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茶馆》(节选) :一处市井百态里的一代社会面貌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主题是《<茶馆> (节选) :一处市井百态里的一代社会面貌》。我 的说课内容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前 准备、教学过程、课后反思这几个方面具体展开。一、教材分析《茶馆》(节选) 是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此单元 对应新课标“学习任务群 10”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本单元课文都是现 当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学习此单元, 可以大致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概貌, 加深学生对百年来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如下:大师笔下的 百年图景 第一阶段 任务启动 第 1 课时 起始课:梳理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史;明 确研习作品与研习任务;推荐研习参考 资料;制定研习计划。第二阶段 课堂研讨: 大师们笔下的 国人生活样貌 第 2、3 课时 小说:两种国民性的揭示第 4 课时 诗歌:两种颂歌的表达第 5、6 课时 散文:两种审美活动的铺写第 7 课时 戏剧:一处市井百态里的一代社会面貌第三阶段 成果报告: 大师们的语言追求 第 8 课时 语言鉴赏札记报告第 9 课时 作家作品推荐本单元前六篇课文都以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茶馆》(节选) 是其中唯 一的单篇教学的课文。在群文阅读盛行的今天, 我认为, 单篇精读仍有不可或缺 的价值。如何搭建单篇精读与单元整体教学的桥梁?我的想法是“着眼整体, 立 足一点”,即根据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和单元导语提示, 整体把握本单元教学主题— —大师笔下的百年图景, 再细读文本, 结合课文后的学习提示, 提炼出本课核心 的学习内容——一处市井百态里的一代社会面貌, 以此为立足点, 从文中茶馆人 物所反映的市井百态来透视晚清社会面貌。二、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下学期, 已通过必修下册的教材学习了戏剧类文学作品, 基本了 解戏剧类文学作品的体裁常识, 也学习了如何鉴赏作家设计冲突、安排情节、塑 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体会了戏剧语言的个性化特点, 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戏剧作 品的能力。但是,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有其独特的结构、语言等艺术特色, 学生对其内容和时代背景还不够熟悉,尚不能深入挖掘该作品的独特意蕴。在必修课程学习要求的基础上,新课标对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习有新的要 求, 即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 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 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因此,本课教学指向学生对文本的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让学生梳理剧中事、 赏析剧中人,一览茶馆市井百态,探得晚清社会面貌。三、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茶馆》剧情,梳理课文情节。2.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茶馆折射出的社会面貌。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剧中人物性格特点,认识茶馆折射出的社会面貌。五、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谈话法。六、课前准备1. 自主阅读《茶馆》全剧,梳理《茶馆》全剧剧情,初步把握该剧的人物、 情节和社会背景。2.分小组合作讨论文中人物。组别 人物 对话片段 性格特点第一小组 王利发秦仲义第二小组 常四爷松二爷第三小组 唐铁嘴二德子刘麻子马五爷第四小组 庞太监宋恩子、吴祥子康六父女、乡妇母女茶客甲乙丙丁3.阅读参考文献:(1) 吴宝明, 匠心独运, 生动幽默——老舍《茶馆》艺术特色赏析,《语文 教学通讯》,2021 年 07 期, p77-79。(2)孙旭江, 论老舍 《茶馆》的悲剧性,《四川戏剧》,2021 年 01 期,p42-44。(3)彭盼,浅析《茶馆》中隐喻的现实性,《大众文艺》,2021 年 13 期,p21-22。七、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我首先设置导入情境,导入语如下:我们在初中曾学过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小说的故事背景是鲁镇 的一个小酒馆——咸亨酒店。到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并不阔绰的短衣帮, 他们 做工回来,在酒馆外靠着柜台站着,热热地喝一碗酒就去休息。也有穿长衫的, 他们踱步到酒馆里间, 坐在那里慢慢地喝酒, 还可以点菜。也有孔乙己这样的人, 他穿着长衫,却只能在外站着喝酒。一处小酒馆, 集聚了里三教九流各色人物, 俨然是鲁镇的一处市井生活的缩 影。透过这一处市井生活的缩影, 我们又进一步地看到了一个麻木、冷漠、残酷 的封建社会的面貌。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故事背景也是一个汇聚三教九流的场所,那么,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透过茶馆里的人物群像, 看到一处市井百态里的一代社会面貌 呢?小说《孔乙己》虽然与本篇课文体裁有异, 但在故事背景的设置方式和主题 的表现方式上有相似之处。我用熟悉的课文来导入本课, 能够拉进学生与本课的 距离。(二) 任务一:把握整体剧情,梳理课文情节学生在“课前准备”中已自主阅读《茶馆》全剧, 让他们在课堂上概括整体 剧情, 相当于展示课前准备成果。这需要学生认真研读剧本并熟悉剧情, 再流畅 凝练地表达自己的概括成果。以此为铺设,学生能够降低阅读本篇课文的障碍, 初步了解《茶馆》里的主要人物,感受小茶馆所反映的三个时代的变迁。本篇课文节选的是全剧第一幕, 要探索茶馆里的人物群像所体现的市井百态 和社会面貌, 还需再进一步对第一幕的剧情做概括。学生展示本篇课文的个人概 括成果后, 我会再询问其他学生是否有所补充, 最后我将学生的概括与补充相整 合,小结如下:1.唐铁嘴相面讨茶,王掌柜拒绝2.二德子与常四爷发生冲突,马五爷施威制止3.黄胖子欲入后院调解纠纷4.康六卖女5.刘麻子推销洋货6.秦仲义提租7.乡妇卖女8.秦庞交锋9.常四爷被抓此项任务涉及全剧剧情和第一幕剧情两次概括, 但两次概括并不是简单的复 述。两次任务性质不同, 侧重点不同,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不同。所以, 任务一 的作用不仅在于引出任务二人物性格分析, 也在于提高学生处理不同情境的任务 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发展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两 方面的核心素养。(三) 任务二:品读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中, 学生能够看到, 人们在茶馆里聊天、叙旧、 谈生意、谋生存, 感受到茶馆里的市井百态。那么, 是怎样丰富的人物群像让这 一处市井百态显得如此精彩?我便安排了任务二“品读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 格”。因为课文篇幅较长, 文中出现的人物较多, 身份各异, 如果将任务二交给学 生个人来承担, 那么任务量则过大。所以, 在课前准备中, 我安排学生将文中的 主要人物做了分组研究,让学生根据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在课堂实践中,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各小组成果展示如下:组别 人物 对话片段 性格特点第一 小组 王利发 . 对唐铁嘴:算了吧,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 意口啦! . 对二德子:哥们儿,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 爷,您后边坐。 . 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 到街上买热茶去! . 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 . 对乡妇母女:快着点吧! 善于应酬 精明圆滑 胆小自私秦仲义 .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 货,那才能救国! . 面对乡妇乞讨:“轰出去!” 自负爱国 脱离底层民众第二 小组 常四爷 . 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 .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 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 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爱国 性格耿直 善良正义松二爷 . 盖碗多少钱?我赔!外场人不作老娘们事! . 我,我听见了,他是说…… 为人和善 胆小怯懦组别 人物 对话片段 性格特点第三 小组 唐铁嘴 . 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 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利发 的手来) . (凑过来)这位爷好相貌,真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 虽无宰相之权,而有陶朱之富! 爱占便宜 偷奸耍滑二德子 .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 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 去请安) . 嗻!您说的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 候啦! 横行霸道 见风使舵刘麻子 . 那是你们乡下的事,我管不着。我受你之托,教你不吃 亏,又教你女儿有个吃饱饭的地方,这还不好吗 . 我要不分心,他们还许找不到买主呢! . 庞太监 (已坐下)怎么说?一个乡下丫头,要二百银 子 . 刘麻子 (侍立)乡下人,可长得俊呀!带进城来,好好 地一打扮、调教,准保是又好看,又有规矩!我给您办 事,比给我亲爸爸作事都更尽心,一丝一毫不能马虎! 狠心贪婪马五爷 .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 王利发 (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 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 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傲慢虚伪 崇洋媚外第四 小组 庞太监 .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 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得掉脑袋! . 等吃喜酒吧! 顽固守旧 荒淫腐朽宋恩子 吴祥子 . 刚才你说“大清国要完”? . 你不说,连你也锁了走!他说“大清国要完”,就是跟谭 嗣同一党! 阴险狡诈康六父女 乡妇母女 . 你不找个吃饭的地方,你饿死!我不弄到手几两银子, 就得叫东家活活打死! . 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 穷困不堪茶客 甲乙丙丁 . 得!不管怎么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姓谭的,还 有那个康有为,不是说叫旗兵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 吗?心眼多毒! 冷漠麻木第一小组将王利发与秦仲义做比较分析。王利发与秦仲义都是城市里有资产 的人。但是,他们一个守着小茶馆,一个有着大家业,一个事事周到害怕惹事, 一个雄心勃勃想要救国。这就反映老舍写人技巧之高, 他在身份相似的人物身上 能写出了完全不同的性格特点。第二小组品读的常四爷、松二爷也是如此, 他们 身份相似, 都是旗人子弟,但性格迥异。第三小组主要是将剧中的一些负面人物 做了群像分析。其中, 马五爷只有三句台词, 性格却较为复杂, 较难分析。学生 能紧紧抓住这三句台词, 结合王利发的侧面描述, 找出马五爷“傲慢虚伪”的这 个特点, 很是难得, 说明学生的小组讨论是有效的, 是极具思想性的。相比前三 小组, 第四小组分析的人物身份差异更大, 但他们分析的人物身份越复杂, 我想 他们对市井百态应该感受得也会更为深刻。最后,我对此任务作出小结:一个小茶馆容纳了城市有资产者、地痞流氓、 特务打手、宫廷太监、底层农民等, 人物众多, 性格各异。他们聚拢在一起便是 市井百态的烟火气,摊开来则是人间真实的本质。(四) 任务三:解析人物所为,认识社会面貌1.完成以下填空题,解析人物所为,认识社会面貌。从 (人物所为),我看到一个 的晚清社会。2.学生思考成果展示人物所为 社会面貌旗人子弟生活无忧、底层农民卖儿卖女 阶层差距大,农民生活穷困不堪地痞流氓、特务打手横行霸道 社会形势动荡不安秦庞交锋,庞太监娶老婆 封建势力顽固守旧,荒淫腐朽刘麻子满身洋货,马五爷倚仗洋人势力施威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扩大常四爷被抓 正直爱国者惨遭镇压这一任务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是促进学生个性化体验的阅读活动。活动要求 学生一方面深入研读文本,感受小人物背后的大时代;另一方面要就文本提出独 到见解,展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体悟能力。但是,《茶馆》的创作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其背后隐喻的文化和思想渐渐 地退出读者和观众的视野。如何让新时代的学生深入研读《茶馆》并产生独到见 解?我认为学生可以从人物身份差异、性格差异感受到每个人物的代表性, 再深 入剖析人物所为,看到浅层形象背后的深层象征,透视晚清时期社会现实。同时, 我还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回顾课前阅读的参考文献, 或给学生补充故 事的历史背景, 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刻感知, 实现知识迁移。那么, 学生可以多 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地阅读文本,展现“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这两个核心素养。3.教师小结“那时候的政治黑暗, 国弱民贫, 洋人的势力越来越大, 弄得农村破产, 卖儿卖女。有些知识分子见此情形, 就想变法、改良, 劝皇帝维新。也有的想办实业, 富国裕民。可是, 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 反而把维新派的头脑杀了几个, 把改良的办法一概打倒。戏中的第一幕, 正说的是顽固派得势以后, 连太监都想 娶老婆,而乡下人依然卖儿卖女, 特务们也更加猖狂, 随便抓人问罪。”(老舍谈《茶 馆》)(五) 任务四:梳理人物命运,探析社会变迁在课前准备中, 我已布置学生阅读《茶馆》全剧剧本, 因此, 学生能迅速在 课堂中梳理出剧中几位主要人物的命运轨迹:人物命运 社会变迁王利发:改良茶馆, 苦心经营, 但不断遭到流氓特务的敲诈勒索, 最终茶馆被霸占,王利发绝望地选择自尽。 中国近代社会经 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变 迁,不但没有迎来光 明,反而更加黑暗、 压抑、窒息,令人绝 望。秦仲义: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 办工厂, 开银号, 最后工厂被抢, 机器被拆。常四爷:坐牢出来后, 参加过义和团, 后以卖菜为生, 自食其力, 最后只落得卖花生仁,生活凄惨。松二爷:到了民国, 铁杆庄稼不行了, 忍饥挨饿, 依然嗜鸟如命, 最后饿死。二德子、刘麻子、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子承父业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出两条命运轨迹:恶人在乱世中如鱼得水、平步青云; 好人奉公守法、努力生存,却一个个被逼得走投无路。老舍曾谈到他创作话剧《茶馆》的缘由: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 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 g0 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 问题。可是, 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 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 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 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 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 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不就侧面地透 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老舍先生以两代人的视角带领读者看到晚清到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三 个时代, 演奏出一曲中国近代史的的悲歌。这样,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就由一篇文 章多个人物上升到中国近代社会 50 年发展变革的层面,在梳理、思考、表达中, 经历了多样化的学习过程。(六)课堂总结老舍先生利用人物对话勾勒市井百态图, 以人物命运的变化轨迹奏响旧时代 的悲歌。小茶馆是晚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晚清社会的历史变革和命运;晚 清社会是小茶馆的宏阔背景, 其衰亡更替也必将带着小茶馆共舞其中, 从而使茶馆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真相。老舍先生真正达到了“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境界, 也真正展现了何为大师笔 下的图景。(七)课后任务1.在《茶馆》剧本中,结尾王利发最后上吊自尽,而 1979 年北京人艺版话 剧《茶馆》,结尾则是王利发送走常四爷、秦仲义之后,走向室内时,茶馆外传 来《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你更喜欢哪一种结局,为什么?2.有人说《茶馆》的语言个性在于它的“京味”和“幽默”,你认同吗?如 认同,请就此作仔细品赏。若有其他看法,请撰写一篇短文表述你的看法。任务 1 意在启发学生对作品主题进行多样化解读,引导学生发表独到见解。 任务 2 意在为本单元下一课时《大师们的语言追求》做好准备。(八)板书设计《茶馆》(节选) :一处市井百态里的一代社会面貌社会面貌市井百态八、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所有内容,我作了如下教学反思:首先,在教学思想上,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本篇课文以小茶馆映射大 社会,体现了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的使命和作家审视社会、提出问题的责任感。 所以, 在课堂交流中, 我与学生师生配合, 赏析文本, 提炼主题, 感悟思想, 让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文学作品, 认识到青少年应树立 关注国家命运、肩负时代重任的使命感、责任感,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其次, 在教学环节上, 我首先做好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然后着手课前各项 准备, 安排学习任务群。四个任务循序渐进, 在每个任务中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能 力要求和素养要求, 让学生通过概括情节、分析人物、认识社会、探析时代, 来 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最后, 布置课后任务为本单元下一课时做准备。所以, 本节课在自身设计和呼应单元整体设计上, 都有着较为清晰 的条理。然后, 在教学方法设置上,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运用讨论法、讲授法、 谈话法, 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与概括, 小组合作与交流, 深入思考与探究, 流畅 凝练地表达观点, 培养学生的语言梳理和建构能力、文学作品的个性化体悟能力、 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文化理解和批判能力, 展现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 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核心素养。最后,我想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我对《茶馆》(节选) 的各个教学环节虽有反复打磨修改,“千呼万唤”,但成品得出, 如琵琶女半遮面 容, 自觉并未达到理想课堂的效果,所以颇感遗憾。《茶馆》这部话剧,每每读 来心有所恸, 我无法与剧中主人公一样感受其时苦难, 惟尽己所能将这五十年的 画卷铺在学生眼前,与其齐观,助其深思。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内容多有不当之处, 恳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