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贤弟请宽心将息,虽清贫,但身安为重。家间苦淡,士之常也,省去冗口可矣。请多著功夫看道书见寿而康者问其所以则有所得矣。汝守官处小心不得欺事,与同官和睦多礼,有事只与同官议,莫与公人商量,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汝看老叔自来如何,还曾营私否?自家好,家门各人好事,以光祖宗。
(节选自范仲淹《告诸子及弟侄》,有删改)
1.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谪守巴陵郡
(2)长烟一空
(3)但身安为重
(4)以光祖宗
2.下面对乙文划线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请多著功夫看道书/见寿而康者/问其所以/则有所得矣
B.请多著功夫/看道书见寿/而康者问/其所以则有所得矣
C.请多著功夫看道/书见寿而康者/问其所以/则有所得矣
D.请多著功夫看/道书见寿/而康者问其所以/则有所得矣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家间苦淡,士之常也。
4.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反映出范仲淹怎样的政治理念。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初,张咏①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③不足尔。”及准出陕④,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⑤。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注释】①张咏:宋朝名臣。②准:寇准,宋朝宰相。③学术:学问。④出陕:出任陕州知州。⑤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
5.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B.但当涉猎(但,但是)
C.及准出陕(等到) D.何以教准?(教诲,教导)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
7.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
8.两篇选文的主旨都是劝别人学习,两文中劝说的方式有何不同?
9.【甲】文是谈学习的重要性,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桃花源记》(节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连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再游桃花源》(节选)
明日①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②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③。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④,花蕊藉地⑤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⑥弥高,石为泉啮⑦,皆若灵壁。
——明·袁中道
【注释】①明日:第二天。②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之一。③踞坐:蹲坐。④锦幄:锦制的帷帐。⑤藉地:落地。⑥陟:登高。⑦啮:咬,这里指侵蚀。
10.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
(1)欲穷其林___ (2)阡陌交通 ___
(3)悉如外人___ (4)桃可千余数 ___
11.下列对【乙】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B.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C.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D.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1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
13.【甲】【乙】两文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尝射于家圃( ) (2)尔安敢轻吾射(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
16.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17.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仲淹)服除①,至京师,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馀言,王曾②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除馆职。顷之,冬至立仗③,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④,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⑤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断无以应。
(选自《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服除:指服丧期满,②王曾:北宋名相、诗人。③立仗:设立仪仗。④章献太后:即章献明肃太后。仁宗即位,曾垂帘听政。⑤明公:此处是对曼殊的尊称。
18.【甲】文节选自范仲淹所写的________(篇名)。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舍不荐( )
(2)殊丛之( )
20.解释【甲】文中的画线句。
微斯人,吾谁与归?
21.【甲】文中范仲淹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这一政治抱负在【乙】文中的具体表现是(1)________;宁肯得罪权贵,也要上书直言,不献媚于章献太后;(2)________。
22.【乙】文中晏殊“大惧”“怒责之”这些表现背后的想法是否符合【甲】文所阐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情怀?请作简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掎(j ):牵制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 (2)乃敕各持一把茅( )
(3)小信未孚( ) (4)以火攻,拔之( )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2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 尔 势 成 通 率 诸 军 同 时 俱 攻
26.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27.甲、乙两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⑧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刪改)
(注释)①且:将要。②苏代:人名。③惠王: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④曝:晒。⑤拑:通“钳”,夹住。⑥喙:鸟兽的嘴。⑦禽:通“擒”,捉住。⑧熟:仔细。
28.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之妻私臣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B.皆以美于徐公 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C.朝服衣冠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妻之美我者
29.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先以自己被妻、妾、客人蒙蔽设喻,再拿齐威王的地位和自己作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 【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甲】【乙】两文讲的都是臣子进谏国君的故事,尽管进谏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国君最终都接受了臣子的规劝,一个“善”字就是明证。
30.把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31.【甲】【乙】两文讲的都是成功进谏国君的故事。结合【乙】文,请指出苏代向赵惠王进谏时所用的方法,并简要分析这样进谏的好处。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释】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3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具答之 具:
(2)遂缘小溪 缘:
(3) 涉溪水 涉:
3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3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35.【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36.根据语段【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因罪贬官流放;(2)全;(3)只是;(4)发扬光大。 2.A 3.(1)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壁。
(2)家庭生活贫苦平淡,是士人的正常状态。 4.甲文:以“古仁人”自况,表达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理念;乙文:借劝勉弟弟及晚辈,表达了范仲淹认为为官应清廉,不徇私情、不谋私利的政治理念。
5.B 6.(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张咏将要离开,寇准送他到郊外,问道:“您有什么要教导我的吗?” 7.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 8.【乙】文中张咏是委婉地劝说寇准要加强学习,而【甲】文中孙权是直截了当地劝说吕蒙要加强学习。 9.示例: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10. 尽 田间小路 全,都 大约 11.B 12.(1)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树之类。
(2)道路两旁如同铺设锦帐,落地的花瓣叠成几寸高,泉水流淌,发出汩汩的声音。 13.【甲】寄托了作者的一种政治理想: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们安居乐业,和平安宁。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乙】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游览时的喜爱之情。
14. (1)曾经 (2)轻视 15.(1)(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2)您为什么不替代我射一射呢? 16.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己。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17.要点: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
18.《岳阳楼记》 19. 舍弃 听从 20.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1.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服丧期满,立即就朝廷政令的得失与民间利弊上书谏言。 面对有举荐之恩的晏殊的怒责,坚持自己的进言是正确合理的。 22.不符合,晏殊“大惧”“怒责”的行为显然是害怕受到范仲淹的牵连,得罪章献太后,影响自己的仕途,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情怀强调的是不受外物影响/指的是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23.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命令 使信服
攻克、攻取(攻占、攻下) 24.(1)大大小小案件(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2)将士疲惫,心情(神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 25.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 26.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27.语言描写(对话)。讲究战略战术;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当机立断)。
28.C 29.A 30.(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2)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31.苏代用“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设喻,委婉劝谏赵惠王仔细审视燕、赵的关系,不要让强秦这个“渔翁”得利。
好处:因君臣之间地位悬殊,如果直谏不易被君王接受。而通过设喻委婉劝谏,才易于得到君王采纳。
32.(1)详细 (2)沿着 (3)淌过 33.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34.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35.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36.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