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日照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 (含解析)

资源简介

山东省日照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
一、单选题
1.(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使用如图所示装置。下列说法或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试管口略向上倾斜,利于管口冷凝水回流 B.导管伸入试管较长,便于气体导出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
2.(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1:8
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D.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
3.(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区分下列物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D.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腈纶线
4.(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缺锌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能补锌
B.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硬水泡沫少,软水泡沫多
C.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钾化肥,分别取少量,加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D.如果遇到火灾,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5.(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
B.a玻璃管中的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尖嘴口,开启活塞,木条燃烧更旺
D.a、b两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是8∶1
二、填空题
6.(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下图,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甲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乙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判断物质乙是指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KNO3(填写“蒸发溶剂”或“冷却结晶”)。
(3)6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NO3和K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 ℃,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KNO3_____ KCl(填写“>”“=”或“<”)。
(4)如图所示,2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填写字母标号)。
①冰块 ②生石灰固体 ③硝酸铵固体 ④干冰 ⑤浓硫酸 ⑥氢氧化钠固体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5)60 ℃时,将45g KCl固体溶解于100 g水中,降温至20 ℃,析出晶体的质量是______。
7.(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里有密度为1.84g/cm3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欲用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9.2%的稀硫酸196g,然后用这种稀硫酸除去铁锈。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98%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mL,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mL。(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cm3)
(2)配制过程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有_____(填仪器名称)。
(3)实验时,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_____溶液。
(4)经测定,配制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9.2%,其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填字母)。
①所用98%浓硫酸在实验桌上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②稀释前,用蒸馏水润洗配制稀硫酸的烧杯
③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④把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
⑤量取浓硫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 D.②④
(5)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用稀硫酸除去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8.(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已知KCl、Na2SO4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填字母,下同)。
A.t=27℃(或t=61℃)时,KCl与Na2SO4的溶解度相等
B.t<27℃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KCl≤NaSO
C.27℃D.t=27℃时,将不饱和KCl溶液变成其饱和溶液,可用加溶质的方法
(2)现有40℃时K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只含两种溶质,且均饱和),若要得到纯净的Na2SO4晶体,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
A.降温到10℃,过滤
B.降温到27℃,过滤
C.升温到61℃,趁热过滤
D.蒸发适量水后,恢复到40℃,过滤
(3)如图所示,试管内是61℃时KC1或Na2SO4的饱和溶液,若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物质X,会观察到试管内有固体析出,则试管内溶液中的溶质与X的组合可能是下表中的____。
选项 A B C D
试管内溶液中的溶质 KCl KCl Na2SO4 Na2SO4
物质X NH4NO3 CaO NaCl 浓硫酸
(4)40℃时,将Na2SO4的饱和溶液148g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Na2SO4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g。
9.(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如表是KNO3和NH4Cl分别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根据数据,绘制二者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a点为曲线的交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标号)。A.二者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曲线M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
C.a点对应的温度在30℃与40℃之间
D.a点对应的溶解度在37.2g与41.4g之间
(2)60℃时,处于c点的KNO3溶液 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欲将处于c点的KNO3溶液转变为b点,可以采取 _____(填“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措施。
(3)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H4Cl,应采用 _____(填“蒸发溶剂”或“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KNO3。
(4)若不改变溶剂的质量,将60℃时的155.2g饱和NH4Cl溶液降温至10℃,能析出NH4Cl晶体的质量为 _____g。
三、简答题
10.(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用絮凝剂的名称是______,常用吸附剂的名称是______。
(2)二氧化氯(ClO2)是净水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工业上制备ClO2的一种方法是2NaClO3+4HCl=2NaCl+2C1O2+Cl2↑+2H2O,此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共有____种。
(3)自来水进用户前,需进行检测化验。用pH试纸测定自来水的酸碱度,其操作方法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_________________,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自来水的pH。
(4)在实验室里,电解水的实验可证明水的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电解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产生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四、推断题
11.(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A和F是含有两种相同元素的固体,A为红棕色,F为黑色。C和E是含有两种相同元素的气体。B和D是固体单质,D能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反应生成D和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2)C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_______。
(3)在实验室里,做D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入一些水,目是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五、流程题
12.(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现有含杂质氯化镁的氯化钾,欲除去杂质,配制氯化钾溶液,操作流程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过滤。有关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写字母标号)。
A 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留有气泡
B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C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 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3)蒸发。把液体倒入蒸发皿,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
(4)天平调零。如图所示,先把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如果指针静止时偏向右侧,则应该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往_____旋动(填写“左”或“右”)。
(5)配制溶液。称量氯化钾固体的质量和量取水的体积时,天平示数(单位:克)和量筒读数(单位:毫升)分别如图所示,则所配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3)
六、实验题
13.(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在实验室里,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填写字母标号,下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用混合过氧化氢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为了便于控制反应,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3)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上述装置中,能用于收集甲烷的是________。
(4)选用上述装置并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节约药品。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__________。
14.(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实验室欲用H2O2溶液制备氧气,并进行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和MnO2制备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下列发生装置(如图1)最合适的是 _____(填标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2)已知:用H2O2制取氧气时,也可用铂丝代替MnO2作催化剂。如图2中甲装置可通过铂丝的上下移动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制备过程中体系内压强过大,则安全管中的现象是 _____,此时应将铂丝抽离过氧化氢溶液,使反应停止。
(3)用图2中乙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15.(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某同学欲用NaOH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100g,用于制作“叶脉书签”。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实验,除下列仪器外,还须用到的仪器(如图1)名称是 _____。
(2)该同学称量NaOH固体质量之前,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称量时,他把烧杯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天平平衡后,砝码的总和是40g,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_____g。
(3)该同学用100mL量筒量取实验所用的蒸馏水,读数视线如图3所示,量筒中水的实际体积为 _____mL;若其他操作均正确,该同学所配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填“>”“<”或“=”)10%。(水的密度为1g/cm3)
(4)NaOH溶液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会变质生成Na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实验室里用于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是 _____(填“带磨口玻璃塞的广口瓶”或“带橡胶塞的细口瓶”)。
(5)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 _____溶液。
七、计算题
16.(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某化工产品的成分是氯化钾和氢氧化钾的固体混合物。20℃时,在实验室里,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该固体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然后再向锥形瓶中加入氯化铜溶液,振荡,充分反应后过滤,称量沉淀的质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甲 乙 丙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20 20 30
加入氯化铜溶液的质量/g 100 89.8 89.8
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g 9.8 m 9.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m的数值为____;_____同学所做的实验中,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
(2)恰好完全反应时,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17.(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已知某种钾肥是K2CO3和KCl的混合物,为测定二者的质量比,在烧杯里放入一定质量的该钾肥样品,加入适量水,完全溶解后,再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9%的KCl溶液,并生成10g白色沉淀。
请计算:
(1)该钾肥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
(2)该钾肥样品中K2CO3与KCl的质量比(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导管伸入试管较长,粉末状固体易堵塞管,气体不易导出,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氧气的密度较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常采用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A
【分析】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M出生成的是氧气,N出生成的是氢气。
【详解】A、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M、N两导管口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质量比为8:1,故错误;
B、蒸馏水不能导电,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正确;
C、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M导管口处产生的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故正确;
D、N处生成的是氢气,所以N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故正确。
故选:A。
3.C
【详解】A.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可用水区分,正确。
B.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少的是硬水。正确。
C. 氯化铵固体和硝酸铵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共热或研磨均会放出氨气,无法区分。错误。
D. 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腈纶线,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腈纶灼烧有特殊气味,可以区分。正确。
故选:C。
4.A
【详解】A、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说法错误;
B、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硬水产生泡沫少,软水产生泡沫多,说法正确;
C、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钾化肥,分别取少量,加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铵,因为硫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说法正确;
D、着火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并在高处,所以室内着火被困时,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说法正确。
故选:A。
5.D
【详解】A.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加,导电性增强,故正确;
B.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氢气是正极产生的氧气体积的两倍,由图知a玻璃管中的气体是b玻璃管中气体的大约两倍,所以a管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故正确;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尖嘴口,开启活塞,木条燃烧更旺,因为b管内产生的是氧气,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故正确;
D.因为a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两者的质量比为1:8,故错误。故选D。
6. KCl 冷却结晶 > B 11g (或11.0 g,漏写单位不得分)
【详解】(1)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物质乙是指KCl;
(2)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则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3)6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NO3和K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 ℃,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KNO3>KCl,因为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降温析出晶体更多;
(4)2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所以加入物质后烧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则能使水温升高的有:生石灰固体和水反应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是溶于水放热。故选B;
(5)60 ℃时,将45g KCl固体溶解于100 g水中,降温至20 ℃,此时KCl的溶解度为34g,析出晶体的质量是45g-34g=11g。
7.(1) 10 177.6
(2)长颈漏斗
(3)NaHCO3##碳酸氢钠
(4)C
(5)
【解析】(1)
利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设需要98%浓硫酸的体积为x,则有: 1.84g/mL×x×98%=196g×9.2%,解得x=10mL,需要水的质量为196g-1.84g/mL×10mL=177.6g,故需加水的体积为;
(2)
配该溶液过程中需使用的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试剂瓶,不需要长颈漏斗;
(3)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溅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以防灼伤皮肤;
(4)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若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则量取出的浓硫酸中硫酸质量偏小,因此配制出来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将偏小:
②烧杯若先用蒸馏水润洗,将导致水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将导致水的质量偏小,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若有水溅出,将导致水的质量偏小,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⑤量取浓硫酸的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凹液面最低处在刻度线之上,溶质偏多,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选C。
(5)
氧化铁可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1)B
(2)C
(3)AD
(4)52
【解析】(1)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7℃或t=61℃时,KCl与Na2SO4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温度低于27℃时,溶解度恒有KCl>Na2SO4,故两者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KCl> Na2SO4,故B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7℃D、t=27℃时,可通过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方法将不饱和KCl溶液变成其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2)
A、降温到10℃时,KCl、Na2SO4均有大量晶体析出,故A错误;
B、将40℃下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7℃时, KC1,Na2SO4均有大量晶体析出,故B错误;
C、将40℃下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1℃时,KCl溶解度升高,Na2SO4溶解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
D、蒸发适量水的过程中,溶剂减少,有溶质KC1、Na2SO4析出,故D错误;
故选C;
(3)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钾溶解度降低,有固体析出,故A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钾溶解度升高,故B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热效应,试管内无固体析出,故C错误;
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t>61℃时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有固体析出,故D正确;
故选AD;
(4)
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则有,解得x=52g,需加入水的质量为52g。
9.(1)C
(2) 不饱和 增加溶质
(3)降温结晶
(4)21.9
【分析】由表格中溶解度变化趋势可知,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氯化铵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小,故图中M是硝酸钾,N是氯化铵。
【详解】(1)A、由图可知,两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M是硝酸钾,B正确,不符合题意;
C、a点两物质溶解度相等,表中,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故交点的范围应在20℃到30℃之间,C错误,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a点应该在氯化铵20℃和30℃溶解度之间,a点对应溶解度在37.2g与41.4g之间,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点在硝酸钾溶解度曲线以下,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
将处于c点的KNO3溶液转变为b点,是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60℃转化为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都可以,故填:增加溶质;
(3)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与氯化铵分离可选择降温结晶的方法将硝酸钾结晶出来与氯化铵分离,故填:降温结晶;
(4)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5.2g,60℃时155.2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是由100g水和55.2g氯化铵组成的,降温到10℃,最多溶解33.3g氯化铵,析出晶体质量为55.2g-33.3g=21.9g,故填:21.9。
10.(1) 明矾 活性炭
(2)4
(3)用玻璃棒燕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
(4) 2H2O2H2↑+O2↑ O2
【解析】(1)
净水过程中,常用明矾作絮凝剂,用于吸附沉降水中悬浮颗粒;常用活性炭作吸附剂,用于吸附去除水中色素和异味;
(2)
该反应中,氯酸钠中氯呈+5价,盐酸和氯化钠中氯呈-1价,二氧化氯中氯呈+4价,氯气中氯呈0价,氯元素的化合价共有4种;
(3)
测定pH时,应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藏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pH;
(4)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产生氧气,其化学式为:O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产生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11. 置换反应 蓝色 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详解】A和F是含有两种相同元素的固体,A为红棕色,F为黑色,A与B反应、A与C反应均能得到D和E,B和D是固体单质,D能与稀盐酸反应,D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则A为氧化铁,D为铁,E为二氧化碳,F为四氧化三铁,B、C为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C和E是含有两种相同元素的气体,则C为一氧化碳,B为碳;代入验证正确;
(1)A和B反应生成D和E,高温条件下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2)C是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
(3)在实验室里,做D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溅,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入一些水,目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点燃条件下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2. MgCl2 + 2KOH =Mg (OH)2↓+ 2KCl A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左 18%
【详解】(1)氢氧化钾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为MgCl2 + 2KOH =Mg (OH)2↓+ 2KCl,故填:MgCl2 + 2KOH =Mg (OH)2↓+ 2KCl。
(2)A、为加快过滤速度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A错。
B、使液体沿烧杯内壁缓缓下流,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B正确。
C、为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C正确。
D、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内壁间隙流下,D正确。
故选:A。
(3)蒸发把液体倒入蒸发皿,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填: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天平调零,先把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如果指针静止时偏向右侧,说明右侧重,则应该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往左旋动,故填:左。
(5)由图可知氯化钾质量10g+5g+3g=18g,水质量82mL×1g/cm3=82g,质量分数,故填:18%。
13. BD AC 催化作用 BD E、F 抽拉(或提起)粗铜丝,使小布袋与液体脱离接触
【详解】(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BD,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用混合过氧化氢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液体混合不需加热型,为了便于控制反应,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AC,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3)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属于固体混合加热型,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BD,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上述装置中,能用于收集甲烷的是 E、F。
(4)选用上述装置并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节约药品。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抽拉(或提起)粗铜丝,使小布袋与液体脱离接触。
【点睛】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4.(1) B
(2)液面上升
(3)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详解】(1)与长颈漏斗相比,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控制滴加液体的速度来控制反应速率,采用H2O2溶液和MnO2制备氧气,应控制滴加过氧化氢的速率,因此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反应物,应加入到分液漏斗中,A中在分液漏斗中加水,使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直接接触,无法控制过氧化氢的滴加速率,故选择装置B;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变大,过氧化氢溶液被压入安全管中,可观察到安全管中的液面上升;
(3)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1)玻璃棒
(2)37.3
(3) 91 <
(4) 带橡胶塞的细口瓶
(5)硼酸(合理即可)
【详解】(1)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及所需仪器为:计算、称量(托盘天平、药匙)、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溶解(烧杯、玻璃棒)、装瓶贴标签,故还需玻璃棒;
(2)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称量时,他把烧杯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故烧杯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40g-2.7g=37.3g;
(3)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量筒中水的实际体积为91mL;
该同学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液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10%;
(4)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且氢氧化钠属于液体,故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使用带磨口玻璃塞的广口瓶,应使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
(5)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酸碱中和。
16.(1) 9.8 乙
(2)解:设乙中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反应的氢氧化钾的质量为y
y=11.2g
x=14.9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7%。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3.7%。
【解析】(1)
甲、乙对比,甲比乙多加了氯化铜溶液:乙、丙对比,丙比乙多加了固体样品;甲、丙中生成的沉淀质量相等,说明多加的氯化铜或固体样品均未反应生成沉淀,可证明乙中固体样品与加入的氯化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可知m=9.8g;
(2)
利用乙组数据计算,过程见答案。
17.(1)解:设碳酸钾的质量为x,氯化钾的质量为y,
氯化钾的总质量是,生成的氯化钾是14.9g,所以原有的氯化钾的质量为14.9g
所以钾元素的质量为:;
(2)碳酸钾的质量是13.8g,原有的氯化钾的质量为:14.9g,所以质量比为:138:149。
答:该钾肥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15.6g。该钾肥样品中K2CO3与KCl的质量比为138:149。
【详解】(1)见答案;
(2)见答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