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2.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2.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教材解读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的最后一课,本课聚焦消费过程中的浪费现象,从食物浪费出手引导学生了解食物浪费的危害并反思日常生活中其他浪费现象,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各种浪费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同时渗透我国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分两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针对餐桌上的浪费现象引导学生正视自己和他人的浪费现象,探究浪费的本质、认识浪费食物的严重后果,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做到节约粮食、拒绝浪费。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知道浪费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并不能准确地认识到浪费带来的后果,没有真正意识到如果每个人都浪费一点点,在日积月累下,在我国甚至全世界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会造成资源的破坏,会给社会、环境、甚至地球带来严重的影响以及巨大的危害。因此,在本课教学前,我通过问卷星、人人通平台等载体对学生浪费粮食的情况进行调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生活实际的浪费现象,再通过steam教学、信息技术等手段带领学生探究浪费的本质,通过国内外粮食情况对比,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引导学生从自身反思,让学生明白节约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并能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合作探究知道餐桌上的浪费有哪些,了解浪费的本质以及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二)体会“光盘行动”的重大意义,树立尊重劳动者成果的意识,并将“光盘行动”践行在生活中。
(三)学会避免餐桌浪费的技巧,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浪费、反对浪费,避免浪费。
教学难点: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造成的危害,自己和家人都能将“光盘行动”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
课前通过人人通平台、问卷星等平台调查学生关于就餐的粮食浪费现象,了解学生目前的粮食浪费现象。
二、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孩子们观看校园电视台记者采访的视频,看到这样的现象你有怎样的感受?(手机提前录制学生采访视频)
上课前老师通过调查,发现咱们班也有一些浪费粮食的现象,看来今天的学习刻不容缓,让我们一起学习《餐桌上的浪费》(体现学习本课的必要性)。
2.板书课题:餐桌上的浪费
三、活动体验,明理导行 活动一:发现生活中的浪费
1.听故事《食物的哭诉》。
夜深人静了,学校不起眼的食堂角落却发出了一阵阵哭诉声,我们一起去看看。(希沃制作卡通视频、学生用平板观看视频)
(1)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些被抛弃的食物,你的心情会怎样?
(2)你想对这些孩子们说些什么?
(3)小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板书:勤俭节约)
【设计意图:从学校食堂里的浪费故事开始探究,以拟人化的表达方式说明知识或者解释道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而引导儿童初步思考浪费的行为。】
2.小组活动:议一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看见过、经历过哪些浪费现象?
活动前,请学生代表为全班解读“温馨提示”,随后学生讨论5分钟(希沃计时器计时)。
(学生在讨论时,教师用平板实时录像,对比各小组之间的讨论实况;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己将讨论结果通过平板
拍照上传,教师用教师平板及时反馈学生讨论实况。)
(1)在餐厅、在家里……你还看到过哪些浪费现象?
(2)小结:浪费有多种表现:把不爱吃的食物扔掉是浪费;盛多了饭吃不掉是浪费;点菜太多而吃不完是浪费;边吃边玩,随意把饭菜掉在地上是浪费……(运用希沃蒙层、克隆技术,板书:容易忽视)
3.这些浪费看着不起眼,但是很容易被我们忽视,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来算一笔账,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笔和纸。
猜一猜:50克大米有多少?
称一称:你认为50克大米多还是少?(准备学生弹力秤,请小助手上台称量50克大米。)
算一算:(解锁学生平板,涉及较复杂计算时学生自由用平板进行计算)
(1)如果每个同学一天浪费 50 克大米,40个同学一天共浪费多少大米 一年365天共浪费多少
(2)如果全校有 3000个学生,一年将浪费多少大米
(3)一个学生一个月大约吃9000克大米,如果能把这些被浪费的粮食积攒起来,可以够多少学生吃一个月
(4)说一说: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你还会浪费粮食吗?
(5)小结:孩子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浪费日积月累起来就是巨大的浪费。(板书:浪费惊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实现了STEM教育的跨学科性,将数学测量、数学计算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中,孩子们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种技术手段,感受到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浪费,积累起来其实是很多的。】
活动二:探究粮食浪费的本质
1.观看视频《一粒米的旅程》,感受劳动者的艰辛。
(提前用希沃准备视频,学生集体观看视频)
(1)说一说:一粒米从种子到我们的饭桌上都经历了哪些过程,这期间有多少劳动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2)想一想:浪费一粒米的同时还浪费了什么?
(3)小结:是啊,倒掉饭菜,我们浪费的不单是粮食。粮食从播种——插秧——施肥——除草——打谷——晾晒——脱粒——做饭,需要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更别提这中间需要的机器设备等。每一粒粮食都凝结着成百上千劳动者的汗水,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让学生感受一粒米成长的不容易,引导儿童理解粮食浪费表面的背后还连带着很多的浪费。比如: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继而通过教师小结,倡导学生尊重劳动成果,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阅读47页相关链接,交流感受(平板截图分发给学生,学生用平板自由阅读)
(1)说一说,粮食浪费还会导致什么后果?
(2)小结:节约食物,拒绝浪费,既能减轻农业对环境的压力,也能节约食品生产所需的资源,意义重大。(板书:危害巨大)
3.画面呈现,配乐旁白(提前准备相关音乐嵌入希沃)
(1)出示非洲饥饿儿童的画面。
在我们身边浪费现象随处可见,但在地球的另一端却还有人正在遭受饥饿。据统计,每年有13亿吨的粮食被浪费,全球还有6.9亿人正在挨饿。
(2)配乐旁白:
和谐可怜的孩子们他们搅拌着泥浆做成充饥的“饼干”,只为填饱自己的肚子。这是等待救济的非洲儿童、这个孩子瘦的可以直接清晰地数出他的肋骨、这是骨瘦如柴的一只小手、这幅作品的名称叫《饥饿的苏丹》照片上是一个苏丹女童,她正在前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趴倒在地上。而就在不远处,蹲着一只硕大的秃鹰,正贪婪地盯着地上那个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即将到口的“美餐”......
(3)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总结,进一步明确“节约”的重大意义。】
联合国发布的报告声明世界上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挨饿,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平均每3.6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饥饿。节约粮食是习惯更是美德。大家都从自身做起,为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作出自己的努力。
活动三:共建餐桌上的文明
1.今昔对比,学习榜样
思考:我们国家是否面临饥饿?出示今昔对比照片,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引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请学生讲讲袁隆平爷爷的故事,及时进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有了杂交水稻是否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呢?(来看看我们的大朋友习近平爷爷是怎么说的——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习爷爷是怎么做的?出示图片及文字信息(截图分发到学生平板,学生自由阅读。)
2.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作为少先队员怎样做才能避免餐桌上的浪费呢?
(1)从2013年起,全国掀起了一股“光盘行动”的热潮。
什么是“光盘行动”呢?为什么要鼓励“光盘行动”?(出示学生光盘图片)
出示课前的问卷星调查结果,反馈本班同学落实光盘行动的具体情况。(板书:光盘行动)
(2)节约粮食有妙招,怎样践行“光盘行动”,做到不浪费粮食?(男生女生轮流朗读)
(3)小结:节约粮食是习惯,更是美德,大家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共建文明餐桌,做出自己的努力。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阅读、讨论中真正理解“光盘行动”的含义,并树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正确观念。】
3.明理辨析,拒绝浪费(通过平板发布4个题目,学生通过平板进行答题,教师展示学生作答情况及百分比)
(1)观察图1,想一想:小女孩的做法对吗?如果你遇到这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2)小结:做饭之前先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样既参与了劳动又吃到了自己喜欢吃的菜,简直是一举两得。
(3)观察图2:说一说,我的做法对吗?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做?
(4)小结:看来爱面子成了我们节约粮食最大的障碍。
【设计意图:呈现2个图文实例,让孩子们学会如何避免餐桌浪费,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关注生活,并帮助儿童解决真实的困惑和障碍,避免教育的空洞。】
四、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光盘行动,完成课后实践表格;再通过人人通、问卷星等手段收集学生的作业情况,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课后总结及反馈。
在不同场所就餐时,你有哪些避免浪费的表现呢?请填写相应序号。
①就餐时不挑食、不偏食
②不浪费粮食,如有特殊情況,可在用餐前将吃不掉的饭菜分给有需要的同学
③吃多少盛多少,践行“光盘行动”
④点菜适量、不摆阔气
⑤吃不完的打包
⑥规劝他人进行“光盘行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