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件(共23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件(共23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艾青
1.了解作者及本诗的创作背景,感受现代自由体诗的特点。
2.赏析诗中大量的叙述和描写以及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其对情感抒发的作用。【重点】
3.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的深层意蕴,体会大堰河这一形象的意义。【难点】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其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等,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艾青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他的诗将深沉与奔放、雄伟与细腻、抒情与哲理、朴实与绮丽融为一体,为我国新诗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代表性作品除了这首诗之外,还有《手推车》《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1915年。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8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学习绘画,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
写作背景
艾青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
据说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
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
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
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
题目解说
艾青的保姆大堰河,是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人,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大叶荷”称呼她,浙江金华方言中,“大堰河”与“大叶荷”谐音,因此,把她叫成“大堰河”。
大堰河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从邻近村招赘,又生了两个孩子。那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除了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知识链接
自由诗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种主要形式。它运用现代白话写作,不拘泥于外在的韵律和音节等,诗体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段、行和字数都不固定。郭沫若创作的《女神》,是中国自由诗走向独立的代表诗集。
自由诗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的显著影响,如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风对郭沫若等人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印度泰戈尔等诗人的诗情也为不少人所接受。
自由诗在抗战时期因艾青、田间等人的提倡,得到极大的发展。艾青关于诗的散文美的主张,使自由诗的存在进一步得到了理论的支持。
自由体诗
阅读任务:
①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②梳理结构层次
③体会诗歌在诗体形式和词句运用上的特点?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加颜色的字注音。
团箕( ) 檐头( ) 瓦菲( ) 冰屑 ( )
青苔( ) 荆棘 ( ) 火钵 ( ) 忸怩 ( )
叱骂( ) 麦糟 ( ) 牌匾 ( ) 悉索 ( )
碾过( ) 咒语 ( ) 虱子 ( ) 戛然( )
2.词语释义。
瓦菲:
忸怩:
天伦之乐:
叱骂:
①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yán
fēi
xiè
tái


niǔ ní
chì
zāo
biǎn

niǎn
zhòu
shī
jiá
这里指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有羞愧、踌躇,犹豫、退缩不前、局缩不伸貌、犹辗转之意。
天伦指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叱责叫骂。
③梳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和与我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大堰河勤劳、善良、悲苦的一生。
第三部分(9—11节)大堰河死后的凄凉以及家人的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对大堰河以及劳动人民的讴歌与赞美。
诗歌特点
1.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
2.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全诗不押韵,但多节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节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
②本诗在诗体形式和词句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二 分析文本内容 体会人物形象
1.通读全诗,诗中哪些情节或细节刻画了大堰河的形象……
2.诗人为什么要刻画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3、11-13节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
思考:
第1~2节 这是_ _____的大堰河
第3~8节 这是 _________________ 的大堰河
第9~11节 这是_________的大堰河
身世悲苦
淳朴善良、深爱乳儿
命运悲惨
形象总结
总结:这是一位勤劳 、善良、仁厚、慈爱的农村妇女形象,
同时抒发了作者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
答:紫色代表着高贵,“紫色的灵魂”,热切地赞颂了大堰河高贵美好的心灵。诗人把对大堰河的爱升华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爱,本节诗中深情地写道:“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现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
中心思想
本诗是一首自传性抒情诗。
诗人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塑造了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和淳朴的形象,写出了当时农民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
表现了对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的同情与关注,表达了对黑暗的旧世界的痛恨。
大堰河
我的保姆
引起回忆--
大堰河生前
大堰河死后
直接赞美--
叙事
介绍我与大堰河的关系 
家务繁重,疼爱乳儿
含泪别离,贫富对比
生活勤俭,宽厚善良
爱儿好梦,美丽心灵
死后凄苦,一生悲凉
殡葬之薄,悲惨写照
家人遭遇,悲剧命运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抒情
(追怀痛悼)
(眷恋感激)
(同情诅咒)
(赞颂讴歌)
对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赞美
审美培养
艾青是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写下了《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歌名篇,被誉为“人民诗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赢得尊重,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人民放歌, 应是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主题解读
三 分析文本内容 体会艺术手法
朗读全诗,分析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抒发自己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注意总结手法作用关键词】
思考:
①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第1、2节中,作者反复使用“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这句话,起到了一唱三叹的作用,增强抒情效果。
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第4节中,8个句子形成排比,具体铺叙了大堰河繁重的家务劳动细节,歌颂她任劳任怨的品格,排比与反复的结合,又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充分表现出她对乳儿无私的爱。第7节中,诗人连用六个“她含着笑”,构成排比。一方面表现了大堰河为了生计勤奋劳苦的生活境况,另一方面表现了大堰河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里用整齐的形式、鲜明的节奏、酣畅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对大堰河乃至大堰河般的劳动人民的歌颂与赞美。形式整齐,更能抒发情感。
艺术手法总结:
③叙事成分与细节描写融为一体。诗的感染力来自真切而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比如,在第4节中,连用“在你……之后”句子所写其实就是多个生活细节。铺叙了大堰河极度的贫穷和繁重的劳作,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时时处处给他以温暖和爱抚。在第7节中,诗里反复铺排“她含着笑”不停歇地劳动,一方面突出了她勤劳、宽厚、善良、乐观的品格,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自己的家付出的艰辛,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在第8节中,诗人通过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真切地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感情:年节里,她为乳儿忙着切冬米的糖;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显眼的位置上;她情不自禁地逢人便夸赞自己的乳儿;她甚至还做了-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乳儿得到了幸福她也得到了幸福。这几个感人的细节描写反映出大堰河像爱她自己的亲儿子一样爱着她的乳儿,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艺术手法总结:
④对比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揭示了黑暗社会的不合理;对比“我”在自己家里的忸怩不安与在大堰河家里所受的爱抚,清楚地显示出诗人感情的亲疏之别;对比大堰河美丽的梦境与凄惨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劳与死后的凄苦悲凉,大大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有助于突出诗歌的主旨。
⑤呼告的手法:在最后一节中,作者用呼告的手法,直接抒发了对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的爱戴之情,是全诗感情发展的高潮,照应了题目,总结了全诗。
艺术手法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