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逸翠园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逸翠园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逸翠园中学度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十万曹操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
A.音调高 B.音色差 C.频率高 D.响度大
2.(2分)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趣味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表面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A.
B.
C.
D.
3.(2分)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
D.“蟋蟀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4.(2分)下列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拱桥“倒影” B.放大镜把字放大
C.日食的形成 D.汽车“后视镜”
5.(2分)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的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雄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儿在清澈的水里游荡,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美丽场景。关于此诗句所描述的场景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澈的水底看上去要比实际位置更深
B.若雄鹰离水面的距离为1km,其像离雄鹰的距离也为1km
C.在清澈平静的水面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6.(2分)如图,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玻璃杯中,瓶口出现大量“白气”。小明由此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干冰凝华形成的水蒸气
B.“白气”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D.“白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7.(2分)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如“潭清疑水浅”,下列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疑水浅”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  )
A. B.
C. D.
8.(2分)如图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虚像
B.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C.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D.图丁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
9.(2分)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2分)把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放大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  )
A.小于10cm B.等于10cm
C.在10cm到20cm之间 D.大于20cm
11.(2分)如图,有一款自行车,座椅后连接的微型投影仪可以将转弯、停止等提示信号投射到骑行者的后背上,因其独特的安全设计和GPS导航功能备受人们的青睐。关于这款自行车,下列说法正确的(  )
A.骑行者后背上所成的像是虚像
B.投影仪的镜头到骑行者后背的距离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
C.从骑行者背后不同方向都能看见所成的像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投影仪发出的是红外线
12.(2分)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  )
A. B.
C. D.
13.(2分)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实验楼更大清晰的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
B.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
C.相机不移动,纸筒向后缩
D.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
14.(2分)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B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很快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很快
15.(2分)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6.(2分)小安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一焦距为20cm的薄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错误的说法是(  )
A.光屏上像的性质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B.当透镜向右移动时,所成的像会逐渐放大
C.当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时,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像
D.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的像大小不变
二、填空题(每空1分,每图2分,共35分)
17.(3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如图),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    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声音的特性),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    处控制噪声。
18.(3分)“炒酸奶”是以液态酸奶为原料,经炒冰机快速制冷而成。制作时将液态酸奶直接倒在特殊的平锅上,经过翻炒,酸奶    (选填“吸收”或者“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美味的酸奶片。付款时,手机扫描二维码,二维码上的黑色部分可以    (选填“吸收”、“反射”或“透过”)所有色光。
19.(5分)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形影不离”的“影”是光在空气中   形成的;人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在水面上发生   形成的   (实像/虚像);看“电影”中的“影”是光通过放映机发生   形成的   (实像/虚像)。
20.(3分)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若水深为2m,小鸟距水面8m,映在平静湖水的鸟的“倒影”是    像(选填“实”或“虚”),该“倒影”距小鸟    m,若小鸟飞向水面,则鸟的“倒影”   (选填“靠近”或“远离”)水面。
21.(4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情形,反射角等于    °,折射角等于    °;MM'的右边是    (选填“水”或“玻璃”),若入射角增大,则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
22.(3分)如图所示,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   (从光学角度回答),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   规律,在公路急拐弯B处装上   ,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23.(3分)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24.(5分)小明为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利用如图器材制成液体透镜。当蜡烛和光屏相距60cm时,成清晰、   、等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距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距透镜60cm处,光屏上成清晰、倒立、   、实像,   (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原理制成的;将烛焰移至距透镜60cm处,光屏上得清晰的实像,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像模糊了,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此现象说明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25.(2分)如图所示,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26.(2分)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7.(2分)如图所示,小明潜水时在水下E处看到了小鸟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小鸟,另一点是小鸟的像,请在图中画出水下E处的小明看到小鸟的光路图。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8分)
28.(4分)下列关于各实验中:
(1)图甲,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响铃声逐渐减小,可推理出    ;
(2)图乙,用力敲击音叉发声,乒乓球被弹开较大幅度,说明响度与    有关;
(3)图丙,将自制温度计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细管中液面上升,根据液体    的性质,说明水槽中水的温度较高;
(4)图丁,把一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发现纸上会出现一个小而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29.(7分)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一块标有刻度的白色    (选填“粗糙”或“光滑”)硬纸板与平面镜保持    ,如图甲所示。
(2)实验时,将一束光贴着纸板P沿E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Q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F。接着将纸板Q绕ON向前或向后翻折,则纸板Q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Q绕ON向后翻折的过程中,反射光线的位置    (选填“改变”或“不变”)。
(3)若保持平面镜位置不变,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如图乙),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且沿E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此时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在硬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30.(8分)如图甲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中 A、B是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
(1)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    的位置,玻璃板应选择    (选填“厚的”或“薄的”)。
(2)小明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蜡烛B移走,在相同位置上放上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4)小明把蜡烛A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则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结束后,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MN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是    (选填“A”或“B”)。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31.(9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小明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和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成清晰、倒立、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则将凸透镜移至    cm刻度线处时,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种情形与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若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应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这时需要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光屏;
(5)如图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8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像是图丁中的    (选填“1”“2”“3”或“4”)。
四.综合题(每空1分,共5分)
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激光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和“最奇异的光”。
激光单色性好、方向性强、测距精度高,使得测量人造卫星、月球等远目标的距离变成现实。
激光器发出的光通过三棱镜后不会被分成不同颜色的光。激光具有超强的能量密度,可以在直径几百纳米的范围内产生几百万度的高温。工地上,激光刀可切割坚硬和柔软的材料,对切割部位进行局部照射几秒钟便能切割好。激光器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个激光脉冲信号,月球上的反射器能够将激光脉冲原路返回,激光脉冲从发出到接收时间间隔为2.56s。激光也被作为电影素材,在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天行者使用的激光剑能释放出一道长约1m的纯能量束,战斗时悄无声息。
(1)激光    是白光(选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
(2)激光刀在切割坚硬或柔软的材料时,材料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可能是    (只需答出一种即可),此过程需要    热量;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则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    m;
(4)如果《星球大战》中的激光剑垂直刺向你,你可以利用    (填光学元件名称)把激光挡回去,那么拿剑者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逸翠园中学度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解答】解:张飞大喊时,声带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也大,因此会吓退十万曹操大军,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
故选:D。
2.【解答】解: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因为冰是晶体,因此从图中找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即可。
A、由图知,液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冰的熔化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液体温度降低到0℃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冰的凝固特点。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答】解: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故A错误;
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故C错误;
D、“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能够反射光线,而它自身不会发光,因此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拱桥“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大镜把字放大,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通过汽车“后视镜”可以看到汽车后方的情况,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解答】解:A、水底反射出的光线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水底更浅了,故A错误;
B、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若雄鹰到水面的距离为1km,则雄鹰的像距离水面的距离也为1km,所以其像离雄鹰的距离为2km,故B错误;
C、在清澈平静的水面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
D、从岸上看见“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AB、水蒸气、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是看不见的,故AB错误;
C、“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
D、“白气”、“热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7.【解答】解:人看到池底变浅是由于从池底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变浅了。
故选:A。
8.【解答】解:
A、当物体在二倍焦距看到缩小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能看到放大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能看到放大的像,故A错误。
B、电视画面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各种色光,故B正确。
C、凸透镜能使所有的光线会聚,故C错误。
D、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像的下面,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要对着看到的鱼的下面叉去,故D错误。
故选:B。
9.【解答】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图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会聚了,故A错误;
B、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而图中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会聚了,故B错误;
C、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图中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了,故C正确;
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而图中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发散了,故D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1)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个亮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10cm,所以凸透镜焦距是10cm。
(2)用凸透镜观察邮票,要用凸透镜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要小于10cm。
故选:A。
11.【解答】解:
AB、座椅后连接的微型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将转弯、停止等提示信号投射到骑行者的后背上,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的镜头到骑行者后背的距离大于镜头焦距的二倍,故A错误、B正确;
C、从骑行者背后不同方向都能看见所成的像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故C错误;
D、投影仪发出的是可见光,故D错误。
故选:B。
12.【解答】解:A、根据图示可知,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CD错误。
故选:A。
13.【解答】解:A、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即物距减小,像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近像远像变大,故A正确;
B、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即物距增大,像距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远像近像变小,故B错误;
C、D、相机不动,即物距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不变,凸透镜成像大小不变,故C、D错误。
故选:A。
14.【解答】解:A、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因此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AB之间为可见光,AB的外侧是不可见光,故A错误;
B、B的外侧是紫外线,紫外线有化学效应,但热效应差,所以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B的外侧温度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故B错误;
C、B的外侧是紫外线,紫外线会使底片感光,因此,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的外侧,底片会感光,故C错误;
D、A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热效应强,所以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很快,故D正确。
故选:D。
15.【解答】解:
由图知,②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②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④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故选:B。
16.【解答】解:
A、如图所示,物距小于像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
B、当透镜向右移动时,相当于蜡烛远离凸透镜,物远像近像变小,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故B错误;
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则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距凸透镜即像距v>2f,故C正确;
D、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仍然是完整的像,故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每图2分,共35分)
17.【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
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改变了小号内空气柱的长度,改变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故答案为:空气;音调;声源。
18.【解答】解:(1)由““炒酸奶”是以液态酸奶为原料,经炒冰机快速制冷而成”知,此过程酸奶由液态变成固态,所以属于凝固过程,凝固放热;
(2)二维码上的黑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
故答案为:放出;凝固;吸收。
19.【解答】解:①“人影相随”中的“影”是人的影子,即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②“倒影”中的“影”是平面镜所成的像,即通过光的反射形成的物体的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在人蹲下来的时候,人得脸的大小是不变的,所以像的大小也是不变的;③“电影”中的“影”是凸透镜形成的像,是光通过放映机发生折射形成的实像。
故答案为:沿直线传播,反射,虚像,折射,实像。
20.【解答】解:小鸟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即平面镜成像;
像与小鸟到水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像到小鸟的距离是小鸟距水面距离的2倍,即8m×2=16m;
若小鸟飞向水面,物距变小,由于像距等于物距,所以鸟的“倒影”靠近水面。
故答案为:虚;16;靠近。
21.【解答】解:由下图可知,∠BON=90°﹣20°=70°=∠AON,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在MM′的左侧发生了光的反射,则MM′为界面,NN′为法线;
因为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所以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C是折射光线,则∠AON是入射角,∠BON是反射角,∠CON′是折射角,且反射角∠BON为70°;
由图可知折射光线OC与界面的夹角为50°,所以折射角∠CON′=90°﹣50°=40°;
由计算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MM′的右边是玻璃;
若入射角增大,则反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同时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减小,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减小,所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将减小。
故答案为:70;40;玻璃;减小。
22.【解答】解: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
凸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BC路段上的物体反射出的光线,射到凸面镜上,经过凸面镜的反射射向AB路段,从而使人在AB路段上能够看清楚BC路段的情况。
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反射;凸面镜。
23.【解答】解: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图中汽车的像逐渐减小,说明汽车远离摄像机镜头,像距减小。
故答案为:凸;照相机;远离。
24.【解答】解:当蜡烛和光屏相距60cm时,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烛焰距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距透镜60cm处,由于物距小于像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将烛焰移至距透镜60cm处,光屏上得清晰的实像,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变大,焦距变小,会聚能力变大,像会成在光屏的前方;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则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此现象说明了近视眼的成因。
故答案为:倒立;放大;幻灯机;靠近;近视。
25.【解答】解:
左图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右图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6.【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27.【解答】解:连接眼睛处的E点与点B,EB与界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OE就是折射光线,连接AO,AO就是入射光线,即可完成水下E处的小明看到小鸟的光路图;如图所示: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8分)
28.【解答】解:(1)图甲,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传播声音的介质减少),响铃声逐渐减小,如果没有介质就不能传播声音,由此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2)图乙,用力敲击音叉发声,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较大幅度,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3)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将自制温度计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细管中液面上升,即瓶中液体受热膨胀,说明水槽中水的温度较高;
(4)把一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发现纸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故答案为:(1)真空不能传声;(2)振幅;(3)热胀冷缩;(4)会聚。
29.【解答】解:(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硬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需要在纸板的前方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纸板是粗糙的;
法线是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纸板平面内,所以纸板应与平面镜垂直;
(2)为了使光的传播路径能呈现在硬纸板上,应让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Q绕ON向后翻折,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纸板P和纸板Q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纸板Q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由此说明反射光
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Q绕ON向后翻折的过程中,入射光线和反射面位置不变,则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
(3)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沿E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时,反射光线与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但是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4)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故答案为:(1)粗糙;垂直;(2)不能;不变;(3)不能;在;(4)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0.【解答】解:
(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蜡烛A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板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为防止出现两个像,实验中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2)B能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实验时眼睛应在玻璃板的A的一侧观察玻璃板所成的像;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虚像,因此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把蜡烛A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则像的大小不变;
(5)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镜面对称,像点与物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只有一个像的位置。每个平面镜都成一个完整的像,但这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应选A。
故答案为:(1)像;薄的;(2)相等;A;(3)不能;虚;(4)不变;(5)A。
31.【解答】解:(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
(2)由乙图可知当u=v=20.0cm时成等大的实像,此时u=2f=20cm,故f=10.0cm;
(3)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图可知,物距u=25.0cm﹣10.0cm=15.0cm,像距v=55.0cm﹣25.0cm=30cm,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将凸透镜移至光具座45.0cm的刻度线处时,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把光屏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像向左移动,则需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凸透镜;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4)蜡烛燃烧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需要将光屏向上移动一些;
(5)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8cm刻度线处时,u=8cm<f,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4,像与物在同侧,则人眼在B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10.0;(3)放大;45.0;照相机;远视眼镜;(4)10;(4)向上;(5)B;4。
四.综合题(每空1分,共5分)
32.【解答】解:(1)因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成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激光器发出的光通过三棱镜后不会被分成不同颜色的光,所以激光一定不是白光;
(2)激光刀在切割坚硬或柔软的材料时,材料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可能是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3)光由地球传到月球再回到地球的总路程s=vt=3×108m/s×2.56s=7.68×108m,地月间的距离为s1==×7.68×108m=3.84×108m;
(4)如果《星球大战》中的激光剑剌向你,利用光的反射,可以利用平面镜把激光反射回去。
故答案为:(1)一定不;(2)熔化;吸热;(3)3.84×108;(4)平面镜。
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