。也记得,秋日的傍晚,麻雀在电线杆上叽叽喳喳叫着,小燕子从晚风中赶来,并排而行,飞入了夕阳中。我是看着燕子长大的。每到春天,燕子便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在新巢里歌唱。在燕子的歌声中,我玩耍、成长。现在,人已不常回去了,燕子还会年年来我老家么?它们可曾记得我这位老朋友?我将一片乡情,化为枝叶,让燕子将它衔入新巢。村庄还是那个村庄,可那些承载着我童年快乐的木船、风筝、田野、燕子……都在失去往日的模样。我想念我的家乡,那个记忆中的小村庄。我将一片乡情,化为文字,记在心里。炊烟在故乡的上空打旋、转圈,像恋家的孩子一样久久不舍。炊烟终究会飘远、变淡,但是我的乡情永远定格在时间的长河中……【评】一是看看本文情感饱满——文章中有热爱,寄托在对故乡美景的描述里;有怀念,一再提“童年”“往事”,表达出内心的无限留恋;有惋惜,“承载着我童年快乐的木船、风筝、田野、燕子……都在失去往日的模样”,饱含着心中的些微惆怅——这些都是“乡情”的组成部分。二是看看本文开头结尾的意象——开头结尾都在写“炊烟”,那是故乡的代表,也是远方游子的写照,还是表情达意的衬托。写“升起”,如同描述开篇、感情的船启航;写“留恋”、写“变淡”用来衬托“我”对故乡的感情,十分贴切。 三是看看本文主题段落的段尾句——“我将一片乡情,化为……”,这样饱含深情的句子,分别出现在中间四个段落中,既收住所在段落的内容,也在段与段之间形成呼应、排比关系,呈现百川并流的结构。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提示:1.每个人可能都会有烦恼,比如:妈妈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说你这不行那不行;很喜欢跳舞,家人却不支持;唱歌总是跑调,每次上音乐课都很尴尬……想一想,你有什么烦恼?哪些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2.写“烦恼”的时候,要把事情、原因写清楚,还要写出烦恼时的具体感受,让人读了以后能体会你的处境和心情。3.作文写完以后,可以和同学们互相交流,看看大家的烦恼是什么,并相互开导、帮助,争取消除这些烦恼。【思路点拨】一、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烦恼”是题眼,也是文章内容所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有来自于学习上的,有来自于家庭的,还有来自于人际交往上的……总之,烦恼很多,不一定要写最烦恼的,但务必要写感悟最深或引发思考最多的。“我的”表限制,文章要写自己的烦恼,写别人的烦恼就离题了。根据要求,文章要写清楚自己的烦恼是什么,或因什么而烦恼。同时,还要写出对人对事的感悟与思考。二、立意。文章主题,看似简单,但一定要认真思考,深入挖掘,不能仅仅停留在叙述个人烦恼上,一定要写出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或启发,也就是通过消除烦恼付出的努力,让自己学会了如何突破性格上障碍,迈出了与人主动交往的第一步,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又或者,通过写与父母沟通交流,从而消除了烦恼,自己从中学会了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懂得了换位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懂事了等。这样一来,文章的立意就更高了。三、选材。这篇文章可选的素材很广,如:作业多,很难完成是烦恼;家长的监控,让自己没有自由,是烦恼;两代人的思想鸿沟,导致很难沟通交流,是烦恼;独立做事,遭遇失败,也是烦恼……选什么素材能避免千篇一律,显得新颖别致有创意?那就要用非常规思维,如:写自己因为性格或长相问题,同学不愿意和自己交往,导致朋友很少,平时形单影只,让自己很烦恼。四、文体。这个题目可以写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不宜写议论文。根据要求,文章可以先总述自己的烦恼,再具体说说某件事(详写),写清楚自己的烦恼是什么。同时,还要写清楚为了解除烦恼自己付出了哪些努力,以及从中得到的感悟或思考。当然,在文章结尾,还可以通过角色转换,比如:与父母转换角色,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希望,【思维导图】【佳作借鉴】我的烦恼辛弃疾曾说:“少年不知愁滋味。”或许是他老人家年少时无忧无虑吧,相比之下,我的烦恼可谓不胜枚举。烦恼一:矮个儿作为一个矮个儿女孩,我最讨厌的问题就是“哎,你多高啊”,这时我便敷衍地答道:“啊,就……就一米多喽!”若他再盘问下去:“具体多高啊?”这时,我就会瞬间暴怒:“你问那么多干什么?鲁迅说强者拔刀向更强者,弱者拔刀向更弱者,你跟我比身高,不能说明你强大,却恰好说明了你懦弱……”生活中,因为个子问题,我更是被“百般刁难”。可不是嘛!在班里,高个子的同学偏爱把手搭在我的脑袋上,仿佛我就是他的拐杖。烦恼二:长痘小时候妈妈总说:“丫头,多喝牛奶,长得高!”结果,长高倒不见得,长痘是肯定的。可长痘这件事,我也很无奈啊。压力一大就长痘,一长痘压力就更大,压力更大就长得更多……我深陷于这可怕的恶性循环中。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过度希望我“消痘”的母亲。这一天天的,叫我敷这敷那。“妈,你又在煮啥?”“唉,你二舅的朋友的大女儿说,菜汤敷脸上,第二天痘痘就全好了!”我一惊,看来这又是一场躲不过的暴风雨!仿佛在母亲眼里,什么都成了灵丹妙药。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欲哭无泪。烦恼三:发量多我严重怀疑上帝在创造我时,不小心打翻了发量的药剂瓶,不然,我怎会有那么多的头发?!每个发量多的女孩必定会讨厌洗头发,你看男生,头顶泡沫搓一搓,清水一冲就完事了;我呢,搓啊搓啊搓啊搓,堪比钻木取火。男生吹头不用一分钟,我吹头就好像上肢力量训练。洗发液,护发素,精油……别人能用两个月,我两周就用完了。发量多的日子,还让生活幻想多次破灭。打结,静电,还爱掉头发。一早起来元气满满地梳发,梳完后,掉下的头发绕地球一圈都不足为怪。形象更是一大难题:披着头发像个邋遢的老太婆;扎双马尾吧,一边的辫儿比别人的单马尾还多,而且我一般不盘头发,在家被妹妹嫌弃,出门被同班同学嘲笑像颗花椰菜。也对,像我这样发量多的女孩,只能剪简单的学生头。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小小少年长大了,也遇到了这么多“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啊。【点评】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运用了小标题的形式,交代我的烦恼。首尾呼应。语言平时,平时中抒发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