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职写作指导:单招作文指导课件(共4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中职写作指导:单招作文指导课件(共44张PPT)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单招作文指导
作 文 寄 语
□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
□掌握作文规律,提高应试水平
□贴近生活,有时代气息
□《单招作文说明》
1.根据题意和要求写作。中心明确,思想健康,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和详略。
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4.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一.作文要求
二.试题回顾(20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400字以上的文章。
有一个年轻人,工作多年仍然穷困潦倒。他去向一位智者请教,说:“我努力了,仍然一无所有。”智者说:“你有一张脸,可以微笑;你有一双手,可以劳作;你有一个大脑,可以思考。——你很富有。”
请整体理解材料,选取画线处智者所说“三有”中的一“有”,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字以上的文章。
某地举行评选“最美中学生(中职生)标兵”活动,要求从三名候选学生中推选一名。第一位喜欢科技创新,她发明了“横动竖剧牙刷”,获得了省级奖。第二位热爱文学,在学校创办了文学社,出版了她自己的个人作品集《记忆的颜色》。第三位十一岁时父母因病去世,他用七年时间,靠课余、假期劳动和节俭还清了父母留下的三万多元债务。
你推选谁做“标兵”?请谈谈你的理由和感悟。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0.2丝相当于一根发丝的1/50,钳工顾秋亮徒手就能感知0.2丝的误差,他把玻璃与金属的窗座的安装精度控制在0.2丝以内,“蛟龙号”深海潜水器观察窗就能承受1400吨的压力;1微米相当于发丝直径的1/70,铣工李峰在高倍显微镜下追求1微米的精度,他每缩小惯性导航系统1微米的变形,就能减少“长征七号”火箭数公里的轨道误差。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②不少于4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④用规范汉字书写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提示和要求作文。
心中有梦,苦也甜 尹元钧《浦东时报》
这幅漫画引起你怎样的回忆、联想或感悟?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②不少于4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泄露个人信息;⑤用规范汉字书写。
四.审题
1.审体裁
2.审立意
3.审中心与人称
有的题目,写什么体裁的文章都可以,但有的题目,其中有些词语就是暗示体裁的标志。
如果题目中有“谈”、“论”、“评”、“议” “……的看法”(或“启示”)、“从……说起”一类词语,都应写成议论文。
题目中有“忆”、“记”字样的,都是记叙文。有“颂”、“赞” “唱”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
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又不限文体的,那就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和擅长来决定。
1.审体裁
(1)审限制时间:
例:“寒假生活二三事”,明确规定时间——寒假里,内容——记二三事。
(2)限制空间:
例:“我家的乐事”,“社会见闻”
(3)限制对象:
例:“我的一点收获”是写自己的,“我的好朋友阿明”则是写别人的。
2.审限制
审中心:
例如“校园新风”,“新风”即题目的中心。作文时不能大写校园生活,而忽略“新风”的含义。
定人称:
一般地说,记事、写人、散文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三人称;议论文多用第一人称。
3.审中心定人称
古人写文章讲究“有序”。“序”就是文章的框架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一题当前,须认真构想。
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就是文章的开头像凤头,小巧玲珑,精美好看;中间如猪肚,内容丰富,充实饱满;结尾如豹尾,收束有力,短小精悍。
五.构思 :巧妙、新颖
◇模式举例
1.写人
(1)开头扣题
(2)概括介绍
(3)典型事例
(4)结尾点题
2.写事
(1)交代
(2)叙述过程
(3)结尾
六.选 材
1.围绕中心:
文章的中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所有材料,要选择和中心一致的材料。材料必须从各方面说明中心,突出中心,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有典型意义:
选择最深刻,最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质,又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3.以小见大
4.真实问题:
“真实”包括生活的真实,即真有其人其事,不是虚构的;艺术的真实,即文艺作品中塑造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只要是生活中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都可以写。
1、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
突出中心的主材详写,辅材略写。
七. 组材
2、根据文章体裁的需要。
记叙文,记叙部分要详写;说明文主要是说明详;议论文说理部分详。
组材,即对所选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决定其主次详略。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放在一起写,哪些分开写,要有次序地安排好。只有组织好材料才能使文章中心鲜明,详略得当。组织材料应注意两点:
3、是否写过类似的题目。
以往作文中的材料能否用在此篇作文中。
八.开头与结尾
 开头与结尾是文章结构的重要部分。开头与结尾对于表达文章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古文有“风头豹尾”说。
1、开头
(1)开头遵循的原则:
①纲领性
②精练性
(2)开头常见的毛病:
①扣题不紧。
②语言不精。
(3)常见的开头方式
1、 排比入题,先声夺人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诚信,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守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因诚信酿造生活》)
2、引文入题,典雅厚重
清代张潮《出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yǒu)为知己。"当面对大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 (《面对大海》)
3、警句突现,启迪入题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与死,除了那几声欢呼,几阵痛哭外,便再没了别的。那么,生与死之间的——生命呢 (《生命是什么》)
4、对话开篇,引人入胜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涅磐前对从弟子说:"你看看我的牙齿,怎么样 ""都掉光了。""那以舌呢,还在吗 ""还在。""所以说,坚韧的东西总是比坚硬的东西强"。(《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5、事例开篇,简洁铺陈
选择是难的,更何况是心灵的选择。高渐离为了荆轲,他选择了死;马本斋的母亲为了革命,她选择了牺牲;祝英台为了真挚的爱情,她选择了化蝶。在这友情、亲情与爱情之间的选择,他们是这样做的。(《选择》)
6、诗词开篇,凸显底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李后主的感悟;"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的感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又是苏东坡的坦荡……(《美丽的离别》)
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余风不畅。比《周易》所谓‘臀无肤,其行次且也’。”可见只有好的开头还不够,还需附之以好的结尾,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2、结尾
□常见的结尾方式
01 首尾相应结构严谨
例:
1、(开头)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结尾)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02 自然收束
例:
(开头)人生,其实就是一次过程,很多事,很多人,失败过,经历过才会懂,才会成熟。当失败来临的时候,不要伤悲,而应该看作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一次锻炼的机会。冲过去,会更美好、更灿烂的生活等着你,更会有一番成就感;如果退而不前,那只能迎来更多的失败,更多人生的遗憾。
(结尾)当我们快要走完人生路时,回首这一生,特别是那些困难和失败时,会觉得,或许正是由于这些,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战胜、克服了它们,才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完美无瑕。
03 画龙点睛
例:
(开头)怆然的灾难,古来有之。然而历史由古而今谁可曾见过这般振奋人心,撼天动地的团结 《史记》有云: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与民同心,则国兴之。在今天,这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何愁家不安,何愁国不兴
(结尾)青山一道,我们同历风雨,团聚一处。而将五洲四海的人们集汇在一起的纽带,也许,是这样的期望: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04 使用诗歌
例: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走在自己生命路上,有时很难看清自己是否走了弯路。不妨跳出来,调准焦距,才能照出最好生活。
05妙用修辞
例: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着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我所拥有的
人生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所拥有的。正如智者对年轻人所说:“你很富有。”是的。骄阳似火,正值青春年华的我拥有着我的双手——一双可以劳作的手。
回望历史,但凡伟人都有一双劳作的双手。黄帝建造屋宇,缝制衣冠,制造舟车,创制乐律;虞舜种田补鱼,烧制陶器,天下大和,百姓无事;苏秦熟读兵法,不舍昼夜,终有所成,名垂青史。无论是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历史佳话,还是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无不展现着劳作的双手使人杰出的真理。而现在的我用这双手记下了课堂上的每一次笔记。完成了考试中的每一张试卷,写下了我无数个夜夜无眠的惆怅。在以后,我还会用我的双手,找到让人满意的工作,组建我可爱的小家,创造属于自己美好的未来。甚至老年时,用双手开辟一块土地,种上自己喜欢的花,静静享受自己的退休时光。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用劳作的双手去实现。
每次风雨兼程,未必彩霞满天,每一次翻山越岭,未必春暖花开,但只要我拥有劳作的双手,勇毅前行,终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深荡万斛黑暗。
九.文章体裁
1.记叙文
2.议论文
3.话题作文
4.材料作文
1.记叙文
(1)写人:要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或性格特征
◇自己
◇别人:父母、亲友、邻居、老师、同学、路遇
◇人与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亲情、友谊、矛盾等
◇文学作品当中的人
图示:
社会的人
家里
的人
学校的人

文学的人
◇六要素:
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类别:
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家中的事、学校的事
社会的事、回忆的事、未来的事、想象的事
(2)写事
图示:
听说
的事

家里
的事
社会的事
学校的事
回忆
的事
想象的事
◇写人与写事文章比较:人不离事、事不离人。
△写人的:以人物描写为主,写事为刻画人,通过
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主题。
△写事的:以事件描写为主,主要通过对事件的总
体或局部描写来表现主题。
◇顺序:顺、倒、插
2.议论文
(1)按论证的方式:
◇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式。在论述过程中,有时也对反面的论点加以驳斥,但这种驳斥是为了更充分地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写驳论,先摆论敌的错误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加以反驳,在反驳中进一步阐明自己的正确观点。常见的驳论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
3.材料作文
(1)什么叫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也称供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供材料作文不仅考察写作能力,还考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给予选择的空间也比较大,角度也比较多。所供材料主要有图画和文字材料两种。
(2)材料作文的结构:
①材料:作文所依据的文字信息。
②指令:作文所遵循的规则。
(3)材料作文的命题:
①给材料,命题;
②给材料,半命题;
③给材料,选择题目;
④给材料,自拟题目。
(4)材料作文的审题:
①审材料:材料是作文的依据。审材料,要把握材料的主旨,根据指令找到可供作文的信息和条件。
②审指令:指令是作文所遵循的规则。审指令,要理清指令点的数量,弄清哪些是核心指令,哪些是辅助指令。以材料中带有暗示或提示性的词语为线索去发现给定的思路,按其思路去精心选材和确立中心。
①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树根,深深扎在泥土里、石烁间,在黑暗中默默地生长,支撑着大树。它无时无刻不在收集着水分、营养向上输送,维持着大树的生命。它活着,一生一世地享受不到地面上的空气,不能沐浴那灿烂的阳光。
请你以树根的“精神品质” 为象征,写一位你认识的具有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特点的人。
要求:1.写成记叙文,适当运用议论等表达方式。
2.自拟一个题目。
3.字数400以上
(5)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②按下面的提示和要求作文
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你渴望激励(鼓励)吗 你会得到激励吗 在成功时,你渴望激励吗 你会得到激励吗 你觉得激励对人生重要吗 请你以“激励”(或“鼓励”)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或认识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题目自拟;
③字数不少于400。
开头
略微文采点明主题+概括材料+强化主题+提出论点
“........”之风发于胸臆,“.........”之泉流于唇齿(略微小文采)。对于“........”(概括材料),我不由感慨:越是辽阔时代,越要懂得赞赏“xxxx”之精神弥足珍贵,越是瑰丽岁月,越要懂得践行“.......”之思想(强化主题)。掩卷覃思,一言以蔽之:..........(提出中心论点)。
如燃爝火,如聚江河,.......是时代和国家所需要的美好品质。.......所展现出的......之精神如日之升,如月之恒,是我们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的东西,不骞不崩。
一隅三反,诸君可见,......是黄大年以半生铸造探地利器的铮铮誓言;
诸君可见,......是潘建伟让中国量子实验室拔地而起的精神动力;诸君可见,.......是屠呦呦历经无数莽莽黑夜发现青蒿素的昭昭信念。高山景行揖清芬,我见朝阳应如是。《孟子.告子章句下》有云:“人皆可以为尧舜”,个中真谛流溢于词间: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如果吾侪都能......,那么中国梦的鸿猷蓝图,也必将实现。
议论段模板:磨难、责任、爱国、梦想、希望、创新、独立、自强、勇气、骨气、自信、奉献、坚守、反思等主题(适用主题)
万能结尾
每一次风雨兼程,未必彩霞满天;每一次翻山越岭,未必春暖花开。但,心怀.........的信念\精神勇毅前行,终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深荡万斛黑暗。
“且视他人之凝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走自己的夜路”前方有星辰大海,前方有荆棘险滩,世界有浮翠流丹之光景。我有心怀........的信念\精神,阔步前行的决心和勇气。
0.2丝相当于一根发丝的1/50,钳工顾秋亮徒手就能感知0.2丝的误差,他把玻璃与金属的窗座的安装精度控制在0.2丝以内,“蛟龙号”深海潜水器观察窗就能承受1400吨的压力;1微米相当于发丝直径的1/70,铣工李峰在高倍显微镜下追求1微米的精度,他每缩小惯性导航系统1微米的变形,就能减少“长征七号”火箭数公里的轨道误差。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②不少于4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④用规范汉字书写
小试牛刀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