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自由平等的真谛
学科年级: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部编版
(1)本节课阐述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指出无法治不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公民意识。 (2)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责任意识”、“理性精神”。 (3)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律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基本原则,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
二、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核心素养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法治观念: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知道自由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理解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2、法治观念:初步培养用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真谛的意识和能力。 3、责任意识:知道自由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树立自由平等的理念。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之后,了解到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对于自由和平等的认识仍处于懵懵懂懂的初始阶段,对二者的认识停留在浅表层面,是非观念还未完全形成。因此,帮助学生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十分重要。本节课将主要引导学生知道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平等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通过合作探究,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3)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重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难点: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内涵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打工是不可能的》。 2、周某原名周立齐,现年36岁。在周某出狱后,有超过30家网红经纪公司希望与其签约。一时间,网红经济背后的流量追逐再次引发业界思考。 3、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不可能打工”的周某来学习自由平等的真谛。 由此导出课题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教学过程: 1、无法不自由(板书) 自主探究: 情景材料1:在服刑4年半后,出狱的周某坦言,获得了自由,肯定要珍惜,“不会去偷车了”。周某感叹外面世界的变化大,镇子上到村里都新修了水泥路,感慨“自由真好”。 思考:周某为什么会发出“自由真好”这样的感慨? 教师总结:获得自由后的周某可以成家立业,享受人生的乐趣。 过渡:那对于其它职业来说又有着怎样的渴望与向往呢? 展示图片:流水线工人、公司高管、老师从事的工作 教师讲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同的“打工者”,不同的人生轨迹,同样有着一颗渴望自由的心。 自由的意义(板书) ①个人角度: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人的活力。 ②社会角度: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情景材料2:出狱后的周某对记者表示,就是不想帮别人打工,“没有自由”,自己现在更愿意在家务农,“踏踏实实做人”。 同时展示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几组破坏桌椅、不穿校服,吃饭不排队的图片,以及在网络生活中恶搞周某的图片 思考:打工没有自由,那做什么是完全自由的呢? 教师总结:不管是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生活中,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无限制的自由导致混乱与伤害;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如何正确认识自由(板书) 有限制、相对的; 无限制的自由导致混乱与伤害; 法律之内的自由 探究思考: 情景材料3:“打工是不可能的啦,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偷这种东西才可以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正是凭借这样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论,周某走红网络。从中可以看出,“不可能打工”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少人的心声。 思考:你怎么看待周某的这番言论?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主择业的自由,但是不管我们选择什么职业,我们都要有底线意识,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如果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如周某因为盗窃电瓶而锒铛入狱;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的实现,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3)自由在法律意义上的内涵(板书)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板书) ①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②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2、法眼看平等(板书) 合作探究: 情景材料4:“不可能打工”的周某出狱本来只是一件普通之事,却因为多家网红公司前来签约而让这件事变得如此不平常。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周某出狱竟然登上了微博头条。周某出狱当天,除了他的家人,还有网红经纪公司等来到了现场,200万签约、综合开发、直播提成、保时捷和玛萨拉蒂跑车的轰鸣声,让现场周某的亲属们有些困惑。对此,网友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思考:你支持周某成为 “网红”吗,说说你的看法。 同时展示东西方国家在处理“劣迹艺人”上,有着非常不同的态度,西方的“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他是童星、进过监狱、有吸毒史,最终他成为了万人敬仰的钢铁侠。国内的“劣迹艺人”:吸毒者柯震东;偷逃税者薇娅、邓伦等。 小组讨论:对于劣迹艺人复出工作我们应该秉持怎样的态度,以4人为小组讨论3分钟,派代表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有些同学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周某虽然多次犯错,但他已经受到相应的处罚了,应该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也有些同学认为:大家都老老实实的工作着,为各行各业做着贡献,难道到头来其身价还赶不上一个偷电瓶车的惯犯,担心会带来错误的示范;还有些同学认为:我们国家即注重法治建设又注重道德建设,尤其对公众人物有着较高的道德要求。但不管怎样,即便有犯罪前科和劣迹,在一般的就业上不应该受到歧视,在一般的就业上应该是平等的。 过渡:除了就业平等外,平等还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通过观看一段视频,我们来了解平等在法律层面的内涵。 情景材料5:播放视频罗翔说平等。 思考:平等意味着完全平等吗?允不允许区别对待呢? 同时,展示爱心座位、军人优先、男性优先、选举一人一票等图片。 思考:你认为下列情况,人人平等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平等包含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如特关照老弱妇孺等。 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内涵(板书) 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男女同工同酬)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特殊关照老弱妇孺) 平等的重要意义(板书)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过渡: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到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通过视频并思考。 情景材料6:播放视频罗翔说真正的平等。 可是,我不如马云有钱,不如学霸聪明,没有姚明那么高。说实话,可能还不如杨幂漂亮。 思考:那么究竟何为平等? 教师总结:人生而平等,真正的平等是人格、机会、权利的平等。 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表现(板书) 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平等地适用法律。 设疑:周某为什么会发出“自由真好”这样的感慨? 学生思考后回答,将学生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学生从自身实际回答,教师鼓励。 设疑:你怎么看待周某的这番言论? 设疑:你支持周某的这份“网红”的工作吗,说说你的看法。 设疑:对于劣迹艺人我们应该秉持怎样的态度。说说你的看法。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设疑:平等还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平等意味着完全平等吗?允不允许区别对待呢? 看视频思考并回答人生而平等,真正的平等是人格、机会、权利的平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理解自由的意义。 借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由,以及明确完全自由所产生的危害性。知道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借此引导学生理解自由在法律意义上的内涵。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辩证思维能力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由是相对的、有限制的,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无限制的自由会导致混乱与伤害;自由与法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同时我们也深入理解了平等包含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两层含义,知道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总结提升
1.—只飞在天空中的风筝,乞求挣脱线的束缚自由飞翔。突然,一阵狂风吹断了驾驭风筝的线,满心欢喜的风筝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力回天”。下面漫画的寓意是( ) ①必要的约束,也是一种保护 ②摆脱约束才能自由飞翔,要敢于突破束缚 ③法律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自由 ④法律与自由是矛盾的,无限制才会有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限行”“限速”“单双号”这些字眼,同学们并不陌生。对于有车族来说,却意味着失去行车的“自由和痛快”。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限行”“限速”限制了自由,背离了行车的本义 ②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④“限行”“限速”虽然限制了自由,但也保护了自由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和崇高理想。在下列选项中,对自由和平等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在现实世界,自由要受法律的制约;在网络空间,自由要受道德的约束 ②法律一方面规范自由,另一方面,又保障自由 ③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意味着无论什么情况都一视同仁,不能特殊对待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④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正确答案。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本课的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先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看学生能否顺利完成课堂练习。还可以采用小组互评和教师检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