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星座教材解读《认识星座》一课是教科版(2017年)科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第三单元《宇宙》中的第4课。本课是涉及星座内容的第一个课时,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开展对星座的学习和认识。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初步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利用星座找方向,第四部分认识夏季星空,第五部分利用活动观星盘观星。本课主要对前两部分开展教学。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星座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们对于星座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占星学,能说出与十二星座有关的星座名,甚至在一部分学生的认知里,星座只有占星学上的这十二个星座。也有对天文感兴趣的学生了解其他星座的名称,并且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称。但是对于星座的含义及特征,可能会知之甚少。如何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将是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本课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教学过程聚焦、探索、研讨、拓展《认识星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星座中的恒星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远近不同,如果从宇宙中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也不同。(二)科学探究目标能用3DOne软件观察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三)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3DOne软件制作星座模型,理解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教学难点:通过建模软件制作北斗七星模型,理解观察角度不同,图形也不同。三、教学用具磁扣、星空软件、3DOne软件、3D打印北斗七星模型、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一)聚焦1.展示星空软件2.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3.揭示课题:认识星座(板书)【设计意图】利用星空软件展示星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门见山引出要探究的主题。(二)探索1.了解大熊座和北斗七星(1)认识大熊座(2)观察北斗七星的形状(3)请学生在黑板上用磁扣摆出北斗七星【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看和摆,感受到北斗七星从地球上看上去位于同一个平面上。2.建立北斗七星模型(1)提问观察北斗七星的方法,引出电脑建模(2)给出坐标和数据,小组讨论建模方法(3)视频学习用电脑建模的方法①打开3DOne软件; ②调整方向盘到“上”这个方位③找到基本实体中的球体④点击球体,把球体放置在任意位置 ⑤点击球体旁边的数字,调节小球半径至5,按回车键⑥修改小球坐标数据后,点击确定(4)展示学生建构的北斗七星模型3.观察“太空”中的北斗七星学习用电脑观察星座模型的方法①点击方向盘上的“前”,使我们观察的角度是前方; 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北斗七星模型,并记录在实验单上;观察星座模型实验记录表观察角度 观察到的北斗七星的形状角度1角度2角度3角度4我们的发现③把鼠标放在方向盘的附近,点击右边的小三角形转换角度并记录。学生小组观察,发现:从不同的的角度观察北斗七星,形状不同,它们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设计意图】利用建模软件,清晰直观的从“太空”视角去观察北斗七星,感受到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北斗七星,图形也不同,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意识。4.观察北斗七星的3D模型(1)展示3D打印出来的北斗七星实物模型(2)观察描述北斗七星在太空中的分布情况【设计意图】观察模型实物,切实的感受到看似在同一平面的星星,其实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不同,而且空间立体的,增强学生的空间感和想象力。(三)研讨1.总结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北斗七星模型,图形不同,我们从地球上观察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角度。北斗七星是由立体的,远近不同的恒星所组成。2.概括星座是由远近不同、没有关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组成的视觉图像。【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总结出北斗七星恒星之间位置关系。以小见大,简要概括星座中的恒星之间的位置关系。(四)拓展 对比古今观察和记录的北斗七星。【设计意图】感受古人的智慧,同时体会到科技的进步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物体,培养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