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材解读《中华民族一家亲》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由两课构成《我们神圣的土地》、《中华民族一家亲》,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是基于上一课在认识上的一种提升,共有三个话题“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相互尊重 守望相助”,在内容上,首先呈现了我国的性质——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引用了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少数民族在全国省级行政区划中的分布做了归纳和总结,在“相关链接”中呈现了宪法对于民族团结的相关规定等等,强调了各民族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名族的知识,明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关系,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各个民族之间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学情分析课前设计学情调研表,根据学情调研表的具体分析发现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汉族、少数民族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并且大都能够说出几种少数民族,有的学生曾见过几个少数民族同胞,但对于身边的同学、老师却很少去探寻,大部分的学生对民族的了解来源于书本,在生活中他们极少去关注。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分布及民族关系的了解很有限。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教学目标1.通过现场调查和数据的呈现,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通过历史和当代的典型事例,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3.通过身边的问题辨析,培养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课堂的梳理,了解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关系;2.通过学生活动的开展,把握了“一家亲”的真正内涵;教学难点: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中华民族一家亲有所作为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魅力视频导入: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如果有一句话最能表达我们的爱国心那一定是——厉害了,我的国!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华民族用不同语言来表达炙热的爱国心。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五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学习。二、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1.现场随机调查:我们来做个现场调查——请班上少数民族的孩子起立(我叫……是……族,我叫黄抗抗,我是汉族。)2.孩子们,别班的孩子也做了调查(出示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通过实地调查我们了解了身边少数民族同学和老师的分布情况,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饼状图来看看中华民族人口的分布情况(出示饼状图)3.了解民族分布:通过饼状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中国约有13.7亿人口,汉族占比91.1%,少数民族占比8.9%,汉族和少数民族一起统称为中华民族)。4.民族知识大挑战:关于中华民族你知道哪些知识呢?刚刚我们在进行的挑战,不仅知道很多的民族知识,同时也在进行着民族的交流,关于中华民族你还知道些什么呢?过渡:中华民族一家亲,孩子们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1300多年前的唐代,来认识一条传奇的古道。(播放视频)三、明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关系1.观看茶马古达相关视频,提问:通过这个视频你知道了什么?反馈:是啊,我们聚焦到这条路的名字,我们有好茶,少数民族有好马,这不仅是一条商贸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之脉。在延续千年的时空中,它促进并见证了中华民族一家亲。2.学生说新闻:习近平走访少数民族相关新闻。反馈:“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这是习爷爷一直以来的心愿。习爷爷多次到民族地区调研,察民情,访民生,暖民心。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国北疆、西南边陲,镜头定格了一幕幕他与少数民族群众在一起的温情瞬间。(意义:习爷爷身体力行促进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3.观看青藏线修建时相关视频,提问: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修建青藏?反馈:这条“天路”促进了汉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还稳定了边防。四、培养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1.回顾砂小汉藏手拉手活动2018年就有一群来自雪域高原的少先队员,搭乘着青藏铁路来到了我们的砂小校园,开展了“湘藏少年手拉手 民族团结心连心”的活动,我们之间建立深厚的情谊,这份情谊一直在延续(语音连线)。2.依据这次活动情境,对两个校园案例辨析辨一辨:他们这么做对吗?为什么?说一说:促进民族一家请我们可以做些什么?3.案例补充(根据课堂时间灵活处理)海原县郑旗乡撒堡村回族妇女马志英,不顾病痛,以顽强的的毅力和母爱,12年来先后救助抚养了186名回汉贫困女童,被称为”回族妈妈“。同心妇女马兢花不离不弃,抚养了汉族弃婴”小风雪“11年。五、总结升华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民族知识、明白了民族一家亲的关系、树立了民族一家亲的意识。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有很多话想说,请你拿起便写下你最想说的一句话。(配乐:我和我的祖国)中华民族一家亲,有你有我情意浓,我们56个民族就是要像石榴籽一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