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同步练习(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同步练习( 含解析)

资源简介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曾十多次绝食,三次被捕入狱。为抵制洋布,他亲自手摇纺车织布;为反对英国食盐专卖,他和群众一起自煮食盐。在他的号召下,印度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集会游行。由此可见,甘地的活动( )
A.加快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 B.促进了印度民众的真正觉醒
C.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支持 D.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的进程
2.在1898—1905年乔治·寇松任印度总督期间,英印政府一方面发展教育,改良农业生产、改革税制、减轻农民负担,大力修筑铁路、发展公共事业等,另一方面又孤立知识分子,不让印度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政府工作。据此可知,当时( )
A.印度无产阶级已经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严重危及英国统治
C.英印政府禁止印度资产阶级参与政治
D.英印政府试图遏制印度民族主义发展
3.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给印度以沉重打击,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包括降低田赋、保护关税、废除食盐专卖法等11条要求,遭到拒绝后,他( )
A.推行土地改革运动 B.进行“食盐进军”
C.要求英国退出印度 D.发动“土布运动”
4.下图为英国驻埃及高级专员艾伦比发表的声明。该声明发表于( )
一、英国对埃及实行的保护制度已告终结,埃及已被宣布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三、下列问题的处理权纯粹为英王陛下政府所保留,直至英王陛下政府和埃及政府可能通过自由讨论及友好协调签订有关这些问题的协定时为止: 1.大英帝国在埃及的交通线的安全; 2.埃及抵抗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外来侵略或干涉的防卫问题; ……
A.19世纪末期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5.至1926年前后,印尼“人民同盟”共开办了38所学校,学生2100人。这些学校主张“同情被压迫者”“明了对于数百万农民所肩负的责任”,学生臂佩“自由”袖章,深人工厂、码头,了解工人疾苦,走街串巷,进行宣传。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受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影响 B.社会教育是唤醒民众的重要工具
C.宣传了苏加诺印尼民族党的主张 D.推翻了荷兰殖民者在印尼的统治
6.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他认为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
A.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B.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
C.推动非暴力不合作 D.加强印度人民的团结
7.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西非出现了一批早期民族主义政治组织。1897年黄金海岸一些知识分子、酋长、商人建立“保障土著居民权利协会”,迫使殖民当局废除旨在剥夺非洲人民土地的《公共土地法令》。这说明西非的反殖民斗争( )
A.体现资产阶级性质 B.由旧式阶级领导
C.主张废除土地私有 D.走武装斗争道路
8.1947年12月,尼赫鲁在印度制宪议会指出:“如果有一场大战,我们没有任何特殊的理由跳进去。尽管在当今的世界战争中保持中立有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做到,我们就决不加入战争。”尼赫鲁的这一外交立场( )
A.延续了宗主国的孤立传统 B.表达了独立自主的意愿
C.契合了不结盟运动的理念 D.减弱了两极对抗的烈度
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在中东的殖民地成立多个有着新的疆界和新名称的国家,然后英法再从“国际联盟”那里以托管的方式取得管理权,并建立国家政权。这种做法客观上( )
A.强化了英法殖民统治 B.增强了英法对中东石油的控制
C.导致了中东纷争不断 D.有利于中东国家独立自主的斗争
10.1930年3月12日,印度民族运动领袖甘地发动“食盐进军”,殖民者当局恼羞成怒,把甘地抓了起来,并下令取缔了甘地领导的国大党。随后,全国性的示威游行风起云涌,一些地方的示威游行甚至转化为武装起义。最终,英国驻印总督欧文在与甘地反复协商后签订《甘地一欧文协定》。这说明印度“食盐进军”( )
A.促成了印度的民族独立 B.持续时间长且规模较大
C.超出了非暴力斗争范围 D.展现了永不妥协的精神
11.有学者认为,“十月起义”只不过是各种偶然事件的巧合,是历史的误会;十月革命不能被称之为革命,而是布尔什维克搞的阴谋活动,是以贪权的列宁为首的一小撮极端恐怖分子制造的政变。这一观点( )
A.反对用阴谋手段进行权力变更 B.认为十月革命并未带来社会的明显进步
C.强调革命必须等待时机的成熟 D.试图否定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
1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即这些区域的现代化进程即使在同一时代条件下,因长期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心理、习俗的不同,在改革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仍表现出自己的特色。上述观点( )
A.认为现代工业文明并不能模式化 B.反映西方殖民文化善于颠倒黑白
C.是非常典型的“西方文明中心论” D.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审视民族主义
13.1931年,尼加拉瓜反美游击队领导人桑地诺指出:“我们的军队将等待日益临近的世界战争的到来,以便着手发展有利于世界无产阶级的人道计划。”这说明桑地诺( )
A.预感到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B.已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C.具有一定的国际主义思想 D.依靠无产阶级壮大革命力量
14.1921年,毛泽东等一批中国革命志士和流亡中国的朝鲜独立运动者建立“中韩互助社”;摩洛哥里夫人民的独立斗争受到中国人的颂扬,里夫共和国领导人克里姆则提出“让我们同东方国家(中国)联合起来,共同进行决胜的打击”。这说明亚非人民( )
A.意图粉碎旧的世界殖民体系 B.掀起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浪潮
C.在反帝斗争中同呼吸共患难 D.猛烈冲击国际帝国主义势力
15.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过程中,政府没收本国和外国人拥有的大地产,分配给农民。同时设立国家农贷银行帮助农民,并鼓励和扶持农民组织合作农场。这一做法( )
A.说明卡德纳斯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B.有助于取得农民阶级对政权的支持
C.体现了墨西哥走社会主义道路趋向 D.必然会进一步激化社会已有的矛盾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在门罗主义指导下,美国掀起了美洲大陆扩张高潮。在拉美政策实践中,大多数拉美国家已感到“门罗主义是一种自私的政策”。美国单独的力量尚不足以把欧洲势力赶出美洲,反而伤害了拉美国家的情感,拉美各国对美国的不信任感增强,美国便于19世纪80年代接过拉美国家提出的“泛美主义”口号,以“泛美主义”挽回失信的“美洲体系原则”。这一变化是美国对拉美政策理论的一次突破,门罗主义的美洲体系融于泛美主义的泛美体系中更具迷惑性。
——摘编自(美)格雷厄姆·斯图尔特《拉丁美洲与美国》等
材料二 学术界历来对“泛美主义”的解释虽然众说纷纭,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把“泛美主义”与玻利瓦尔提倡的大陆团结思想混为一体,认为前者就是后者的初期阶段,后者是在前者的基拙上发展而来的。美国许多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都以这种观点来掩盖“泛美主义”的侵略本质,给其披上一层迷人的面纱。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美国提倡的“泛美主义”和玻利瓦尔的大陆团结思想以及在此之前拉美国家为了实现这一思想而做出的实际努力根本就不音天渊。
——摘编自王晓德《十九世纪末美国提倡的“泛美主义”剖析》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泛美主义提出的背景并作简要评价。
(2)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解释的主要因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日本开始与非洲建立经贸外交往来,日本政商界就如何开拓非洲市场以及如何在与欧美列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出了一些构想并付诸实施。日本从19世纪末开始通过第三方贸易的形式,与非洲建立经贸外交往来。为了不刺激殖民地政府和宗主国,日本谋划的对非战略主要集中在产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两个方面,尽量回避政治问题;日本驻非机构和团体在殖民地的报刊上刊登广告以宣传日本产品,让非洲社会有更多机会去接触日本,注意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商业信誉,树立日本的良好形象。当时的日本政府虽未提出一套完整的外交战略,但其中的某些思路或可视为冷战后日本对非战略的先声。
——摘编自邹圣婴、张晓刚《19世纪末至二战期间日本的非洲战略及其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末至二战期间日本对非战略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至二战期间日本对非战略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到18世纪,西方殖民者对亚洲各国的侵略主要采取海盗式劫掠、欺诈性贸易、殖民战争和海外移民等手段。从殖民地掠夺来的大量财富运回本国,转化为资本,从事资本主义生产。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欧洲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也迅猛发展,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发展,商品产量和原料需求急剧增加,欧洲列强对亚洲的侵略也随之加紧和扩大。19世纪晚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西方列强进一步加紧对亚洲各国的侵略,传统的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依然使用,但也出现了新的殖民剥削方式。如: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资本输出迅速增加,亚洲的大多数国家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至1899年,英国对外投资的收入就达0.9亿万英镑。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亚洲国家掀起了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起义,如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从而汇集成亚洲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斗争的高潮。19世纪下半叶,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本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的统治有所不满。于是在19世纪末,许多亚洲国家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下层人民群众的起义,也出现了地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如伊朗的君主立宪运动,土耳其新奥斯曼党人领导的立宪运动,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印度的国大党运动。20世纪初,帝国主义争夺亚洲的战争和帝国主义各国侵略亚洲的加强,给亚洲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他们同帝国主义的矛盾急剧激化。在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下,终于爆发了近代亚洲民族解放斗争史上的第三次高潮,从此亚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时期。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沈美华《试论近代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形成相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所体现的共同特征及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远征意大利开始,拿破仑就宣布:意大利的国民们,法国军队是来切断诸君枷锁的!作为“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对于法国占领地区的人们来说,虽说新的思想和制度具有刺激其发展的作用。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对抗法国侵略者。作为一种民族主义的先驱形式,在法军占领的普鲁士所出现的运动就是明显的例证。拿破仑以两面手段占领了欧洲各地,广泛传播了在19世纪高扬的民族主义原型的思想和态度。也正因如此,最终他不得不失败。
——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民族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大大增强。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他们也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在列中、斯大林领导下的共产国际帮助指导下,各国纷纷建立共产主义团体或政党。这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共产党组织在中国、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国陆续建立。
——摘编自余建华《本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背景与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战争在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主义浪潮的特征。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人民士气,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的进程,D项正确;甘地倡导传统的手工业生产,不会加快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甘地的活动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的进程,B项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社会各界的一致支持”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英国政府一方面在印度发展农业及进行相关的改革,另一方面却限制印度的知识分子,不让其参与国家管理,这正是英国政府殖民控制印度的手段,即试图限制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防止印度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从而反抗英国,D项正确;材料没有无产阶级的信息,排除A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于一战后,排除B项;材料中针对的是印度人,即整个印度民族,而不是特指资产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29年,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包括降低田赋、保护关税、废除食盐专卖法等11条要求,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食盐进军”,甘地行动引发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请求。B项正确;甘地未发动土地改革,排除A项;1940年甘地发起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行动,排除C项;1920年甘地发动“土布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材料显示,该声明宣告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的军事等特权,这是一战后埃及通过民族独立斗争迫使英国于1922年作出让步,发表声明承认其独立,所以该声明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B项正确;该声明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而不是19世纪末期,排除A项;该声明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而不是20世纪30年代,排除C项;该声明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而不是20世纪5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学生臂佩‘自由’袖章,深人工厂、码头,了解工人疾苦,走街串巷,进行宣传”可知,印尼通过开办学校,并通过学生向广大民众宣传“自由”“同情被压迫者”“明了对于数百万农民所肩负的责任”,以此唤醒民众,这说明社会教育是唤醒民众的重要工具,B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影响,排除A项;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印尼民族党,与材料“1926年前后”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并没有推翻荷兰殖民者在印尼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振兴印度的经济,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印度圣雄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他认为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由此发起了手纺车运动,A项正确;只有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才能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排除B项;“回到纺车去”属于非暴力不合作的内容之一,排除C项;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的目的是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加强印度人民的团结”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西非出现了一批早期民族主义政治组织”、“保障土著居民权利协会”、“迫使殖民当局废除旨在剥夺非洲人民土地的《公共土地法令》”分析可知,材料中的反殖民斗争带有民族民主革命的特点,因此具有资产阶级的革命的性质,A项正确;材料中的知识分子和商人不属于旧式阶层,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反对殖民者剥夺当地人民的土地,而不是废除土地私有,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武装斗争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尽管在当今的世界战争中保持中立有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做到,我们就决不加入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刚刚经历过二战的尼赫鲁不希望重蹈二战的覆辙,表达了要保持独立自主的意愿,B项正确;印度的宗主国英国不是一直保持孤立的传统,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是1961年,排除C项;1947年两极格局还没有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材料反映出,殖民地有了自己的政权和边界,为中东国家真正的独立自主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原来是殖民地,一战的民族自决原则,削弱了殖民统治,排除A、B两项;中东矛盾的焦点是阿以冲突以及教派纷争,而非独立建国的纷争,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印度“食盐进军”由地方示威游行转化为武装起义,这说明“食盐进军”超出了非暴力斗争范围,C项正确;这一时期印度没有获得独立,排除A项;材料可以体现印度“食盐进军”规模大,但不能体现持续时间长,排除B项;《甘地一欧文协定》是在印、英相互妥协的基础上签订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材料中的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偶然事件的巧合,是历史的误会,并且认为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搞的阴谋,甚至称列宁贪权,这一观点是想要否定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D项正确;这一观点主要是想否定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而不是反对用阴谋手段进行权力变更,排除A项;材料不仅否定了十月革命,而且否定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革命必须等待时机的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可知现代化改革运动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说明现代工业文明并不能模式化,A项正确;材料说明现代化模式发展问题,不能说明西方殖民文化善于颠倒黑白,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西方文明中心论”,排除C项;唯物史观强调的是经济基础的作用,材料属于现代化史观,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桑地诺领导的反美游击队的成员主要是农民,从材料中“日益临近的世界战争”“发展有利于世界无产阶级的人道计划”可以看出,桑地诺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认识到工农联合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国际主义思想,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内容“日益临近的世界战争”的误读,排除A项;B项与桑地诺的思想性质不符,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从材料可知,中朝革命者通过“中韩互助社”加强两国在反对帝国主义国家方面的协调性,这是因为中韩反帝斗争具有共同的目标——日本帝国主义,此外中国人民与里夫人民更是在道义上互相给予支持,这清晰地表达出亚非人民在反帝斗争中同呼吸共患难,C项正确;A、D两项明显夸大了材料内涵,排除AD项;里夫共和国的独立斗争并不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性质,排除B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由卡德纳斯改革的措施可以看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通过分配土地和提供贷款两种方式来支持农业发展,从而有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争取农民阶级对政权的支持,B项正确;卡德纳斯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墨西哥走的不是社会主义道路,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所述内容会缓和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16.(1)背景:19世纪末大多数拉美国家反感门罗主义;泛美主义理论在拉美地区发展;19世纪末美国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任答两点即可)
评价:它是美国对拉美政策理论的一次突破;它适应了美国帝国主义阶段侵略扩张的需要;客观上对已独立的拉美各国免受欧洲再次侵略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任答两点即可)
(2)主要因素:政治立场;时代环境;国家利益;史料利用等。(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的“19世纪40年代,在门罗主义指导下,美国掀起了美洲大陆扩张高潮。在拉美政策实践中,大多数拉美国家已感到‘门罗主义是一种自私的政策’”可以得出,19世纪末大多数拉美国家反感门罗主义;根据材料一中的“美国便于19世纪80年代接过拉美国家提出的‘泛美主义’口号,以‘泛美主义’挽回失信的‘美洲体系原则’”可以得出,泛美主义理论在拉美地区发展;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19世纪末美国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评价:根据材料一中的“这一变化是美国对拉美政策理论的一次突破”可以得出,它是美国对拉美政策理论的一次突破;根据材料一中的“门罗主义的美洲体系融于泛美主义的泛美体系中更具迷惑性”可以得出,它适应了美国帝国主义阶段侵略扩张的需要;根据材料中的“美国单独的力量尚不足以把欧洲势力赶出美洲”、“美国便于19世纪80年代接过拉美国家提出的‘泛美主义’口号,以‘泛美主义’挽回失信的‘美洲体系原则’”并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泛美主义”在客观上对已独立的拉美各国免受欧洲再次侵略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2)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一中的“在门罗主义指导下,美国掀起了美洲大陆扩张高潮”、“在拉美政策实践中,大多数拉美国家已感到‘门罗主义是一种自私的政策’”可以得出,双方所代表的政治立场(阶级利益)、国家利益是不同的;根据材料一中的“19世纪40年代”、“19世纪80年代”信息可以得出时代变迁环境改变影响对历史概念的解释;根据材料二中的“学术界历来对‘泛美主义’的解释虽然众说纷纭”、“一种观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等信息可以得出,史料利用的角度不同等因素都会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17.(1)起步较晚;侧重于获取经济利益(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不轻易介入非洲政治事务;尝试提升日本在非洲的形象。
(2)增强了日本与非洲的经济联系;有助于扩大日本的海外市场,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对二战后日本制定对非战略提供了借鉴。
【详解】(1)根据材料“日本从19世纪末开始通过第三方贸易的形式,与非洲建立经贸外交往来”可得出起步较晚;根据材料“日本谋划的对非战略主要集中在产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两个方面,尽量回避政治问题”可得出侧重于获取经济利益(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和不轻易介入非洲政治事务;根据材料“刊登广告以宣传日本产品……树立日本的良好形象”可得出尝试提升日本在非洲的形象。
(2)根据材料“主要集中在产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两个方面”“让非洲社会有更多机会去接触日本”“其中的某些思路或可视为冷战后日本对非战略的先声”并结合所学从增强经济联系、扩大海外市场、提升日本国际地位以及对战后日本对非战略提供借鉴等方面分析即可。
18.(1)原因:新航路开辟,欧洲国家对亚洲各国的殖民掠夺;机器化大生产严重破坏了亚洲各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与西方列强矛盾逐渐激化;亚洲各国努力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任答两点即可)
(2)共同特征: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步步深入;由农民起义到农民起义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共存再到资产阶级革命;反帝和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基本同时进行。(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有利于促进亚洲国家人民的思想解放;对列强及帝国主义国家进行了沉重的打击;推动了亚洲国家民族、民主解放的进程。但是在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农民和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还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原因:根据“ 16世纪到18世纪,西方殖民者对亚洲各国的侵略主要采取海盗式劫掠、欺诈性贸易、殖民战争和海外移民等手段”可知新航路开辟,欧洲国家对亚洲各国的殖民掠夺;根据“,传统的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依然使用,但也出现了新的殖民剥削方式”及所学知识可知机器化大生产严重破坏了亚洲各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根据“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本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的统治有所不满”可知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与西方列强矛盾逐渐激化;根据“许多亚洲国家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下层人民群众的起义,也出现了地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可知亚洲各国努力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
(2)共同特征:在亚洲伊朗、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体现了规模较大;根据“19世纪中期,亚洲国家掀起了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起义”及所学知识可知持续时间较长;根据“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伊朗的君主立宪运动,土耳其新奥斯曼党人领导的立宪运动,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印度的国大党运动可知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过程中”步步深入,由农民起义到农民起义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共存再到资产阶级革命;根据“从而汇集成亚洲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斗争的高潮”和反帝和“开始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的统治有所不满”可知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基本同时进行。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在民族解放运动过程中推动了民族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促进亚洲国家人民的思想解放;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取得一定成果,对列强及帝国主义国家进行了沉重的打击;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极大推动了亚洲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了亚洲国家民族、民主解放的进程。
在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中领导阶级经历了农民阶级到资产阶级的变化,但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还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
19.(1)作用:传播了民主自由等启蒙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催生了近代民族主义形成);有利于欧洲各民族国家的建立;也为近代民族主义走向民族沙文主义,加剧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2)特征:受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统治;得到苏俄政府和共产国际的援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详解】(1)作用:据材料“……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并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民主自由等启蒙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据材料“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对抗法国侵略者”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催生了近代民族主义形成);据材料“拿破仑以两面手段占领了欧洲各地,广泛传播了在19世纪高扬的民族主义原型的思想和态度”并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欧洲各民族国家的建立;也为近代民族主义走向民族沙文主义,加剧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2)特征:据材料“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他们也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并结合所学可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民族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大大增强”并结合所学可知,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统治;据材料“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共产国际帮助指导下,各国纷纷建立共产主义团体或政党”并结合所学可知,得到苏俄政府和共产国际的援助;据材料“这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共产党组织在中国、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国陆续建立。”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