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知识点梳理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站得高,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海边看驶来的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3)月食; (4)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5)地球卫星照片。3、地球的大小:(1)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2)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3)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二)地球仪1、地球仪中的地理事物:2、经线、纬线 【横纬竖经】纬线 经线(也叫子午线)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是垂直相交的半圆特点 形状 圆。(在南北两极缩小为一点) 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闭合的经线圈,经线圈为圆形)长度 赤道最长,越往两极越短 (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所有经线全部等长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相互关系 所有纬线平行 所有经线相交于两极度数范围 0°—90° 0°—180°间隔 相邻两条经线,赤道上间隔最大,越往两极越短3、经度、纬度(1)0 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称西经,用字母“W”表示。(2)0 纬线(赤道):以北称北纬,用字母“N”表示;以南称南纬,用字母“S”表示。4、特殊的纬线、经线:(1)0°纬线(赤道); 0°经线(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2)23.5°S(南回归线); 23.5°N(北回归线);(3)66.5°S(南极圈); 66.5°N(北极圈);(4)90°S(南极点); 90°N(北极点);(5)0°和180°(东西经度的分界线);5、高中低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判断东西半球:0°经线_______; 180°经线_______;15°E_________;17°W _________;7、重难点:根据经纬网地图判读方向及经纬度(1)直线式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方法: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北增北纬,南增南纬)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东增东经,西增西经)练习:写出图中A、B、C三点的经纬度: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2)弧线式经纬网图的判读方法① 确定图中何为经线、何为纬线;② 判断极点是南极点还是北极点;③ 根据经线、纬线递变规律确定经纬度,并确定方向;练习:A点的经纬度(_______、_______);图中A点位于C 点的_____方向;B点位于D点的_____方向。(3)极地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方法① 判断南北半球: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方法:北逆南顺)② 根据极点确定南北方向;③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练习:写出图中点对应的经纬度: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 )(三)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绕转中心 运动方向 周期 产生地理现象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1天 昼夜交替、时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1年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2、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公转示意图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二分二至日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时间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情况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天文现象 全球昼夜平分 北极圈——极昼 南极圈——极夜 全球昼夜平分 北极圈——极夜 南极圈——极昼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只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3、五带的划分:4、时间的计算(1)地方时: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统称地方时。(2)区时:国际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如:我国现在一律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统一的标准时间,这就是“北京时间”。【注:1个时区=1小时】(3)时差的计算口诀①:同减异加(计算相同时区时间,做减法;不同时区时间,做加法)口诀②:东加西减(所求时间在已知时间的东边用加法,在已知时间的西边用减法) 5、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你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为避免将同一陆地划分为两天,并不完全与180°经线一致)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越过国际国际日期变更线,东减西加。二、地图的阅读(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1、方向——地图上方向的表示:(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2)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横纬竖经)2、比例尺:(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①数字式:1:50000; ②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 ③线段式:(2)比例尺计算公式: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比例尺和范围、内容的关系: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图例和注记:(1)图例——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符号。(2)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等名称,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等。(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几个概念:(1)海拔: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数值越高,海拔越高】(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3)等高线:在地图中,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4)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2、等高线的特点:(1)等高线闭合;(2)同一条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3)同一幅等高线地图等高距相等;(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3、等高线地图中坡度陡缓的判断——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4、五种地形部位及其判定:(1)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降低。;(2)鞍部:两个山顶之间低洼的部分;(3)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凸低为脊);(4)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凸高为谷);【山谷处一般会形成河流】注意河流流向的答法:河流自...向...(5)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或相交的地方;【陡崖处适合攀岩】5、等高线地图的运用:(1)水库选址:地势低平的“口袋形”洼地(最窄处);(2)攀岩、蹦极等活动:选择陡崖处;(3)判断河流流向:河流位于山谷,从海拔高的地方流向海拔低的地方【注意图中是否有指向标】(4)村落选址:一般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处;(5)引水路线的选择:从海拔高的地方引向海拔低的地方;(原因:顺着地势自流引水)。(三)五种地形类型1、海底地形:(1)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2)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3)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4)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5)洋盆:是海洋底部的类似陆地上盆地的构造。2、陆地表面五种基本地形:海拔 地面起伏平原 低(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地面起伏小高原 较高(500米以上) 内部平坦,边缘陡峭山地 较高(500米以上) 坡度陡峭,沟谷较深 地面崎岖不平丘陵 较低(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 坡度和缓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三、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1、海陆面积比:全球陆地占29%,海洋面积占7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海陆分布不均匀:任意两个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3、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东半球; 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西半球。4、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概念 举例大洲 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 亚洲——面积最大的大洲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亚欧大陆——面积最大的大陆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面积最大的岛屿半岛 陆地向海洋的凸出部分(三面环海) 阿拉伯半岛——面积最大的半岛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远离陆地 太平洋——最大的大洋海 大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靠近陆地,面积小海峡 沟通两片海域之间的狭窄通道 莫桑比克海峡——最长的海峡5、七大洲:(1)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2)特殊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_________;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________;6、四大洋:(1)太平洋——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2)大西洋——第二大洋、呈“S”形;(3)北冰洋——最浅、最小、跨经度最广的大洋;(4)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7、大洲分界线:分界线亚洲、欧洲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黑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非洲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南美洲、北美洲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亚洲、北美洲分界线 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欧洲、非洲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南美洲、南极洲分界线 德雷克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二)海陆变迁和板块构造学说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德国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2、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其中_______板块几乎全是海洋)(2)板块运动特点: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3)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4)板块运动方式:张裂拉伸——形成裂谷或海洋;碰撞挤压——形成山脉或海沟。(5)注意: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________洲,属于________板块。(6)注意:由于板块运动的影响,喜马拉雅山脉在不断地________,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________,红海的面积在不断________。(7)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四、世界的气候(一)天气和气候1、天气、气候的区别:(1)天气——短时间、多变;(2)气候——长时间、相对稳定;2、风力和风向:3、常见的天气符号:(二)气温1、最高温的时间:(1)一天中,最高气温——14时左右;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2)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南半球相反——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2)海拔: 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3)海陆因素: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夏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低于海洋;(4)世界之最:最炎热的大洲________,最寒冷的大洲________,最湿热的大洲________。(三)降水1、主要降水类型:(1)对流雨:多发生在赤道地区;(2)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3)锋面雨:我国降水多为锋面雨,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黄梅雨。2、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干极”——南美洲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影响)(2)在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影响)(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大气环流影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地球形状与气候:(1)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气温最高;(2)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气温不断降低。2、地球运动与气候:3、海陆分布与气温:(1)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2)内陆地区,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沿海地区,海洋性强,昼夜温差小。4、海陆分布与降水:一般来说,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5、地形地势与气温: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6、地形地势与降水: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五)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第1步:判定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8月,为北半球;最高温出现在1、2月,为南半球。第2步:确定温度带——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气温,确定温度带)最冷月气温 最热月气温>15℃ >0℃ <0℃ <0℃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第3步:确定气候类型——以雨定型:(根据降水的差异,确定气候类型)降水类型 气 候 类 型全年多雨型 雨林气候全年少雨型 沙漠气候、大陆性气候全年均匀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多雨型 季风气候、草原气候冬季多雨型 地中海气候(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2、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居民和聚落(一)人口与人种人口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该数据反映了人口增长的快慢)人口密度 = 总人口/总面积;(它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4、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非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欧洲;5、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 ;世界人口稀疏的地区主要有:两极地区、干旱的沙漠、湿热的雨林、海拔过高的高原山区。6、人口增长过快或过多的问题: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饥饿贫困、交通拥挤等;7、人口增长过慢或过少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8、人口的合理增长是指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9、三大人种的划分依据是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其分布:(1)白色人种: 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2)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原始居民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3)黑色人种: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南北美洲和大洋洲的部分地区。(二)世界的宗教和语言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发源地 建筑特色 分布地区基督教 巴勒斯坦地区 教堂 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州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清真寺 西亚、东南亚、北非、东非佛教 古印度 佛塔、寺庙 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斯里兰卡2、世界主要语言(1)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3)分布:①汉语——汉族、少数民族、华人华侨; ②英语——英国(发源地)、美国、澳大利亚(母语),印度、菲律宾(官方语言); ③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 ④阿拉伯语——西亚、北非的阿拉伯国家。(三)聚落聚落:(1)聚落的概念: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它包括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2)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资源丰富;(3)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房屋 道路 教育条件 信息流通快慢 物质娱乐生活城市 密集、高 密、交通方便 好 快 丰富多样乡村 分散、矮 稀疏、不方便 差 慢 较贫乏(4)几种不同民居反映的环境特点①寒冷地区的民居:墙厚、窗小,有御寒作用;屋顶高耸,利于排雪;②湿热地区的民居:墙薄、窗大,利于通风、散热,有排水系统;③炎热干旱地区的民居:墙厚、窗小,有隔热作用;六、发展和合作1、国家: 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及差异(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所在大洲 主要国家 所在半球发达国家 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美、加、英、法、德、意、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中国、巴西、印度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①“南北对话”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②“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3、国际组织:(选择题)(1)联合国——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简称是UN,总部设在美国纽约;(2)世界贸易组织——全球性经济贸易组织,简称WTO,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