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圆柱与圆锥》单元的课时内容《圆锥的体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圆锥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具体运用。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全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之间的本质联系、提高几何体知识掌握水平,为学习初中几何打下基础,同时提高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含有曲面围成的最基本的立体图形。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四、说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重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本课以谈话法、实验法为主,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知识是直观几何。小学生学习几何知识不是严格的论证,而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根据课题的特点,主要采取让学生做实验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1、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桌子上的圆柱体,指出它的底面和高。回答:(1)已知底面积和高怎样求它的体积?(2)已知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又怎样求它的体积?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迁移规律,从求圆柱体积的思路、方法中得到启示,领悟出求圆锥体积的方法。2、让学生自己找出圆锥体,指出它的底面和高。同时引出课题:圆锥的体积板块二、探究新知1、(1)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想:圆锥的体积也能转化成学过的体积来计算吗?转化成哪种形体最合适?(2)教学圆锥体积公式首先,学生带着如下三个问题自学课文,(电脑出示):1)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2)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是什么意思?3)得出了什么结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其次,学生操作实验,先让学生比较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再让学生做在圆锥中装满沙土往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倒和在圆柱中装满沙土往等底等高的圆锥中倒的实验,得出倒三次正好倒满。使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1/3,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 3倍。第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 1/3Sh。第四、让学生做在小圆锥里装满沙土往大圆柱中倒的实验,得出倒三次不能倒满。再次强调,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才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第五、师生小结: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2、教学应用体积公式计算体积①基本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 25平方分米,高是 9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行间巡视、指导,做完后集体订正)。②变式练习。只列式不计算。将上题中的已知条件:“底面积是 25平方分米”,依次改为“半径是 3分米”、“直径是 6分米”、“周长是 12.56厘米”引导学生想:要求体积,先要求什么?③小结:要求圆锥的体积,不论已知条件如何改变,都必须先求出底面积。求圆锥的体积,不但不能忘记乘以 1/3,还要注意单位统一。板块三、教学应用体积公式计算体积:1、教学例1(出示例1课件).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学生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全班尝试练习。)这题采取“放”方法,让学生尝试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求知。2、巩固练习(多媒体出示)(1)、基本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行间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2、)变式练习。只列式不计算。将上题中的已知条件:“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依次改为“半径是3分米”、“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引导学生想:要求体积,先要求什么?(3)、小结:要求圆锥的体积,不论已知条件如何改变,都必须先求出底面积。求圆锥的体积,不但不能忘记乘1/3,还要注意单位统一。 3、教学例2(出示例2)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保留整千克)学生读题、想: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须先求什么?(先分组讨论,再尝试练习,个别板演,然后集体评讲。)3、教学例 3(出示例 3)例 3: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测得底面直径是 4米,高是 1.2米。这堆沙子大约有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学生读题、想:要求这堆沙子大约有多少立方米,必须先求什么(先分组讨论,再尝试练习,个别板演,然后集体评讲。)通过这道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4、操作练习。让学生把实验用的沙子堆成圆锥形沙堆,合作测量计算出它的体积,这道题就地取材,给了学生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动手动脑,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板块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懂得的问题?并在课后从生活中找一个圆锥形物体,想办法计算出它的体积。这样结尾,激发了学生到生活中继续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七、说板书设计根据六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圆锥的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 1/3Sh。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为了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为主,帮助为辅,我进行了尝试。从教学内容方面,本部分知识适合采取这种方式:有操作的情境,有活动的空间。从学生方面,学生的求知欲较强,活动能力与小学相比有大的提高,他们能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情感方面来看,他们喜欢合作交流的方式。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