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提纲学习,能知道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及其原因
2.通过对课本的研读,能说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要求及意义,能分析出国家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3.能运用本节课知识探讨如何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公平,提高科学认识问题的水平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分析出国家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难点:能说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
学法指导:
1.根据本节自学提纲,温故而知新导入进入本节课学习。
2.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总结
3.分小组组讨论合作探究问题,并分小组展示自己的答案。
4.解题时,要读清问题,明确问题问的是什么,仔细阅读材料找出重点与本节所学知识相匹配。
5.笔记整理课上老师强调的重难点问题以及补充的问题,要用双色笔标示!
自学提纲:
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容。
2.按劳分配的内容和意义。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及意义。
4.全面认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分类及其内容)。
5.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
6.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合作学习】
探究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江苏省某村将村级经营性资产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集体股占40%,用于发展公共集体事业以及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津贴;个人股占20%,平均分摊到所有拥有本村户籍的村民;40%被设置为贡献股,按贡献大小取得红利。同时,每个村民可以以技术、资金、土地、管理等形式入股,获得相应收益。
运用所学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该村所实行的分配方式及其重要性。
探究二:
某县作为C市14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之一,确立了“2020年贫困村销号、贫困人口越线”的目标。为确保扶贫攻坚任务的完成,该县充分考虑各乡镇实际情况,量身定做脱贫方案。
当地某集团是中国医药工业10强,资产200亿元。以TJ集团为依托,该县成立了大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种植药材作为脱贫的主打产业。目前他们已发展中药材1万余亩,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发展的路子。该县有10个贫困村、1 200户贫困户,其中70%的村民都种中药材,有的贫困户还在中药材加工厂务工。2020年这1 200个贫困户户均种植中药材2亩,户均增收达到10 000元,实现全部脱贫。
运用“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该县的做法对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启示。
【当堂练习】
1.2021年,我国政府继续不断完善收入分配改革,让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但解决收入差距不断拉大问题必须突出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下列选项通过按劳分配方式获得收入的是(  )
A.靠房地产、购买股票获得的收入B.出租土地获得的收入
C.转卖科研成果获得的收入 D.在国有企业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
2.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其直接原因是(  )
A.我国生产发展不平衡B.我国的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
C.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D.现阶段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3.劳动、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根据是(  )
A.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B.按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内在要求
C.生产要素是社会财富的源泉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4.宅基地关系到住有所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获得感。我国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激活农村沉睡的土地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如图农民所得属于(  )
A.按管理要素分配 B.按知识要素分配C.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土地要素分配
5.如今,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下半年,王先生的家庭收入共13万元,其中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
①购买基金获利8 000元 ②出租房屋获得租金2万元
③大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10万元 ④大女儿领取失业保险金2 000元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6.某公司从农民手中流转到两万余亩土地,实行车间式管理,由16个大队分片管理农田,每个大队雇佣八对夫妻负责。2020年,每对夫妻平均年收入14.7万元,年底还发年终奖,最高能拿到二三十万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集体土地流转改变了土地所有权B.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创造性
C.土地流转是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D.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7.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全社会都要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这是因为(  )
①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②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③劳动者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④我国的劳动者分工相同、地位平等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8.“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这有利于(  )
A.消除收入差距 B.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C.实现同步富裕 D.扩大按劳分配的范围
9.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为此要(  )
①完善分配制度,形成合理分配格局 ②提高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③消除收入分配差别,坚持同步富裕 ④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某市农村加大土地流转进度,通过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组建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的租金收入和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所得,分别属于(  )
①合法的非劳动性收入,合法的劳动性收入 ②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 
③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④按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1.在国有企业中,科技成果可以参与股权和分红激励,对作出贡献的各类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多种方式的股权和分红激励。这一做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说明(  )
①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③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④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1学案参考答案:
探究一.【答案】①通过分析材料可知,该村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②该村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对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贴及贡献奖,都属于按劳分配。实行按劳分配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③村民以技术、资金、土地、管理等形式入股,获得相应收益,这属于按要素分配。按要素分配,有利于让各种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探究二..【答案】①完善所有制和分配制度,针对扶持对象,具体安排项目实施精准扶贫。②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增加就业。③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各种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④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课堂练习:
1 D [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D符合题意;A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B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C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三者均与题目不符。]
2 D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D符合题意。]
3 D [实行按要素分配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D正确;A与设问要求不符;B中的“内在要求”说法错误;C说法错误,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4 D [农村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因此土地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但是土地流转费用属于按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故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
5 C [购买基金获利8 000元,是家庭拥有的动产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①正确;出租房屋获得租金2万元,是家庭拥有的不动产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②正确;③是劳动性收入,④是转移性收入。]
6 D [集体土地流转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A错误;农民受雇于公司取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B错误;土地流转不是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C错误;题干中农民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收入,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D正确。]
7 A [①中“决定”说法错误,排除。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④错误。我国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是因为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者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②③正确。]
8 B [A中“消除”说法错误;“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B入选;C中“同步富裕”表述错误;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范围没有扩大,D错误。]
9 D [③中“消除收入分配差别,坚持同步富裕”的表述错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而不是提高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故②错误;①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要求。]
10 D [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的租金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是合法的非劳动性收入;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所得属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动所得,属按劳分配所得,是合法的劳动性收入,①④当选。]
11 A [股权和分红激励属于分配关系的调整,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①③符合题意;按要素分配会引起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②应排除;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收入属于什么分配要视情况分析,不一定是按劳分配,④排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