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
一、课内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面的加点字,将表格补充完整。
文言现象 原文例句 解释加点字
重点实词 期日中 ①
通假字 尊君在不 ②
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 ③
相委而去 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A.本文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B.朗读文言文要读准节奏,如“君与家君期日中”一句的节奏应为“君与家/君期日中”。
C.文章结尾“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D.古人的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文中的“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4)请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具体说说吴起是怎样信守承诺的?他和元方的做法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②之食。故人曰:“诺③,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④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⑤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⑥?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止:留,挽留。③诺:好的。④令:派。⑤俟:等待。⑥欤(yú):句末语气词。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B.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C.何所似:像什么
D.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2)把“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句话的意思是: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B.“撒盐空中差可拟”一句中“差可拟”指是可以相比。
C.“内集”“欣然”“大笑”说明谢太傅家的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
D.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熊掌,亦我所欲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跃跃欲试
B.所恶有甚于死者 可爱者甚蕃 不求甚解
C.万钟于欲何加焉 弗敢加也 添枝加叶
D.此之谓失其欲心 太守自谓也 不知所谓
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文章将“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
6.请结合《鱼我所欲也》中的观点,概括分析【链接材料】中的荀巨伯是一个怎样的人。
【链接材料】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③!”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④,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汉桓帝的义士。②值:恰逢,正赶上。③子可去:你赶紧离开这里。④败义以求生:为了苟且偷生败坏道义。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7.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zòu) B.差可拟(chà) C.尊君在不(fǒu) D.友人惭(jiàn)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0.上述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之意。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二、对比阅读
1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①绮丽,以饰舆服②。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③,以铁如意④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嫉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世说新语<汰侈第三十>》)
【注释】①穷:竭力。②舆服:车服。③讫:完毕。④如意:器物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并穷绮丽
④世罕其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俭以养德 以刀劈狼首
B.将复何及 及其家穿井
C.恺之甥也 又数刀毙之
D.淫慢则不能励精 学而不思则罔
(3)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出两处停顿。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诫子书》)
(5)据史书记载,【乙】文中的石崇在与人斗富中从来没有输过,但是在八王之乱中,赵王伦看中他的家财,直接把他杀了。联系【甲】文中诸葛亮的观点,谈谈你从石崇身上得到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支公①好鹤,住剡东②岇山③。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④其翮⑤。鹤轩翥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支曰:“既有凌霄之姿⑦,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人,年二十五而出家为僧,他既是名僧,又是名士。②剡(shàn)东:剡县东部。③岸山:山名,在今绍兴东二百里。④铩:摧残,剪断。⑤翮(hé):羽毛。⑥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样子。⑦姿:通“资”,资质,禀赋。
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一同) B.执策而临之 (面对)
C.遗其双鹤 (遗失) D.乃反顾翅 (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真无马邪 有人遗其双鹤
B.骈死于槽枥之间 视之如有懊丧意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D.鹤轩翥不复能飞 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翅 长 欲 飞 支 意 惜 之 乃 铩 其 翻
15.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
16.填空
【甲】【乙】两文以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甲】文中,食马者的语言表现出他(1)______;【乙】文中支公的语言表现出(2)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1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有仙则名( ) (2)无案牍之劳形( )
(3)尝暂寄人空宅住( ) (4)子欲居九夷(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暂住何烦尔?
19.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无竹,两人所处的环境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0.[甲][丙]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2)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迩①而不接。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3)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欧阳修《朋党论》节选
(4)管宁、华散共园中锄莱,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密迩(ěr):靠近;贴近。
2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有 乘 轩 冕 过 门 者 宁 读 如 故 歆 废 书 出 看
22.术面对加点字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联想到“知人善任”中的“知”,可推断其义为“了解”。
B.道乖者——根据句式中可知“道乖”与“志合”形成对比,推知其为“背离”。
C.臣闻朋党之说——由成语“闻过则喜”可知,“闻”的意思为“听说”。
D.宁读如故——由课内“温故而知新”中“故”迁移可知其为“旧的”意思。
23.翻译下面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24.请分析材料,归纳古人对朋友的认识。
古人以志同道合者为朋友,以____为朋友,以_______为朋友。
25.请结合下面情境谈谈你对“志同道合的理解。
网络时代,打破了传统的交友方式。小雨最近迷恋上网络游戏,结交了一位游戏网友。他们讨论游戏,如痴如醉,小雨认为这位网友和自己志趣相投,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①约定;②同“否”;③离开;④抛弃、舍弃
(2)①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②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3)C
(4)友人没来,吴起不吃饭等着,吴起才跟友人一起吃饭。
吴起的做法细致、诚恳,表现了小孩子的天真。
2.(1)D
(2)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一起讲解诗文。
(3)B
3.A 4.不只是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这种心,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5.①“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是生命,比“万钟”更重要。②通过对比论证,证明抛弃“礼义”贪求富贵的行为不值得,让人领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我们应该时时反省自己。 6.示例:荀巨伯探望生病的友人,遇上了战乱。他不肯舍朋友而去,并且愿意牺牲自己以保全友人。入侵者被感动,撤兵而去,他的义举使得全郡百姓得以保全。荀巨伯是一位重视友情、先人后己、舍生取义的人。
7.C 8. 不久,一会儿 相比 舍弃 才 9.(1)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2)(你的父亲)与人约定一起出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 10.谢道韫所对出的句子,即有意象又有蕴意,形象贴切。陈元方小小年纪对友人的批评十分中肯。(意思相近即可)
11.(1)①达到;②懈怠;③一起;④稀少。
(2)D
(3)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4)①石崇看过后,举起铁如意砸去,珊瑚树随手破碎。
②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5)诸葛亮认为“俭以养德”,节俭可以培养美好的品德,但是石崇等人却骄奢淫逸,最终死于非命。这告诉我们人要学会淡泊名利,要学会节俭,要修养自己的身心,不能被名利所累。
12.C 13.D 14.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 15.(1)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哪里会甘心被人当宠物圈养玩耍! 16. 浅薄、无知、愚妄; 尊重天性,或同情动物、知错能改。(意近即可)
17. 出名,有名 形体,躯体 曾经 居住 18.(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呢? 19.①共同点:所居住的房屋都很简陋,都很幽静雅致,但是因为所居之人志向高远、品性高洁,故而陋室不陋,空房不空。②刘禹锡、王子猷不在乎物质生活的简陋,注重对高尚情操与高洁志趣的追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20.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21.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22.D 23.(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
(2)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看见它和看见瓦块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捡起金子而后又扔了出去。 24. 示例:不慕荣华,不贪金钱者 学习专注,有修养者 25.示例:该情境中小雨对“志同道合”的理解是不正确的。他把一同沉迷游戏的网友当作自己的朋友,没有形成正确的交友观。我认为有共同的理想追求,有共同的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充满正能量,能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朋友才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