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4.12《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 传统节日中的“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上册4.12《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 传统节日中的“家” 教案

资源简介

传统节日中的“家”
学情分析
一、对“家庭”主题的学情分析
低年级已经接触过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了。它是以家庭生活情景下的儿童健康和安全教育。这仅在于指导儿童如何在家庭中安全地生活和成长。三年级对于”家庭“的学习由具体变为抽象,情感也在逐步扩大和加深。首先学生要体会和理解父母,对父母表达关爱;其次从小家视角扩到大家庭上,教学目标从核心家庭发展转移,要了解家庭称呼,了解家史,进一步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的关系。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唤醒学生对家庭传统的热爱,建立家庭关系的和谐纽带,是需要学生重点感悟的。
二、对“传统文化“主题的学情分析
二年级时,学生学习了“传统游戏”,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接触。本课以节日中的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从儿童喜闻乐见的春节着手,缩小了时空差距,调取了儿童对传统节日的生活经验,重点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里传递出的家庭和睦,家人团圆的观念,初步形成”家文化“的认同感。
三、基于学生年龄与个性特点,家庭的概念是具体而又抽象的。关于家庭的社会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是熟悉而陌生的。熟悉是因为就是日常生活里的事,陌生在于情感的共鸣与唤醒,观念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多倾向于活动。用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家庭生活,感受家的美好。
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关注生活——反思生活—超越生活 。在新课程标准(2022版)对学生学习家庭生活提出了以下要求:
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②践行家庭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关心家庭,做家庭的好成员;
③主动参与家庭事务,分担家庭责任。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课文的编排思路,及三年级的学情,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家的概念。
2.在传统节日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观念。
3.学会关爱家人,关心自己的家庭,传承家庭美德。
教学重难点
一、家庭视角的转变
家对于学生,是再熟悉不过了,但局限于对家的原始朴素情感,对父母的依赖和关注上。目前学生多生活在核心家庭中,对大家庭和家族的生活经验较缺乏。对”家文化“停留在似懂非懂的阶段,很能提升到作为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观念,这是重难点。那么在教学时,本课的指向也不单单在于”感受、体会“等评价纬度,也要回归到”明理导行“上。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学会感恩、学会传承家庭美德。
二、传统文化与当下的脱节
传统文化教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包括了传统节日里的习俗和意义。要到达此目的,难就难在传统文化观念与当下儿童生活的脱节。因此在在传递传统文化观念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和情感意识,鉴于以家为主题,可以在设计上凸显出学生真实的家庭生活,要求家长也参与其中,到达教学的预期效果。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发布线上问卷: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和春节回老家情况调查
2.选择一道有特色的年夜菜,画一画,做一做
3.围绕元宵节和重阳节开展项目学习
第一组元宵节:制作灯笼,猜字谜,与家人一起做元宵
第二组重阳节:孝敬老人,走访敬老院
一、导入
1.师:孩子们,你最期盼过哪个传统节日呀?【发布课前线上问卷结果】大家看,最多人选的是:“春节”。
2.师:让我们跟随视频走进春节的氛围中。
播放“春节习俗介绍”
3.师: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的什么时候呢?为什么呢?
【运用希沃班级优化大师,实时发送点评】
4.师:是啊,在除夕夜要和我们亲爱的家人吃上一顿年夜饭,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习俗了。
二、春节里的“家”
板块一:年夜饭,忆家人
同学们,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快把相应的人邀请到你家里去。
准备好抢答,我选一位同学上来完成。
【一键开启学生智慧平板,选择答题-抢答环节】【制作趣味分类课堂活动】
1.师:大家发现了吗?她邀请的都是?家人。我们也可以邀请老师同学。但年夜饭对中国人来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它叫年羹饭,又叫团圆饭。通常是与家人团聚,与我们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团聚。板贴:家人
2.师:那大家看看,他们这的年夜饭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是的,人非常多。在我们中国许多村子都是同一个姓氏,他们组成了一个大家族。比如张家村,李家村。到了除夕这天,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会参加这场盛大的年夜饭。由此小家汇成了大家,大家就形成了国家。
3.师:大家爱吃年夜饭吗?为什么呢?
除了解馋,这大概是我们全年中吃得最长的一顿饭。在辞旧迎新的这天,年夜饭是非常有讲究的。我们来看看陈睿宸和他妈妈在这天是怎样准备的?【播放自制教学短视频】
4.师:你家的年夜饭还会吃什么呢?说一说它包含着什么寓意?请把你家的菜品拍照上传。
【运用希沃易课堂,选择拍照上传,学生运用平板拍照上传作业】
随机抽取展示学生作品【运用希易课堂点评】
5.师:孩子们,你们说的太好了。快运用平板投票选出你心中最吉祥如意的年夜菜。【学生线上投票】其实年夜饭里的每一道菜十分吉利和喜庆,比起吃什么,更重要的是有好兆头,这也代表了人们对于家庭的美好祝愿。(板贴:美好)
6.师:年夜饭在吃法上也很讲究。同学们,我们走进年夜饭里去闯关。判断以下行为对不对,说出理由。
【打开易课堂APP,点击答题-判断题-选择答案-收卷】
年夜饭流传下的礼仪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在家庭生活中要尊老爱幼,主动关爱家人,我们就是一个互敬互爱的大集体。板贴:互爱
板块二:压岁钱,爱家人
辞旧迎新,家人们会互相表达美好的祝愿,因此拜年也成了习俗。今年你最想对谁发送祝福,表达感谢呢?试着小组内演一演。
1.师:你们说的真好。拜完年,就要发红包了。快领取你的新年红包【运用希沃课件制作新年红包,抽取红包】
2.师:红包又称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希望晚辈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因此包压岁钱。其实也是体现了长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板块三:回老家,共团圆
无论是吃年夜饭还是拜年,没有比家人团聚在一起更开心的了。过年是家庭一年当中最隆重的一次团聚,这种团聚使一家人更有凝聚力。因此不管离家多远,我们一定要回家团圆。板贴:团圆
出示班级同学老家统计表
1.师:通过调查发现:我们班70%的同学老家都在外地。有的同学老家远在河南河北等地。只剩两个多月,一年一度的春节马上就来了,你们会回老家过年吗?
2.师:先听听慧慧回老家的故事。【播放录制的语音】那你回老家途中也跟慧慧一样辛苦吗?
追问:既然回一趟老家这么辛苦,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回老家过年呢?
3.师:无论身在何处,我们总会想家。每到春节前夕中国大地上就会发生一次大迁徙。在外打工的农民,还是异地求学的孩子或者异地工作定居的人们,他们都像离巢的鸟儿,要飞回巢穴,围绕在父母和孩子身边! 我们来听听他们回家的故事
4.师: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起,为了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我们积极相应就地过年。我们班有位孩子,她的妈妈就长年在外地上班,而今年春节,她的妈妈能否回家团聚,我们一起来帮她连线。【手机投投屏-与家长远程连线】
视频连线中……
5.师:疫情只暂缓了我们归家的脚步,但回家团圆的热情,对家人的思念却从来不曾减退。因为我们注重家庭,对家有着深深的眷恋。
三、传统节日里的“家”
团圆不止于春节,在我们悠久的文化里,提到团圆就不得不想到中秋节。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接触过学习过中秋节了。
1.师:谁为我们介绍下中秋节的时间和习俗呢?
2.师:中秋节月圆,人团圆。当离家的人们不能回家团圆时,这个节日就充满了思念。自古以来,中秋节涌现出了许多咏月思亲,期盼团圆的诗句。你知道哪些呢?又体会到了什么?
3.师:中秋节不单期盼团圆,更是游子们对家的思念与牵挂之情。板贴:思念
4.师:还有许多传统节日都与家有关。课前我们根据兴趣进行了分组,开展了传统节日中的“家”的项目学习。现在轮到你们来展示成果了。
四、我心里的“家”
有人说家是一盏灯给我们带来光明;有人说家是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孩子们,你觉得家在你心里是什么呢?说一说。
预设:家是一张柔软的床,可以让我舒舒服服的放松;
预设:家就像一轮太阳,永远照亮着我们,让我们觉得很温暖。
1.师:是啊,有人说家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最动人的词。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家的记忆永远难忘,家的温暖永远长存。(板贴:温暖)
课后作业
我们中华民族注重家庭由来已久,每一个的传统节日就是一份对家的向往。不同的节日也赋予了家不同的涵义。课后,请大家继续开展和完成传统节日中与家有关的项目学习,看看你在清明节、端午节中感受到了怎样的“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