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教学设计,通过视频、讨论、探究、学生发言、独立反思、教师或学生总结等手段、方式,打造高质量课堂,深化和内化学生认知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是非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完成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词:改革开放、改革精神、创新精神、制度优势、是非观、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学情及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已经对改革开放有所了解,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加之对进博会、一带一路,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服贸会等热点新闻的了解,出国旅游、购物、留学等社会生活,因此,学习和实践的难度不大。改革开放的进程识记类问题较多较杂,改革开放的意义和结论浅显易懂,但大篇幅记忆的内容较多。所以,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厘清知识,帮助学生抓大放小,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帮助学生寻找记忆方法,同时,深化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培养学科素养,践行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教材及课程标准分析《伟大的改革开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第一框题。教材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从第二课开始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本课承接前一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继而讲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下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自然过渡作用。因此,本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教学内容设计题目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之伟大的改革开放》 第5课时学习 目标 1.政治认同:坚定道路自信,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形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2.科学精神: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弘扬改革精神、科学精神;深化对改革的认识 3.法治意识:增强法治意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公共参与: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重点 和 难点 改革开放的原因 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的结论及启示学习 疑问 请学生填写,便于教师了解学习动态学习 建议 重基础、抓主干 独立思考,深化认识探究方法及手段 三步领学案与多媒体的高效融合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相关 知识点 回顾 主要历史时间节点及大事件 厘清历史时间轴,确定答题范围,提高答题针对性导入新课 播放经经典红歌《春天到故事》视频 通过视频,抓取“1979”和“1992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渗透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进行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究新课 探究新课 探究新课 探究新课 探 究 点 一 资料:改革开放的进程(播放邓小平南方谈话视频) 任务1:独立思考、快速作答,改革和开放的关系是什么?改革开放的原因是什么? 任务2:独立绘制改革开放进程图。(要求:抓大放小,层次分明,抓住主要时间节点) 任务3: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区分《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任务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能力,并为日后回到原因类问题奠定基础,此处学生具备基本思路即可,稍后可同改革开放的意义联系起来,在日后教学中不断深化对原因类问题的认识和熟练程度 任务2通过视频,感性认识改革开放的进程;通过独立绘制改革开放进程图,同时教师加以引导,厘清“开启新时期”、“进入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三个时间段,并抓住重要时间节点 任务3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区分《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区分党、人大、政府等政治主体探 究 点 二 资料:改革开放的意义(播放纪录片《伟大的改革开放》视频) 任务1:小组合作探究改革开放的意义 任务2:小组委托中心发言人总结 通过视频、合作探究、中心发言人独立发言,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发自肺腑地认同改革,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同时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集体主义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进行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 例 解 析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倡导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认识。 针对本框重点和考点、进行非选择题材料、思路、答案的认知和能力训练独立反思 1、你是否认同改革开放? 2、通过本课的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1、独立反思问题1的设置给部分处于叛逆期思想较为极端的学生以反思空间,既正视了学生存在和提出的问题,问题设置又不尖锐化,此处没有必要快速扭转学生观念,否则适得其反,即使口服心也不服,如有必要,可以设置一堂辩论课,让学生在辩论中成长,在辩论中培养自身正确的是非观,同时,教师自身也进行自我教育,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2、独立反思问题2,问题不设限,引导学生树立发散性思维,同时深化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 考 研 究 高 考 研 究 2022山东卷 19. 真理的力量。 ◆铸魂培根。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用实践观点赋予了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新内涵……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中,点燃了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激活了中国人民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并使之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圆。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迸发出强大活力。 (1)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守正创新。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国古代经典《中庸》,讲的是顺应大本达道、尽心勉力笃行方能化育成事。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了工作的方法论:“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 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再次为我们未来干事创业指明了方法路径,要求我们“致广大而尽精微”。 (2)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 ◆继往开来。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参考答案】(1)①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达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丰富和发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坚定文化自信。 (2)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意识,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干事创业要“致广大”,有远大的目标规划; ②部分影响整体,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尽精微”,把远大的目标规划落实落细,积微成著;要统筹兼顾“致广大”和“尽精微”,把远大的目标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 (3)参考示例:对中国人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国家发展巨变的雄壮交响,也是人民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它书写在消除绝对贫困的人间奇迹里,书写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书写在不断增多的蓝天、不断延伸的绿道、不断改善的居住环境里,书写在让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的不变追求里。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还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面前是喷薄而出的曙光! 1、面向新教材、新高考,给学生 方向指引 2、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理”、“铸魂培根”、“家国天下”、“守正创新”、“建党精神”、“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大局意识”等等,直接点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堂小结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同时鼓舞斗志,发挥先进的文化的推动作用课后 练习 层 次 一 辨 析 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 2.改革开放是对过去的彻底否定。( ) 3.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4.“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确立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 通过较低难度的辨析题,引导学生区分基础知识层 次 二 选 择 题 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某校高一年级围绕改革开放进行了资料收集和整理,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 1978年1980年1992年2013年A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B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C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开放海南,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D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设立经济特区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A.A B.B C.C D.D 通过较高难度的图表题,引导学生区分基础知识的同时,把握图表类问题的一般解析方法层 次 三 选 择 题 下图漫画《乡村变迁》,是我国改革开放44年来人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缩影。下列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我国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②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③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并取得了辉煌成绩 ④我国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通过漫画类题型,引导学生解析此类问题,同时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课 后 作 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走过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实践发展,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作业内容为本课探究问题及高考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形式是高考比较新颖的考查形式“短评”,打造高效课堂,及时内化和深化所学知识教学反思 时间所限,学生探究仍不深刻,可以利用调查研究、报告文学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化认识; 教育和教学都是连续的过程,教室有形,教育无形;教室有限,教育无限,应该继续引导学生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既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又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