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前16天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看看去年考了什么(下面6个小题中有2个不正确,请在题后用“正确”或“错误”判定,并改正过来)1、(2013安徽)设△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若b+c=2a,3sin A=5sin B,则角C=.21·cn·jy·com2、(2013山东)将函数y=sin(2x +)的图像沿x轴向左平移 个单位后,得到一个偶函数的图像,则的一个可能取值为? ( )www.21-cn-jy.com 3、(2013湖南 )在锐角△ABC中,角A,B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若2asin B=b,则角A等于。 ( )www-2-1-cnjy-com4、(2013福建 )如图1-4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在BC边上,AD⊥AC,sin∠BAC=,AB=3,AD=3,则BD的长为.5、(2013浙江 )在△ABC中,∠C=90°,M是BC的中点.若sin∠BAM=,则sin∠BAC=.2-1-c-n-j-y6、(2013全国卷I)设当x=θ时,函数f(x)=sin x-2cos x取得最大值,则cos θ=-.( ) 21*cnjy*com再熟悉熟悉这些知识1、三角恒等变换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如下:(1)角的变换:在三角化简,求值,证明中,表达式中往往出现较多的相异角,可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补,互余的关系,运用角的变换,沟通条件与结论中角的差异,使问题获解,对角的变形如:【来源:21·世纪·教育·网】①是的二倍;是的二倍;是的二倍;是的二倍;是的二倍;是的二倍;是的二倍。【来源:21cnj*y.co*m】②;③;④;⑤;等等(2)函数名称变换:三角变形中,常常需要变函数名称为同名函数。如在三角函数中正余弦是基础,通常化切、割为弦,变异名为同名。【出处:21教育名师】(3)常数代换:在三角函数运算,求值,证明中,有时需要将常数转化为三角函数值,例如常数“1”的代换变形有:【版权所有:21教育】 (4)幂的变换:降幂是三角变换时常用方法,对次数较高的三角函数式,一般采用降幂处理的方法。常用降幂公式有:;。降幂并非绝对,有时需要升幂,如对无理式常用升幂化为有理式,常用升幂公式有: ;;21·世纪*教育网(5)公式变形:三角公式是变换的依据,应熟练掌握三角公式的顺用,逆用及变形应用。 如:① ;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其中或 ;)⑧ ; ;2、对于由三角函数图象求的解析式的问题:即确定;:可由得到,在图象中,相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间的距离为周期的;相邻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零点间的距离为周期的。:可运用得到,其中为最大值左侧和原点最近的第一个零点的横坐标。3、函数的最大值是A,最小值是-A,周期是,频率是,相位是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 ,点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21*cnjy*com4、与三角有关的值域与最值问题(运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如:(1)配方法(转化为同名同角函数的二次三项式),如:求函数的值域。(2)降幂(转化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形式),如: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3)解不等式(等号一边化成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形式,利用正余弦的有界性解不等式),如:求函数的值域。(4)数形结合(联想到解析几何中圆与椭圆的参数方程),如:求函数的值域。(5)判别式法(运用万能公式,构造成关于(可设为)的以为参数的二次函数), 如:求函数的值域。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6)换元法:如:设,求函数的最值。 注意:熟悉之间的换算,在具体运用中还要注意、的符号问题:(可借助单位圆)(7)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如:设,求函数的最小值。(8)分类讨论(对含参数的三角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需要对参数进行讨论),如:设,(1)用表示的最大值;(2)当时,求的值。(9)基本不等式法:如:求函数的最大值。5、特殊函数的周期:(1), ;(2),;(3)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为非零常数,则的最小正周期是 的最小正周期是 ;的最小正周期是。(4)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两个函数与的最小正周期的最小公倍数。 如:求的最小正周期。6、三角形中常用的结论:(1)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边角之间的不等式关系:(3);;(4) ;;(5) ; ;(6);;(7)正、余弦定理 ;;。读读高考评分细则(2013四川17.)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2cos2 cos B-sin (A-B)sin B+cos(A+C)=-.2·1·c·n·j·y(1)求cos A的值;(2)若a=4 ,b=5,求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阅卷现场规范解答解:(1)由2cos2cos B-sin(A-B)sin B+cos(A+C)=-,得[cos(A-B)+1]cosB-sin(A-B)sinB-cosB=-,即cos(A-B)cosB-sin(A-B)sinB=-,则cos(A-B+B)=-,即cos A=-.(2)由cos A=-,0由正弦定理,有=,所以sinB==.由题意知a>b,则A>B,故B=.根据余弦定理,有(4 )2=52+c2-2×5c×,解得c=1或c=-7(舍去),故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为||cosB=.失分原因与防范措施失分原因:1、不注意在三角形中角的范围;2、余弦定理应用不熟练。防范措施:1、掌握三角形性质,大角对大边及角的范围;2、熟练正余弦定理应用。3.正确 [解析] 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 Asin B=sin B,又sin B≠0,所以可得sin A=,又A为锐角,故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4、正确 [解析] 设∠BAD=θ,则∠BAC=θ+,sinθ+= ,所以cos θ= ,△ABD中,由余弦定理得BD==.21教育网5、错误 [解析] 设△ABC的三边长为a,b,c,tan∠BAM=.而tan∠BAM=tan(∠BAC-∠CAM)====,则 =1+?-2+2=0?-2=0,故=?sin∠BAC====.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