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配套仿真试卷:http://book.21cnjy.com/store/7364.shtml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十七):法律教育综合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十字路口,尽管车杂人多,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有条不紊,道路畅通无阻。这表明( ) A.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B.法律能制裁违法犯罪C.法律既有规范作用又有保障作用 D.规则是人们做事所依据的标准2.某市三位市民因在禁烟区吸烟:被依法行政拘留5日。对此,有人不理解:“吸烟是他们的自由和权利,为什么要处罚他们呢?"你会这样告诉他( ) A.吸烟有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B.在禁烟区吸烟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C.公民要多履行义务,少享受权利 D.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3.目前,我国已形成包括刑法、公务员法等在内的反腐法律体系,这是惩治腐败的坚实“铁笼”。反腐法律体系的形成( ) ①是实现依法反腐的前提 ②巩固了刑法的最高地位 ③是人民监督权力的依据 ④杜绝了腐败现象的发生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4.在某报社发起的“同处北纬30度,支援雅安地震灾区”活动中,小田同学捐出了自己的500元稿费。这是小田在依法行使对自己财产的( ) A.收益权 B.使用权 C.处分权 D.占有权 针对我国校车安全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定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完善校车标准,加强对校车的监管。据此回答第5,6小题。5.上述材料表明我国政府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 ) A.生命健康权 B.自主选择权 C.人身自由权 D.依法求偿权6.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体现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中的( ) 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司法保扩 D.自我保护 诉讼又叫打官司,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据此回答第7,8小题。7.在我国,俗称“民告官”的诉讼是(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公诉8.中学生小峰被同村吴某的摩托车撞伤,对方拒绝赔偿医药费,多方调节无效,小峰决定打官司讨回公道,面对家境贫寒、与残疾母亲相依为命的他,你会建议他去( ) A.律师事务所聘请律师 B.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C.公证处请求公正 D.仲裁委员会要求仲裁9.在“约束力”这一问题上,法律有别于道德、纪律等规则的特征有( )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O.近五年来,全国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累计2.43万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26倍。农村义务教育以全面纳入财政保障的范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 ) ①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②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③受教育对个人成长及对国家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④受教育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④11.某著名白酒公司因价格垄断被物价部门依法处以2.47亿元的罚款。这是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开出的最大罚单。该公司的价格垄断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 ) A.自主选择权B.人格尊严权C.依法求偿权 D.公平交易权 12.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下列做法侵犯了知识产权的是( ) A.怀疑有人偷书,书店保安对顾客搜身 B.《南湖晚报》刊登该报小记者的文章 C.未经作者许可,歪曲篡改后私自发表 D.不小心将他人委托我保管的名画丢失13.右图漫画《上课期间》中,这位同学的行为是( ) ①灵活机动地行使了受教育权 ②没有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③对自己未来不负责任的表现④个人私事,与国家社会无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4.“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句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议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在马路上自由行走是公民的人身自由 ②在马路上行走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⑧行人闯红灯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④对行人闯红灯的行为应实施行政制裁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5.下表是某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少年犯过往行为进行调查的部分数据,他说明了( )有打架行为有旷课行为有赌博行为经常光顾网吧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57.9%49.8%44.3%44.9%31.9%①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 ②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 ③青少年要避免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④少年犯都有打架和旷课行为 A.①⑧ B.①③ C.①④ D.③④16.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对有悔罪表现或对案件侦破有功的犯罪未成年人,检察院可以做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同时,为使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社会,设置了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会受到制裁 B.有法律做保护伞,犯点小错没关系 C.我国只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权 D.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17.实名制越来越广泛地进入我们的生活。银行开户、购买火车票、网上开微博等都要使用真实的个人身份信息。实名制的推行( ) ①有利于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②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⑧需要国家建立健全公民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 ④需要公民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防止个人信息被盗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某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成工业明胶制成药用胶囊。这一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 ) ④安全权 ②知情权 ③依法求偿权 ④公平交易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四川渠县一学生不慎“失足",检察院采取不诉讼方式拯救该学生。这一做法体现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 ) ①实施文化保护 ②坚持不追究其违法责任的规定 ③实施司法保护 ④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钱某因讨薪无果,将老板赵某骗到某废弃厂房内扣留了三天,直至赵某筹到其工钱才放人。钱某的行为( ) ①侵犯了赵某的财产所有权 ②依法维护了自己的经济权利 ③侵犯了赵某的人身自由权 ④属于非法拘禁,需承担法律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6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某市进行旧城拆迁改造,张大伯因拆迁补偿事宜未与开发商达成协议,不同意拆迁。开发商以耽误施工进度为由,派来铲车欲强行拆房。张大伯手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你们这样做是违法的!”拆迁负责人拿出该市的旧城拆迁条例说:“宪法也不管用!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依法办事的。"张大伯一时语塞…… (1)请你用学过的宪法知识指点一下张大伯,该如何回应? (5分) (2)拆迁负责人的言行说明他缺乏一种什么意识?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5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O分) 【学法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 (1) “关于公民受教育的规定,这两部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3分)【守法 用法】(2)结合上述两部法律,请你评析小鸣的言(4分) (3)面对上述情境,谈谈你应该以哪些实际行动珍惜学习机会。 (3分)23.初中生小淘,一直吵闹着要苹果手机,爸爸买给了他。但自从有了这部随时可以上网的手机,烦恼就没有离开过他。 (1O分) 烦恼 行 为 后 果 烦恼一沉迷手机游戏和网络,经常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常被批评 烦恼二收到一则关于H7N9禽流感在家乡蔓延并有多人死亡的信息,轻信谣言随即群发。引起社会不安,被追究法律责 烦恼三某一天,手机不见了,就毫无根据地怀疑同桌并当着同学的面骂他是小偷.同桌气愤地要打他。与同桌同学关系紧张(1)运用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分析烦恼一、二中小淘的行为。 (4分)(2)烦恼三中小淘的行为,侵犯了同桌的什么权利?请说明理由。 (3分)(3)结合三则烦恼,请从道德和法律角度向小淘提出合理建议。 (3分)24.中学生陈健康比较关注身边的大事,特别有兴趣运用书本学过的一些知识去思考和分析社会现象。 (10分) 【场景一】周末陈健康逛乐购超市时,发现在生鲜果蔬区域的货架上方,挂着“检测报告单”,检测项目有“农药残留" “一氧化碳" “荧光剂”等,检测结果均显示为合格。陈健康不禁为超市的这一做法拍手叫好。(1)你认为超市的这一做法保护了消费者的哪些权益?符合哪一部法律的规定? (4分)【场景二】陈健康上网注意到一则简讯: “2013年3月1日起,我国监管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唯 一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实施。新标准制定了322种农药在10大类农产品和食品中的2 293个残留限量,基本涵盖了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陈健康心想国家实施了强制性标准来规范食品安全,那么作为公民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2)作为公民,应该怎样应对食品中农业残留的问题? (6分)25. 漫画一 漫画二(1)漫画中主人公的行为其实难以让人放心,请从法律和道德角度说明理由。 (6分)(2)漫画中主人公的行为对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有何警示? (4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O分) 小明交作业时,不小心把小林的“派克"钢笔带落在地上,一脚踏破了钢笔。小林大骂: “猪,不长眼睛!”并对着小明的后背猛打一拳,导致小明背部肋骨轻微骨裂。事后,班主任找小林谈话。 班主任:小林,你为什么打小明? 小林:他踏破我的钢笔,侵犯了我的财产所有权,所以我才打的。 班主任:那么,你可以用“辱骂” “拳头"的方式来维权吗? 小林:(无语) 班主任:小林,你想一想,如果你在无意之中踏破了别人的钢笔,别人用“骂声" “拳头”对待你,你会乐意吗? 小林:不乐意! (1)运用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小林用“辱骂” “拳头"维权的错误性。(6分) (2)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体会班主任的教育语言包含的做人道理。 (4分)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十七):法律知识综合卷参考答案选择题1.C 2.D 3.D 4.C 5.A 6.B 7.C 8.B 9.D 10.A l 1.D 12.C 13.B 14.C 15.B 16.D 17.C 18.B 19.D 20.C非选择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