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教学设计
课题 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对象 高二级学生
日期 设计人 节次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2.2.知道判断及其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2.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理解性质判断的含义、构成、划分及注意要求;理解关系判断含义、构成及划分。 3.学生怎么学 (1)根据故事角色扮演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2)根据教材P34的探究与分享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教材 分析 本框位于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中第五课的第二框,在前一框“判断的概述”基础上的讲解简单判断的运用。内容上分为两目,分别是“正确运用性质判断”“正确运用关系判断”“。具体分析了性质判断、关系判断的含义、组成、种类。在内容上比较清晰,需要学生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创设多样的活动和生动的情境,学生能够在体验中理解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 “形式逻辑”是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中的重要内容,它旨在通过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逻辑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与其他的人文学科相比,该学科在形式性、抽象性、系统性等方面具有更为突出的表现。然而,抽象思维、形式性分析,恰恰是大部分文科学生的弱项。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直接决定于本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在努力夯实一些重要概念、讲清一些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突出趣味性,寓教于乐,是我们中和本学科的形式性、抽象性,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手段。
目标叙写 学习目标 (1)根据故事角色扮演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2)根据教材P34的探究与分享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明确内涵的方法,明确外延的方法
评估任务 (1)根据故事角色扮演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确运用性质判断。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1) (2)根据教材P34的探究与分享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确运用关系判断。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2)
活动设计 1.活动一: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2.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分享各个议学任务。 2.活动三:限时完成针对性训练题。 3活动四: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新课预习检查 学生:提前预习教材,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资料,并在课堂上反馈。 全体学生都能完成。
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学生目标。 (1)根据故事角色扮演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2)根据教材P34的探究与分享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全体学生明确学生内容和学习任务。
讲授新课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性质判断的含义:断定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2.构成 3.性质判断的种类 4、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议学情境 角色模拟 :《烦恼的错话》,请学生上台进行故事角色扮演。 高二女生小美是的一位“直女”,经常说话不经大脑。一个周末,她约上几个好同学一起在家给自己过生日,三位男生只来了一人,五位女生来了二人。小美发现还有两个男同学没来,她便对来的同学们说:“唉,该来的男同学没来!”男生一听,不高兴,走了。见唯一的男生走了,她一着急,脱口而出:“哎,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其他女生也走了。小美傻眼了“我错在哪儿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小美的说话有什么问题 你能纠正她的错误吗 如何正确运用性质判断呢?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提示 小美请客失败,在于其使用性质判断时误用了量项。小美使用了两个判断:“该来的男同学没来!”“不该走的走了!”这两个判断是省略了全称量项的判断,即“所有该来的男同学没来”、“所有不该走的走了”,此小美该将“所有”换成“有的”,即“有的该来的男同学没来”、“有的不该走的走了”。 议学小结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性质判断的含义:断定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2.构成 议学评估 指出下列判断的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 一切事物都不是没有矛盾的。 有的科学家不是大学毕业的。 3.性质判断的种类 4、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⑴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例如:所有的人都认同。(缺谓项);通过学习进步很快。(缺主项) ⑵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例如: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主谓配合不当) ⑶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断定过量) ⑷误用多重否定。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 知识拓展 (1)肯定判断的联项是“是”,常常被省略或替代。如“这篇文章很好”,“他当校长了”。 (2)否定判断的联项是“不是”不能省略,但可以被替代。如“教室里无人”。 (3)量项有所有、一切,凡是等,可省略 (4)量项有有些、有的、少数、大部分等,不可省略。 (5)单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一个,一般不需要量项,带有“这个”“那个”等词语,如:这朵花是红的)。 议学评估 小明说:“爸爸到抗震救灾物品分发点领取了大米、猪肉、化肥等物品,今天我们全家可以美美地吃一顿了!”小明这句话的错误在于( ) A.缺少主项和谓项 B.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 C.量项和联项使用不准确 D.断定过量 根据故事角色扮演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确运用性质判断。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1)
讲授新课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 2.结构: 3.关系判断的种类: (1)对称性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关系 (2)传递性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传递关系 、反传递关系和非传递关系。 4.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议学情境 一间房子里,有一位祖父,两个父亲,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位叔叔,还有一个是侄子。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这间房间里至少有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 2.结构: 3.关系判断的种类: 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 和 传递性关系。 (1)对称性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关系 ①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A)对另一对象(B)具有某种关系时,另一对象(B)对这一对象(A)也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对称关系。 ②反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A)对另一对象(B)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B)对这一对象(A)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对称关系。 ③非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A)对另一对象(B)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B)对这一对象(A)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就被称为非对称关系(也叫做“偶对称关系”)。 (2)传递性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传递关系 、反传递关系和非传递关系。 ①传递关系:如果一对象(A)对另一对象(B)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B)对第三个对象(C)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A)与第三个对象(C)之间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传递关系。 ②反传递关系:如果一对象(A)对另一对象(B)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B)对第三个对象(C)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A)与第三个对象(C)之间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传递关系。 ③非传递关系:如果一对象(A)对另一对象(B)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B)对第三个对象(C)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A)与第三个对象(C)之间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就被称为非传递关系。 4.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议学评估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后,在患者中,有的是在国外患病,回国后其乘坐的出租车司机被传染,逝而出租车司机的家人被传染,接下来是出租车司机家人的同事等。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疫情总体上属于输入型的。 请分析上述患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单向传染的,所以属于反对称关系:又因为国外患病者与司机的关系在司机与其家属之间等继续发生,所以,他们又是传递关系 根据教材P34的探究与分享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确运用关系判断。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2)
课堂小结 1.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2.学习对应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反思,对没有达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跟进。 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与反思
作业布置 必做: (1)反思课堂学习内容、整理笔记; (2)限时完成练习册配套练习题; (3)熟记原理内容 2.选做:《五三高考》 3.预习:下节课教材内容、练习册预习内容 笔记留痕、错题的归因分析
板书设计
复盘反思
基于目标的复盘式评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