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劳动精神”主题素材备战高考(热点人物素材+时文精粹+模拟题+标杆范文)【一、主题阐释】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提到,把劳动教育纳入大中下学必修课程,并提出了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中央主要领导指出:“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劳动教育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从中央到部门不断强调劳动教育,是在直面一个社会问题——现在的孩子,体力劳动太少了。青少年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少家长怕孩子累着、耽误学习,将劳动排除在对孩子的教育之外。其实,适当的劳动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反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让他们学会劳动技能、增长生活见识,还能强健体魄磨练意志,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素质教育工程。孩子们能在劳动中体会到付出的价值和收获的喜悦,体会到挥洒汗水的快乐。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在培养吃苦精神。现在的生活好了,不少年轻人不愿到一线去,说到底,就是怕吃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精神缺钙,而劳动是成才过程中应当补充的营养。劳动教育并不是简单教人干活,其深层次目的是人格的培养,锻造不惧劳累的精神和坚持不懈、有始有终的毅力。这恰恰是很多成功人士具备的优秀品质。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劳动创造,虽然劳动的形式不同、领域不同,但吃苦耐劳、努力勤奋都是一样的。劳动教育该怎么做?在家里,哪怕平时让孩子们洗洗衣服、刷刷碗筷、拖拖地、倒倒垃圾,也是一种很好的劳动教育;在学校,就要有条件地创造一些体力劳动项目,防止智育替代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形成对劳动的真情实感和正确认识。如此,孩子们定会受益匪浅。劳动教育和体育、美育一样,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必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劳动教育的一般作用,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学以致用”。而且,劳动教育也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紧密相关,密不可分。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价值观,就是“德育”;让孩子们思考劳动的原理与奥秘,改进与提升劳动效率时,劳动教育就成为智育;劳动教育可达到强健体魄、增强体能的作用时,劳动教育就是体育;当我们引导孩子们发挥聪明才智去设计关于劳动的美的成果时,劳动教育就是美育。这意味着,劳动教育不是独立、孤立的,而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劳动教育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高度重视,那在具体的操作中,就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应该有更加深入的思考,让劳动教育既有“劳动”又有“教育”,而这,才应该是劳动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二、新时代劳模代表素材】(1)许振超,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经理。感动中国获奖人物。30多年来,许振超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中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模范地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近年来,他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填补了这一技术的国际空白,年节约资金3000万元以上,噪音和尾气污染降低近零。他是一位学习型、创新型、充分掌握现代技能的新时期优秀产业工人。他爱岗敬业,不仅自己大胆进行技术创新,练就了高强的本领,还带出了一支“技术精、作风硬、效率高”的优秀团队,创造出世界一流的工作效率,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2)2016年初春,上海痛失两位文化老人。一位是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周小燕,一位是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两位老人先后离世,其间仅相距12天。他们深耕于自己的领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这当中,有一种叫做工匠精神的文化遗产,更是两位老人共同留给我们的珍宝。周小燕在60多年的声乐教育生涯里培养了一批艺术名家。她对学生一贯标准高、要求严,把认真和敬业看得尤其重要。她上课从来不受时间限制,即使是在耄耋之年,学校和家人严格控制课时,她仍偷偷约学生加课,把自己的时间排满。在贺友直60多年的绘画生涯中,身体力行的也是专注二字。即使连环画市场衰微,一幅画挣不了多少稿费,他仍踏踏实实地画,极其认真地对待每一根线描。他自称“画匠”,这么说并不是贬低自己,而是要求自己像工匠那样,专注、专业、执着。有人以为艺术靠的是天赋,有才情便可自由肆意,不需反复磨砺。论才气,周小燕和贺友直在各自领域中都算得上是天分极高的人,但他们却如此执着于对技艺的反复雕琢,日日勤恳埋首于技艺的磨砺完善,为什么?因为,单凭灵感、才气,可以一时绚烂,却难以成就真正可以传承的艺术。(3)巨晓林:铁路小巨人 高中学历的巨晓林刚到工地,看着铁路电气化专业技术知识的图纸犹如“天书”,心里直发怵。他暗下决心要在这个行业闯出名堂,上班跟着师傅学,下班追着师傅问,记下70多本、130多万字的笔记,经过30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累计创新施工方法,给公司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巨晓林还写出了10万字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书稿,填补了我国铁路接触网施工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成为铁路施工一线技术工人的学习“宝典”。晓林语录:①干工作,你不但要用心记事,还要有想法,要发挥你的智慧才能。②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只要勤学苦练,掌握知识和技能,农民工也 能有所作为。(4)许振超:金牌工人 他立足本职工作,多次带领团队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振超效率”享誉世界航运界;他发扬“工匠精神”自学成才,成了响当当的“桥吊专家”;他把港口当家,发扬“主人翁精神”,创造了 “一钩准”“一钩清”“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多项绝活,成为技术顶呱呱的“许大拿”,让“振超精神”名扬四海,令世人赞叹。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一集装箱装卸大国,他功不可没。振超语录:①是时代催着我学,催着我进步;也是时代成就了我,成就了我们港口工人。②千难万难,不能说难。饿死不弯腰,冻死迎风站,人不能没有傲骨,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5)胡双钱:航空手艺人 1980年,从小就喜欢飞机的胡双钱进入当时的上海飞机制造厂,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国人在民用航空领域的第一次尝试——运10飞机研制和首飞。那一刻他强烈感受到“造飞机是一件很神圣的事”。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运10项目下马了,这聚集了各路中国航空制造精英的工厂转眼间冷清了下来,争抢飞机技师的公司专车竟开到了工厂门口,面对私营企业老板开出优越工资,胡双钱谢绝了。选择留下后,胡双钱与同事一起陆续参与了中美合作组装麦道飞机和波音、空客飞机零部件的转包生产,并抓住这些机遇练就了技术上的过硬本领。20多年后,当我国启动ARJ21新支线飞机和大型客机研制项目后,胡双钱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双钱语录:①勤奋刻苦为我赢得尊严,技艺精湛让我收获荣誉,我为自己是一名航空技术工 人而感到自豪。②自身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零件加工,而是制造关系到千千万万乘客生命安全的航空产品。平时工作中,每每想到此,就必然会严格要求自己,像珍爱自己生命一样对待产品质量。(6)王顺友:马班邮路 20年来,他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杂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正是因为他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没有丢失过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100%,为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感动中国》2005年十大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邮政“马班邮路”忠诚信使。顺友语录①我要继续走好邮路走到走不动为止。②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7)吴登云:白衣圣人 1963年,吴登云从江苏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自愿到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工作了40年,退休了还舍不得走。他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深入到牧区巡诊和防疫,受到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被誉为“白衣圣人”、“马背医生”。他还精心培养少数民族医务骨干,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迅速成长起来,他用行动书写了一个好医生为民爱民的美丽人生。2009年,吴登云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登云语录①自己受一点累,献出一点血、一点皮,换来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我觉得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情。②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就是要对患者抱有强烈的同情心,就是要像白求恩那样,对病人满腔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8)刘双燕:贫困群众的亲闺女 她连续三届驻村扶贫,8年芳华献给了脱贫攻坚。朱集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脱贫任务特别重,她鼓励村民创业发展养殖业,联系专家指导技术,协调与大型肉鸭基地签订销售合同,通过”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好收入。短短几年时间,朱集村由一个深度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安徽的省级美丽中心村。村民们对她的称呼,由最初的刘书记、双燕,变为“闺女”。(9)孙泽洲:九天揽星人 孙泽洲长期致力于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研究和工程实践。他在月球环绕、软着陆及巡视探测器系统设计领域、测控通信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果。圆满地完成了我国首次绕月探测任务、首次月面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任务,以及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任务,为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泽洲语录:①怀揣梦想,脚踏实地追求自己的梦想。②不管什么样的困难,总是有办法来解决,只是解决的办法是简单还是复杂,所经历的时间是短还是长,但只要有信心,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三、核心报刊素材积累】《人民日报: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梦想属于每一个人,广大劳动群众要敢想敢干、敢于追梦。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倡导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在新征程上,大力弘扬劳动精神,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我们就一定能以劳动托起中国梦,以奋斗成就新光荣。《人民日报评论员: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广大劳模铸就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充分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举例】进入新时代以来,“铁路小巨人”巨晓林、“桥吊状元”竺士杰、“金牌焊工”高凤林、“禁区勇士”胡洪炜、“当代愚公”黄大发、“深海钳工第一人”管延安、“大眼睛天使”陈贞、“贫困群众的亲闺女”刘双燕、“九天揽星人”孙泽洲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尊重劳模、关爱劳模,贯彻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完善劳模政策,提升劳模地位,落实劳模待遇,推动更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竞相涌现。★【举例】新中国成立后,“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蒋筑英、“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响应党的号召,带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蓝领专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窦铁成、“新时期铁人”王启明、“新时代雷锋”徐虎、“知识工人”邓建军、“马班邮路”王顺友、“白衣圣人”吴登云、“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带动群众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人民日报:将“三农”问题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无论是从收入上看,还是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看,城乡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从投资看,农村生产经营、乡村建设、民生福祉都需要大量的投资;从消费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住房、医疗、教育、养老、耐用消费品等都将是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三农”要当好扩大内需、畅通循环的“推进器”。★在防风险、守底线、保安全大局中,“三农”要当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压舱石”。★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重点抓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的工作。要进一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促进乡村宜居宜业,需要进一步做好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工作,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需要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统筹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需要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特别是要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充分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用改革红利推动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四、时文选粹】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勤于创造勇于奋斗(1)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中央主要领导强调,“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勤于创造、勇于奋斗,更好发挥主力军作用,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2)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靠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3)中央主要领导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的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州大地上,人们深刻体会到,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前进道路上,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都要发扬光大劳动精神。(4)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保障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不断提升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支持和激励广大劳动群众在新时代更好建功立业。(5)现在,党和国家事业空间很大,只要有志气有闯劲,每一个劳动者都可以在宽广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面对这样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机会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时代,广大劳动群众一定要倍加珍惜、倍加努力。梦想属于每一个人,广大劳动群众要敢想敢干、敢于追梦。任何一名劳动者,无论从事的劳动技术含量如何,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够造就闪光的人生。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倡导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6)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在新征程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劳动精神,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我们就一定能以劳动托起中国梦,以奋斗成就新光荣。【五、模拟试题和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无奋斗,不青春!习近平青年说已经成为值得青年一代记取的“金句”。1.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2.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3.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4.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5.要敢于做(时代)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读了上面的这些“金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范文:岁月可回眸,青春需奋斗(标题采用对偶句式,引人注目。紧扣材料中的“金句”: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点题,不但结构上提挈全文,奠定文章的基调,而且让读者充分、准确地把握题意。)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美好的岁月应当做一些美好的事情,而不是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不要让遗憾伴随我们的整个青春,甚至一生。(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引用“金句”,提出观点。) 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金曲歌王萧敬腾在娱乐圈的发展,可谓是顺风顺水。在他巨大的成功背后,是15岁开始学习爵士鼓每天坚持苦练10个小时;是16岁已是台北知名爵士鼓鼓手却还在努力地学习着钢琴、吉他、萨克斯和声乐;是17岁还是学生的他为了获得登台演唱的机会,放学后四处赶场奔波到深夜。正是他在音乐上的不断学习积淀和不懈努力坚持,2013年他拿下了第24届金曲奖国语歌王。这是奋斗的青春馈赠给他的礼物。(援引名言、典例,形成事实论据,证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选择奋斗也就选择了收获。) 去年夏天,我报考一中,不幸落榜。我开始反思过去的近十年里我的所作所为——那是一段在青春的叛逆里迷茫的岁月。在二中的这一年里,我才真真切切感受到奋斗的重要性。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既然不甘于现实,那我选择迎头赶上,只要时间还来得及,只要努力奋斗,青春岁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现身说法,不拘于细枝末节,强调感悟收获,肯定青春奋斗的意义。) 无热血,不少年;无奋斗,不青春! 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句话:你哭过最惨的一天一定成长了不少吧。我想是的,正因为经历过中考惨痛的失败,我懂得了所有的事情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才能有始有终,得到最美的结局。所以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不能一步错,步步错。当然,最怕的不是犯错,而是你改正时发现早已错过了最佳期限。 每个人的青春是公平的。无论你的青春是虚度光阴,碌碌无为;还是轰轰烈烈,辉煌一世。青春只有一次,错过了,也就失去了。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怎能不好好珍惜?青春岁月里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把它作为青春的支点,不懈奋斗,才能在人生的长河中一次次击起耀眼的浪花。(此三段展开评论,由自身感悟到对青春意义的思考,以小见大,渐见深度。) 我们的青年时代,应该是充满激情的时代,千万不要在青春岁月里因怠惰而失败。新时代已经来临,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在如此美好的新时代里更应该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艰苦奋斗。用我们奋斗的激情去感染同胞,用我们的成功来强盛国家。相信未来引领新时代的我们前途似锦!相信走在伟大复兴路上的青春中国大道其光!(末段小结升华,呼应前文,并将个人奋斗的意义与国家民族的兴旺联系起来。凸显了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